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綏德石雕、沅州石雕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文化部辦公廳日前公布的《關于公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告》顯示,綏德縣申報的綏德石雕入選傳統美術項。沅州石雕(暨芷江明山石雕)入選傳統美術項目。
綏德石雕雕刻技藝名列陜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03年,綏德縣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石雕藝術之鄉”。早已坐上藝術領域“貴賓席位”的綏德石雕雕刻技藝,相關史料卻很少。但從秦朝時扶蘇監軍駐綏時留下來的“太子府”“賞月臺”遺址等,就可窺見綏德石雕雕刻這一技藝至少已有2000年的歷史。
芷江明山石雕因采用芷江明山石而得名,明山石是一種粘板石,品類有黑石、綠石、紫袍玉帶、紫袍金帶、金絲帶、眉子紋、金星和石眼等。石質細潤,色彩斑斕,抗壓、抗折、抗堿強度大,耐酸性能好,易鋸,易磨制,易拋光,它非常適宜制作文房的用品。在古代明山石又叫黎溪石和沅州石,主產于明山中的黎溪、大溪、深溪、竹寨溪、木林岡和五四坡等處。
早在八百多年前,明山石雕就已載入史冊。據史料記載,明山“紫袍玉帶”石所制之硯,在南宋、明清時期就作為貢品敬獻朝廷。清代黃本驥在《湖南方物志》一書中寫道:“明山石雕鏤刻花鳥、人物、山水、樓閣等,極為精致;雕刻北斗、八角、古琴等各種造型和圖案,嘆為觀止。”明山石雕早已聞名于世。明山石雕種類繁多,有建筑石雕、祭祀石雕、宗教石雕、牌坊石雕、橋亭石雕、園林石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