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隨縣開始清理整頓石材行業,企業建設項目停止環保審批
隨縣石材資源以花崗巖為主,隨州白麻,隨州黃麻近年來遠銷國內外。礦山資源主要分布在吳山、萬和、草店、淮河、小林等鄉鎮,探明儲量3289.54萬立方米。目前隨縣共有90家石材加工企業,已編制環評報告并獲得審批的有62家。
石材產業的發展,也帶來的環境問題,石材礦山附近居民向環保部門的投訴絡繹不絕。隨縣已經開始著手清理整頓這一行業,引進新型建材產品企業對采礦廢棄的石料進行深精加工,減少荒料外運,發展循環經濟,傳統型石材開采企業的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已經全面停止。
隨縣環保局工作人員坦承,近幾年石材產業的發展,確實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石材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富含高濃度石粉,呈微溶狀態,沉淀難度大,受廠區環境限制無法進行有效處理。廢水不易處理,順山體流入河道,形成“牛奶河”,危及用水安全,但隨縣環保局從2011年便啟動了專項整治,環境已經得到了相應改善。
針對村民提出的多數采石場存在違規行為和污染水源等問題,另一名夏姓工作人員則予以否認。他介紹,針對采石場污水問題,隨縣去年開始一直在做超磁分離污水處理站,而萬和鎮正好是個試點。采石場的循環池等都是經過防滲漏處理,工廠的水并不允許出這些地方。而且,廠區附近植被、土地上的灰塵,多是公路運輸造成的,環保局已安排了灑水車進行處理。
夏還表示,整個石材行業的污染問題,并不是一個隨縣環保局就能處理的,還涉及到安監、水利、公路等各個部門。“環保局沒有強制執法權,最多就是申請法院執行,而這也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并不是說立即就能處理。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對污染糾紛、投訴進行管理協調。”
傳統石材企業建設項目停止環保審批
在采訪過程中,遇到隨縣環保局剛退休的老領導回局里辦事。這位被稱為“趙書記”的老干部說,自己工作40多年,絕對稱得上當地的“環保元老”。他認為,石材行業發展引發的環境問題必不可免,加工若保證廢水不外排還可以想辦法處理,但是開采的環境治理難度就更大了。
趙介紹,采石企業也按要求對環保問題做過一些處理,例如吳山鎮以坑塘式治理為主,萬和鎮采用的是多格池,并在該鎮尖峰村建立了日處理80噸的廢水治理工程試點,但成本高也是一個問題,“一個池子造價40到60萬元,一家企業完成這些需要上千萬元投資。”
“照隨縣目前的采石企業規模,還可以開采100年,但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趙說,環保部門一直對石材行業環境問題很重視,并在不斷努力加強中,目前已經全面停止傳統型石材開采企業的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對正在辦理環境評價報告的項目加大督促,并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切實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
根據隨縣規范環境管理要求,這個縣將不再新增現有的加工企業總量,設備簡陋、技術落后、生產能力低及防塵降噪、廢水治理、廢渣處理等環保措施不力的企業,將限期整改,否則限制其生產。
石材加工成隨縣百億產業
據了解,2006年,一名福建商人來到吳山鎮,開辦了第一家石材企業。之后,更多的福建商人慕名來投資辦廠,同時受到眷顧的還有一山之隔的萬和鎮。2009年10月16日,隨州市批準成立剛剛兩個月的隨縣在吳山鎮設立閩商石材工業園,加之各級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隨縣石材產業發展之快可用“迅猛”來形容。
短短幾年時間,隨縣石材加工企業已達90家,超過了隨縣工業企業數量的1/3。隨縣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隨縣77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6.0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4.53%,同比增長22.96%,而且增速逐月加快,隨縣也把石材加工列為支柱產業,預計今年能達百億產值。
隨縣的石材企業九成以上在吳山和萬和兩鎮。記者掌握的隨州市政協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吳山鎮過去是貧困鄉鎮,石材產業發展后,2012年鎮級財政收入達到1023.9萬元,分別比2011年、2010年增長85.8%、248%,名列隨州市十強鄉鎮。青苔村過去負債上百萬元,2008年石材企業進駐后,村企互聯共建,到2012年底,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20萬元,村集體積累達100多萬元。
村民也跟著富起來了。石材企業吸納當地村民近萬人打工賺錢,為兩鎮農民每年帶來近10億元經濟收入,兩鎮從事石材運輸的汽車近2000輛,吳山鎮聯華村330名勞動力有250名在石材企業,村民胡永樂3個兒子購6輛汽車拉“荒料”,五口之家全家年純收入有60余萬元。
隨縣的這些石材企業中,確實存在一些老建設項目“未批先建”、“久拖不驗”等環境違法行為,但環保局已經為此展開了專項清查和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