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板材年產值31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5,但隨之而來的污染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整治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
羅源又一次給境內污染嚴重、環保不達標的小型石板材加工企業敲響警鐘。作為石板材生產大縣,該縣計劃年內消減一半的石板材加工企業,關閉拆除石板材加工企業225家以上。對于關停的石板材企業,政府計劃投入1個億的資金進行補助。這是記者日前在羅源采訪時獲悉的。
一次大手筆:年內關停一半石材廠年初以來,羅源縣委、縣政府先后召開各種規模會議15場,目的只有一個:對石板材企業進行砍削,集中整治。“年底前要完成總量削減50%的任務,要關閉拆除鄉鎮石材加工集中區外和集中區內規模較小的石板材加工企業225家以上,并實現礦山開采總量比去年減少10%以上的工作目標。”羅源縣分管水流域綜合整治的副縣長蘭可明這樣表示。今年3月,羅源縣發文,要求國家公職人員和國有企業負責人以本人或他人名義,投資入股石板材產業的,必須在4月30日前撤資并向有關部門登記,沒有按時撤資、以其他手段繼續投資入股的人員,將嚴肅處理。
一個新布局:劃片集中管理作為石板材生產大縣,去年,羅源縣石板材年產值達到31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5,衍生的產業鏈從業人員達10萬人。 隨著石板材產業急劇壯大,環境污染問題也擺在人們面前。一些業主私自開采加工,隨意排放廢水廢渣,影響植被,也污染了周邊水源,整治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2009年,羅源縣拆除了石板材加工企業9家,其中影響敖江流域霍口溪水源的5家企業全部拆除。該縣還全面停止了新建石板材加工企業的審批。今年,縣政府再次調整策略,“放養”改“圈養”,調整石材加工集中區規劃布局,明確劃出各集中區的范圍,進行統一管理。在集中區內推行廠房標準化建設,請有資質單位重新對集中區內的石材加工廠環保規范進行設計,按標準化要求建設,同時規劃、設計、建設集中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配套污水管網,確保實現“零排放”,并建成集中區配套的堆渣場。為督促企業加大環保投入,4月20日起,全縣在石板材企業和采礦點內實行差別電價,每千瓦時電增收0.2元;明年1月1日,再增收0.25元。在集中區內的石材企業完成標準化建設,環保測評達標后,才能恢復原電價。
一種新產業:廢渣變成寶
在白塔鄉,沿應德路一路開車往里走,周圍大大小小的石材廠有近百家。在集中規范布局后,這里將作為石材加工集中區進行綜合整治。 羅源第一家廢渣制磚公司——宏偉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坐落在路的盡頭。公司投資3000萬元,占地60多畝。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前期2條生產線已經安裝完成,預計很快就可以投產了。 投產后,周邊石材加工企業產生的廢渣,就成為這家企業的原材料。經過高溫高壓之后,這些令石材加工企業束手無策的石渣,蛻變成一塊塊防火、防噪、堅實的功能磚。“一期年加工利用廢石渣30萬平方米,全部6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每個月可以生產30萬塊標磚。”公司負責人興奮地說。“引進廢渣利用項目,既解決了污染問題,也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蘭可明表示,目前羅源縣正積極尋找環保和效益并舉的循環利用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