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陜西省綏德縣石雕技藝現狀及保護對策
郝姍姍
陜西作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蘊育著豐富的民間藝術、傳統文化,有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的家鄉在陜西省綏德縣,綏德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江南出宰相,陜北出石匠。”在綏德縣城,隨處可見石雕建筑,“天下第一石牌樓、巨型五龍柱、千獅橋、石版畫長廊等等。
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文化生態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成為文化工作者和社會的焦點之一。近年來,綏德縣政府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調查發現對于石雕技藝的保護仍存在一些問題。據調查,綏德目前從事石雕打造的工匠多集中于米脂與綏德之間的四十里鋪鎮,這里是陜北石雕制作的重點基地,但是大多數工匠對于傳統石雕技藝缺乏全面性的了解,傳統石雕技藝很難得到較好的傳播與發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綏德石雕技藝缺乏關注與系統研究,保護方法僅停留在以博物館形式對傳統石雕進行保存和利用影像進行記錄等方式,這些措施雖然對石雕技藝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將它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還遠遠不夠。技藝過程、打制習俗、專業人才等因素的缺失、場地環境的不足、市場管理的混亂與民眾意識的淡薄使對綏德傳統石雕技藝的保護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與生存土壤,很難得到整體性,原真性的保存。
保護策略
對綏德縣石雕技藝的整體性保護及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利用傳播手段,擴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網絡、報刊及音像制作等手段進行廣泛的宣傳,(如讓有關專業人員以圖文聲并茂的方式制作出介紹石雕技藝的影像在街道LED大屏幕播放進行宣傳。)使人們感受到綏德石雕技藝的魅力,對其產生關注。二,建立一套全面的管理體制,整合綏德石雕資源,規范市場、價格、避免不必要的相互傾軋、惡性競爭。三,實施人才戰略,增強石雕藝人的創新意識,精品意識。(可計劃舉辦石雕培訓班及定期舉行為雕刻企業搭建平臺的石雕藝術節、石雕展銷會、石雕大講壇、石雕大獎賽等活動進行技能展示與比武)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于石雕行業,使這一藝術形式得以流傳。
實踐心得
通過此次實踐,我對家鄉綏德縣的特色文化產業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綏德縣傳統石雕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中國古代的文化發展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對現代的非物質文化研究和未來的社會進步同樣起著巨大的作用。對于中國經濟騰飛的現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加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遺忘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希望當我們追崇時尚,崇拜創新的同時,不要磨滅祖先留下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