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看日本建筑中“令人發指”的景觀細節
Grand Front Osaka位于大阪梅田區的大型商業綜合體,與大阪車站通道連接,完全是被清水與綠樹環抱的自然之中,建筑空間的多重可達性,讓游客有了一種全新的邂逅與感動。據說,此項目在20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規劃,2010年動工,2013年正式開業,以爆發式的姿態展現出她那迷人的魅力!
我去那里也是因為仰慕著大師安藤忠雄設計的景觀——以水為主題的“梅北廣場”。11月的大阪是有些寒意的,要避開人潮所以去的比較早,商店都沒有開門,我們就這樣興奮的沿著項目外圍一圈一圈的轉下來,那瑟瑟清冷根本無法阻止手中飛舞的相機。從清晨暮曉的恬靜到正晌午的熙熙攘攘,置身其中都是處處都是美妙的畫面。
這個項目的景觀一共分為6個主題區域:
想必大家也看過很多這個項目的介紹,官網的說法暫且不表,還是聊聊我在現場的親身感受吧:
這個項目在植物的選擇上花費了很大的心思,特別的強調了四季性,果敢的大量種植落葉樹,喬木的核心樹種就是銀杏和櫸樹,而且還特別設計了櫸樹街到和銀杏街道,用雙排喬木對稱排列的方式,隔絕車型道路的喧鬧,把人留在樹陣下店鋪中。因為是冬天的緣故,所有的銀杏都散發著金燦燦的光芒,他們挺拔的站立在水池邊,迎著朝陽,與建筑試比高,更是把整個水池都映襯得色彩斑斕。而那些泛著紅光的櫸樹,應該花費了很多心思挑選樹形,基本保證每一個樹陣或者列植的一致性,豐富飽滿的樹冠穿到二層連廊上來,讓不同層面游走動線都能感受濃濃的自然包裹感,不求緊密而是用合理的種植間距,便于植物生長。在后面的那個花園里,則運用了更多的色葉樹種,整個城市的都是那么色彩絢爛豐富。
我的一對好友夫妻,他們就安靜的坐在這里,感受著相濡以沫的浪漫。
幾個塔樓之間都是靠連廊連接的通道,細密陣列的扶手欄桿,影透著高大櫸樹的枝干,在這冰冷的質感里,加入了這無比溫暖的情懷。
建筑被金燦燦的銀杏包圍起來,如同冬日里穿戴了一個金黃色的圍巾,閃耀光芒。
安大師的魔力真是了不起,把日本傳統美學的意境,重新用現代風格演繹了一遍。純粹簡約的灰色系延續大師以往的風格,300的淺水不僅是建筑最好的倒影池,也成為小孩子戲水的絕佳之所。因為水的面積很大,池壁和汀步的材質是沿用銜接邊緣的鋪地,而池底則是用混凝土嵌小卵石的方法,節約了成本也有助于后期維護。
中間的大廣場以兩個大水池為主要景觀,氣派得大疊水直接跌落到地鐵站的下層空間,因為下層喇叭口式的造型,無形中變成一個擴音器,把跌水的氣勢渲染的更加濃烈,猶如瀑布傾斜般壯觀!因為高差很大,底端水花的飛濺影響行人通行,所以這個區域玻璃扶手的高度、通透感、圓滑度都是經過巧妙處理的。不得不贊,大師就是大師啊!
圍繞建筑的水系則是舒緩的方式,利用原有地勢高差,做出水系的循環。利用交錯的汀步和橋梁等不同的設計手法,解決交通問題,側面配以兩排筆直的銀杏林。在后面花園還有一組純自然的水景,蜿蜒纏綿,應該是水的源頭的寓意吧。
聞聲沖出地鐵站,抬頭被這一抹黃迷住了!
樹池、水池、屋頂等區域都搭配了很多水洗石水磨石類的做法,白色混凝土的質感,填補了花崗巖的色彩空缺,也讓整個項目質感和顏色格外的特別。
屋頂花園絕對是一大亮點!
在屋頂,望著茫茫暖黃色的芒草,伴著微風的吹拂,感覺好像在美國西部一樣,那么自由。園路也變得質樸起來,其他灌木植物則是更多單純的綠色,保持水土和生態大環境。
屋頂花園是最先觸摸陽光的地方,閑逛時被這一幕場景感動了!這個日本粑粑整個上午抱著他的小孩子迎向陽光,也許在高樓林立的日本,只有屋頂才能更持久呼吸這冬日里的陽光吧,小寶寶一直那么安靜的睡著,粑粑累了,也不敢動,過了一會兒自己也呆呆的坐著睡著了,好有愛啊。
“對縫”是一門藝術!
這個“對縫”不是常說的皮包公司,左右套右手,上下套下家哦!這是景觀設計中最體現精致的一個方面,應該是處女座設計師最喜歡畫的一部分圖紙吧!也是戰斗在第一線的工程師傅們最討厭的一個環節!Grand Front的工人師傅們應該以處女座居多吧,我猜,至少項目經理應該是處女座吧(純粹的褒義啊)!
信步在整個場地,用練就多年毒辣的雙眼搜尋角角落落,除了驚訝就是驚訝,每一處都非常細膩的把所以對縫都考慮周全了:
線排水和礫石溝排水的方式都是比較常見的,以前也遇到有人說,這些石頭啊,總被人拿走,或者小朋友會用腳踢它,久而久之就變成禿禿的水溝了。看看人家的方法物美價廉簡單實用啊!用一個漁網把這些石頭都罩起來,一捆捆的放進排水溝中,因為足夠細小,幾乎不會被常人查覺的,完美解決問題!(別問我剪子剪斷怎么辦?自古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整個項目中,水池水景是主要的景觀,300mm以內的水池是沒有護欄的,也是一種戲水池的設計方式,鼓勵小孩子參與到其中。
有一些地方的池底深度還是超過了安全高度,那勢必就需要設計護欄來進行一定程度安全防范。輕盈的鐵片護欄圍繞著池壁,立桿的朝向問題在每個轉角都細心設計了。甚至為了防范排水的污水進入到主景觀水池中,局部邊緣用了鋼板進行圍合。細節無處不在啊!
一直感嘆日本的人文關懷和對殘疾人的無微不至的照顧,景觀設計中也處處暗藏玄機。通往屋頂花園的鋼樓梯,扶手用了不銹鋼的材質,我們邊走邊扶著欄桿,突然手觸碰到點點的痕跡,湊近了,蹲下來,仔細看,原來是一串兒盲文……瞬間感動了!(也勾起傷心事,我們的盲道經常撞墻…) 因為是鏤空的懸掛式樓梯,所以把照明燈具直接嵌入在扶手欄桿中,這樣即解決了走線問題,同時最大限度達到了見光不見燈的效果!太完美了!無敵!
這組坐墻用混凝土預制的,搭配腐蝕處理過的鋼板作為面層座位。擔心磕碰的問題,所以轉角都進行了防護,鋼板和鋼板之間用伸縮縫固定,解決熱脹冷縮問題。
石材的轉角用一整塊材料對接,也是錯開縫隙,減少施工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
↑解決屋頂雨水順流,這么現代的建筑,竟然用了京都一個古寺廟一模一樣的東西,非常贊!
↑連轉角的地燈設計的都如此小巧精美。
↑知道這張圖的精妙之處嗎?
之前這個問題我也發過朋友圈,萬能的朋友圈竟然也沒有人答對,^_^這個項目所以的門都有一條縫,有效的防止關門空氣氣壓!
整體鋪裝依舊是幾個基礎顏色的花崗巖,不同尺寸,按照模數拼搭起來的。這樣的鋪裝方式,在六本木、中城、表參道等東京多個區域出現過,我猜想,應該是政府的統一要求吧。
下圖那幾張照片都是屋頂花園的鋪裝,因為屋頂花園是那種自由的西部風格,所以犀利的花崗巖直角被敲成了微波浪,草地邊緣也用鋸齒咬合的無邊方式,透著溫馨。
最后,感謝這些有志向的設計師和施工隊伍,創造這么極致美妙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