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劉良,一個為石而生,因石而生的石文化布道者。他用二十年來探尋原石文化,鋪設石材文化展,尋找石材寒冬破冰之路。他不斷前進,不斷探究,反思現有模式,倡導石材革命之路,結合實體+互聯和轉型+升級的模式,開創印象石文化創意園,用博物館的語言講產品的故事,開設“石匠館”,重提“工匠精神”,讓石材人的“寒冬之困”有了一絲暖陽。
漫步于英良石材所在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氣勢恢宏、鱗次櫛比的工業園區。如今這里是圍繞石文化、石材總部經濟,濱海工業基地正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升級版新園區,正打造著全新的南安市濱海工業基地海聯創業園。
“你能在網上定制一套石材裝飾嗎?如果能實現,那就實現石材的互聯網轉型。”扎根石材之城——泉州南安,英良石材董事長劉良如是妙談他對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升級的理解。
建一座全世界最專業的石材博物館,是英良石材董事長劉良的夢想。“做文化是一件有情懷的事情,當產品已經升級,品牌有了一定積累的時候,這時候應該深挖產品的文化。”
正是由于對石材行業的熱愛,劉良建立起了集結國際石材商、專業學者、知名設計師在內的團隊。如今,位于南安濱海工業基地海聯創業園的印象五號石文化創意園,正在從藍圖一點點變為現實。
石材博物館的運作是一個平臺服務概念。劉良不久前還在全世界各地奔波,尋找可以入駐其博物館的好石頭,在他的藍圖中,博物館收納的不只是某個國家的石材,而是全世界的石材。
“用博物館的語言講產品的故事。” 行業博物館作為一種富有活力、新興的博物館類型,一定程度上可補充原有博物館類型單一的局面。“我希望全世界的人來深入了解材。”
印象五號石文化創意園是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三級重點工程,占地178畝,總投資15億元,由石文化博物館、世界級石文化體驗館、石文化設計主題酒店、石材設計與山交易中心、配套住宅等組成。而在博物館的基礎上,劉良還想著要構建一個石匠館。“尋找石材行業的老工藝人,把他們請過來。” 因為,分清什么是高端定制與個人定制,那就是供給側改革。
“工匠精神需要被重提。”劉良說,目前在惠安能夠閉著眼睛調出一條龍的老匠人不超過3人,同樣,在世界范圍內,真正的手藝人也越來越少,因此不少精細工藝正在慢慢失傳。
互聯網時代到來,面對日新月異的消費市場,劉良感覺到如今最缺的是設計人才。“英良?印象五號”將和廚衛、建筑、裝修設計等細分行業進行深度結合,建立一個跨界的展示平臺。
“供給側改革是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口號。”重視市場需求的劉良對供給側改革也有著自己的想法。這個改革首先要分產業看,因為對一些行業來說是改進,因為包括英良在內部分石材企業之前已經是按需生產,如今只需堅持下去就好了。
劉良心中也早有“藍圖”:目前博物館項目正全速推進,已實際投入逾4億元;石文化博物館、選材中心已封頂,將于今年11月水頭石材展期間開館。一個包含文化、品牌、產業鏈等全新石材項目正呼之欲出。
轉自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