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作為傳統印章中的“印料之王”,雞血石已成為收藏家眼中的“上上品”,價格每年穩中有升。評判雞血石其品之高低,則在血在地,血色比例越高價格也越高。
“大紅袍”轉手獲利
前段時間,我去看望以前曾一起工作過的大師兄老王,他顯得不太開心,原因是他收藏了十幾年的一方3.5公分見方、高約10公分、六面見血的昌化軟地雞血石印章,在幾個月前一時沖動賣給了一個新加坡客商。
老王說,當時客人要他開個價,他本沒有出手的意思,但客人一定要他先說個價,并答應一定會給個好價格。他咬咬牙想開個“狠價”應付一下,說48萬元吧。想不到客人爽快地答應了,并說再加你2萬元,湊個整數50萬元!客人馬上從包里拿出整整五大疊嶄新的人民幣,當時把平日不喝酒的老王樂得當晚獨自喝了二兩多白酒。
老王算算,當初進價2.8萬元,凈賺了40多萬元,十年翻了十幾倍,比什么投資都好。但想不到這個識貨的新加坡朋友,回到新加坡沒幾天就以22萬元新加坡幣(折合人民幣100多萬元)轉手售出,比他“辛苦”十來年還賺得多。
后據了解,老王賣出的那方“六面血”雞血石章,就是印石界中說的“大紅袍”,屬于珍稀品種,一二百萬人民幣價格交易不足為奇,以后的升值空間應該還很大。
產地資源已近枯竭
有中國四大名石之稱的“石中皇后”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石材,因其中的辰砂色澤艷麗,紅色如雞血,因此得名雞血石。
中國的雞血石以浙江和內蒙巴林地區最為出名。當今盛產雞血石的浙江昌化玉巖山基本已被掏空,山上基本無產量,其資源已近枯竭,有些礦主幾年挖不到一塊雞血石。
為保護稀缺資源,政府早在2002年就開始禁止雞血石礦的開采,因此存世量少較為珍貴,這幾年價格呈幾何級數有限上升。
雞血石一般用于印章和雕刻品,經常被選作為寶璽、達官顯貴的印章和國禮。如康熙、乾隆、咸豐、同治、宣統皇帝、慈禧太后均以雞血石為寶璽,乾隆下江南時,天目山禪源寺主持曾獻8公分高的一方昌化雞血石印章,乾隆皇帝十分喜歡,制成“乾隆之寶”印,經常把玩。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周恩來總理選用昌化雞血石作為國禮,饋贈日本田中角榮首相珍品印章一對。
價格每年穩中有升
近年來雞血石價格的攀升在拍賣市場上體現得十分明顯,2003年5月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件清代雞血石方章成交價僅為8000元,2005年12月品質相當的一件清代雞血石方章價格迅速漲到12萬元,2007年12月,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舉辦了“日精月華———國石藝術”專場拍賣,一塊由國家級雕刻大師牛克思所雕的“昌化雞血石雕樓閣山子”更是以1344萬元成交,創下了當時中國當代工藝品的最高價格紀錄。
曾有媒體報道,雞血石3年漲10倍,其實這種說法有炒作之嫌,雞血石的市場價格沒有出現短時間暴漲的情形,而是比較平緩的增長。近幾年,尤以雞血石和田黃石市場走勢越來越高。一方面,雞血石的總體產量和精品數量大不如昔,而另一方面,收藏隊伍逐漸擴大,導致其價格逐年攀升。正是由于其資源的稀缺性,有眼力和能力的收藏投資者收藏雞血石定會有不錯的回報。
血色比例決定價格
作為傳統印章中的“印料之王”,雞血石已成為收藏家眼中的“上上品”。血色、血形、血量和地子四方面是決定雞血石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
血色具備“鮮、活、凝、厚”的為上品:鮮,指血色的艷麗亮澤;活,指血色有靈氣,像剛宰殺的雞流淌下來鮮紅淋漓的活血;凝,指血色聚而不散,成塊面而不是零星的斑斑點點;厚,指血色有厚度、有層次、有深度。若雞血石方章,章璧六面滿地皆紅(也稱六面見血,長方形印章六個面70%以上都布滿紅色血),就是罕見的“大紅袍”,十分珍貴。雞血石其品之高低,則在血在地。欣賞和收藏雞血石,首先看血色,其次看地子,“起凍”的最好。
剛入市的收藏者,可從血色在30%—50%左右的雞血石入手,血色比例越高價格也越高,資金投入也大;而血色少于30%的,升值空間太小。
在雞血石的兩大產地中,巴林雞血石血色不穩定,血色散而不聚,容易氧化發暗;而昌化雞血石血色聚而不散,相同品質下,昌化雞血石市場價格要比巴林雞血石高,因此要學會區分。
此外,要學會辨別雞血石的真假。雞血石的硬度低,真血為“活血”,并由內而外立體分布,有層次感,顏色漸變過程也有層次感,而假雞血石的紅色缺乏層次,要多看多比才會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