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6月12日下午,由現代裝飾雜志社及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聯合主辦的“設計的聲音”系列主題沙龍(青島站)在青島智立方科技產業園NOWSTEW牛市圓滿落幕。
隈研吾在新著《建筑的聲音》中提到,“建筑不只是各種建材的堆砌,而是有靈魂、有生命的存在。它們用聲音表達自己。”室內設計亦然,設計師糅合了自身對光的理解,對材質的體察,對空間觀感的思考……將不凡的價值賦予了設計。2018年度,《現代裝飾》聯合水頭石博會,以“設計的聲音”作為沙龍活動的主旨,深入每座城,以聲會友,親耳聆聽設計師們的真實設計想法,希冀引發更多的爭鳴與思辨。現代裝飾“設計的聲音”系列主題沙龍第二站來到文化底蘊深厚的美麗城市青島,并有幸邀請到了眾多優秀的青島設計精英前來分享設計心得。
▲ 部分嘉賓簽到照片
本次活動由現代裝飾雜志社與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聯合主辦,在青島智立方科技產業園NOWSTEW牛市舉辦,特邀深圳中裝設計院青島院院長張洪春為嘉賓主持。青島易鋒建筑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王立鋒、青島紅酒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辛野、趙敬銳設計事務所主設計師趙敬銳、海爾集團卡薩帝中國區設計總監丁晨、青島筑巢設計合伙人&主設計師牛峰、青島逸品空間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張良、青島大木空間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隋軒、青島上善良品設計設計總監黃建波、青島公用建筑設計室內分院院長張洋、青島本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主設計師楊振坤、青島德才裝飾設計院院長助理楊倩、梵瑪莉陳設藝術(青島)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任兵 、青島漢唐建筑集成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伊文杰深圳現代裝飾雜志社魏薇、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總干事潘鵬章、水頭石博會副總經理陳淑燕、中國花崗石現板集中采購平臺董事長蔡棟梁、元富(勝發)石材董事長肖緒騰、廈門麥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彩明等嘉賓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討論議題
1、如何看待設計師的身份標簽?這一職業帶來過哪些榮譽、成長、艱辛或者疑惑?
2、空間無言,從項目提案到室內設計的最終完成,你是如何來“言說”(定義)自己的設計?
3、在《建筑的聲音》一書中,隈研吾以聲音“通感”建筑設計,帶來全新的詮釋視角。如何理解設計創新?創新對于設計意味著什么?
4、設計/設計師是否需要發聲?如何發聲?
▲ 活動現場
▲ 特邀深圳中裝設計院青島院院長張洪春擔任嘉賓主持
▲ 深圳現代裝飾雜志社魏薇擔任活動主持
嘉賓精彩發言(節選)
▲ 青島易鋒建筑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王立鋒
王立鋒:我對設計的理解是:“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設”是籌劃、謀劃,“計”是計劃,所以一個設計師沒有這么簡單,設計師是一個復合型的人才,不但要懂得材料、工藝、美學等,還要會解決問題。一個設計師的成長是很艱辛的,會經歷幾個階段,工地經驗的積累、作品的創作及設計風格探索。設計可以是解決謀生的手段,但是設計也不止于一個謀生的手段。一個設計師如果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去做設計,這是一個設計師的人生一大幸事,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一直做下去。說到創新,設計如果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但設計創新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情,我們要摒棄慣性思維,這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好的作品自己會發聲,有的人、有的公司需要選擇一些方式方法去發聲,但我覺得一個好的設計師首先是要讓你的設計作品去發聲,這是最關鍵的。
▲ 青島紅酒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辛野
辛野:設計師未來的發展不能僅僅定位在設計師這么一個單一的職業范疇里,思想的跨越度和知識的結構一定要廣泛,一定要跳出來,你跳出來看的時候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我這幾年一直在做酒莊的項目,以葡萄酒為主題的專業的設計方向來說,如果作為設計師,你對葡萄酒的釀造、種植不了解,就沒有辦法和甲方溝通,所以這幾年我在葡萄酒的種植、釀造工藝上都全部介入。設計師一定要有自己明顯、明確的、主導的設計方向,而且一定要領域寬、視野寬、思想知識積累面寬。在這個領域當中,你一定要做得非常專業,要有自己的設計思想和方向,用我們的專業積累和專業性來引導客戶合理的投資。我個人認為設計師是非常好的一個職業,非常有潛力,市場非常大,但是首先有一點,就是你自己一定要足夠強大。
▲ 趙敬銳設計事務所主設計師趙敬銳
趙敬銳:我覺得設計師的標簽就是作品,設計師的語言就是圖紙。關于榮譽,首先是熱愛,從事這個職業的過程當中,我覺得最大的榮譽是客戶對自己的認同,也是這種榮譽支持我們走到今天。成長和艱辛,我覺得只要真的熱愛,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是沒有艱辛的,你會享受這種痛苦。疑惑肯定是有的,有些在工作中能得到慢慢地解決,所有的疑惑可能就是要問自己,因為在當代設計迭代的過程當中,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每個人都會思考我們的未來在哪里。設計師的天賦和靈性可以把這些問題都做一個很好的解答。我們作為青島設計師,不要把自己給束縛住了,要用全球、全國的發展眼光看自己在青島的位置。設計最好的成長就是專業性的交流,你敢于說,會成長更快。
▲ 海爾集團卡薩帝中國區設計總監丁晨
丁晨:我覺得設計師其實沒有什么標簽,而會更注重“去標簽”,基本上標簽對我們來說是越來越弱化的。在當下的設計行業,貼標簽是很多設計師在做的事,但是去標簽對于很多設計師來說不是特別理解,如果一定要談標簽,我覺得標簽就是自己的設計作品和客戶的認知度。對于家電設計行業來說,我們更希望能把家電導入到生活方式里,創造出一個更美好的生活載體。做的過程當中覺得特別艱辛,因為行業的認知度不高,我們不光要從設計的技術角度去完成工作,可能更多地還要從商業的理解度和對家電行業在當下的發展趨勢、銷售途徑以及品牌終端推廣途徑研究后再做設計,最終達到客戶需求,達到好的滿意度和認知度。我覺得設計就是要不斷地學習,開拓自己的眼光,虛懷若谷,放開自己,讓自己變得低調一點,有的時候不僅要和長輩溝通,也要跟年輕人溝通。身邊有這么多的老師,我覺得有機會就得多聽他們講一些東西,然后自己重新梳理,當你發現迷茫的時候,你一定選擇最難的路,也許有時候相對不好走的路也是一種動力和契機。
▲ 青島筑巢設計合伙人&主設計師牛峰
牛峰:很多人會認為家裝行業是材料堆砌的行業,我們年輕時也是這樣認為,但越往深了做就會覺得家裝行業里面創新根本不是材料、設計風格,也不是造型,我認為家裝行業的創新更多是人文精神、生活方式。這個生活方式聽著很虛,但是實際上中國商品房歷史就只有十幾年,我們中國的目標消費群體富起來的時間也不到二十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往往經濟能力達到了,但對生活的理解、審美、文化訴求還停留在當年比較貧瘠的狀態,造成了家裝行業比較好做。大量的房子其實并沒有讓業主能夠真正體會到所謂的別墅生活、高品質的私宅,當然也不代表做完后業主不滿意。這樣的觀點,僅代表我個人,不代表這個行業。作為設計師,我們是利用有效材料、時間、資金去營造有效的空間,空間是服務于人的,在做私宅的時候這個人就是我們的業主,所以我覺得做私宅就是縮小自我、放大客戶。家裝設計師也是生活規劃師,因為工作的原因,我開始去學烘焙、做菜,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體會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加上自己的感悟和沉淀,和客戶溝通的時候,可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 青島逸品空間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張良
張良:設計師每天都在學習和汲取當中,不斷地改變自己。設計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很強大的認知能力,我們應該要很好地堅持自己的東西。對于設計師而言,需要拿很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經驗,讓身邊的客戶和甲方有一種新的生活的提升方式。客戶用真金白銀讓我們要為他們服務,所以我們要拿出最好的作品,并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沉淀。設計師還要創新,永遠不要停下腳步,一定要堅持自己的追求,保有做自己的作品的毅力。
▲ 青島大木空間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隋軒
隋軒:設計一定來源于生活,從生活汲取的東西帶到設計里面是非常有意思的,做設計關鍵是你的內心是不是喜歡它。而不斷的創新可能就是內心真正喜歡設計的一種體現。做設計不代表你是一個設計師,設計師來源于對生活的感悟,你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都代表你設計的眼光。如何看待設計師身份的標簽?我覺得設計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身份,完全沒必要貼上什么標簽,作為設計師可以做很多你喜歡做、想做的東西,不斷地補充自己。作為設計師來說,我們要有一個非常平和的心態,無論是做設計還是工作的時候,包括你在跨界做一些事的時候,一定要放平自己的心態,盡量去感受生活,從生活當中汲取養分,做自己喜歡的事。我覺得這就是作為一個設計師最重要的東西。
▲ 青島上善良品設計設計總監黃建波
黃建波:我在膠州做設計,是從0到1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人家不知道什么是設計師,我就說我是畫圖的,也沒有設計費,一步步生存下來,漸漸被膠州人民所認可、包容、接納,才被叫做“黃設計師”,我認為設計師的身份標簽我做到了。我做商業空間設計比較多,不僅僅是做設計,更多的還需要你懂得商業運作的東西。我們設計師所得到的一切,其實都是你身邊的客戶給你的,要心懷感恩。四線城市和青島市內差距很大,只能說我努力地做好我自己,做好設計師應該做的當下設計。越是在艱難、困苦的時候,我們越要向上向善,我希望能從1到0,從設計師的角度,慢慢用我的生活經歷和客戶共同溝通、探討,站在對方的角度還有第三方的角度,或者是第四、五方的角度綜合考慮、考量這個事情,把利益往后排,賺錢可能重要,那是商業模式,把個人的利益和其他的利益全部拋開之后,可能會更加活出我們真實的自己。
▲ 青島公用建筑設計室內分院院長張洋
張洋:設計師的魅力就是能給服務的業主提供千千萬萬種可能,而這種可能就是轉換成一個設計思維或者是一個產品思維之后,把我們的設計變成了360度無死角且全部都要思考到位的東西,把我們所謂的藝術性、美術性的一些東西滲透到生活的細節當中去。女設計師最大的困惑就是職業、家庭怎么平衡的問題,在15年的從業生涯中,我認識到如果真正熱愛就應該要堅持去做,行動才是最主要、最實際的東西。在輔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遇到需要孩子去體現自然界當中的一些聲音,去構思一個自己想要設計的游樂場所,才發現他們的視角那么單純,也給我當時正在做的特色小鎮帶來了一些設計靈感。其實設計的學習并不一定是學術性、理論性,反而是生活的小細節給了我原動力。好的作品都是需要一個成功的商業運營來支撐的,需要業主的認可,消費者的認可。有一些東西需要我們發聲,也需要發聲回饋到設計師當中去,才可以全方位地做好設計。
▲ 青島本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主設計師楊振坤
楊振坤:我喜歡設計,但是設計不止是圖紙之內的事,設計之外的東西比設計師本身應該掌握的這些基本技能要重要得多。家裝里面溝通是很重要的,你不了解人家的生活就去給人家設計是很難做好的。我個人是覺得設計不分家裝、公裝,是分你用不用心做這個事。選擇做家裝設計的時候,足夠了解甲方的為人和需求,了解甲方想做什么事情,把核心點抓住之后再發揮自己的能力做設計。因為設計沒有頂峰,盡最大的努力去做,我覺得甲方會認可。設計要自由發聲,做設計這一行會認識很多不同的朋友,學習很多不同的東西,我們要綜合所有的亮點,堅持去做,努力去做!
▲ 青島德才裝飾設計院院長助理楊倩
楊倩:設計首先是知識結構要廣泛,我覺得我現在做的更多的就是多聽、多學。關于設計的發聲,我覺得好的作品本身就會說話,設計師只有不斷地推出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就是我們最好的發聲。
▲ 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材博覽會總干事潘鵬章
潘鵬章:為什么要和《現代裝飾》一起舉辦 “設計的聲音”活動,來到各個城市和設計界進行交流和探討?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石材做得再好,最終能體現美和應用的價值還是要有設計力量的推送,設計對石材的理解,石材對設計的理解,這可能在以前還沒有辦法匹配在同一個頻道,所以我們想以該沙龍系列作為一次破冰之旅,向設計界進行逐步的推介。另外,我們也希望設計界能對我們石材的應用、設計以及對行業的要求提出建議,讓我們可以學習和提高。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全國各處和設計師建立深厚的交流,并希望在活動后延的交流中還能夠有更深化的服務和給雙方創造互助的合作和交流。
▲ 深圳中裝設計院青島院院長張洪春
張洪春:設計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能幫別人解決問題就是關鍵。為客戶、業主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就是我們設計要去實現的內容。對設計師來說,壓力也是動力,動力就是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養,多學、多看,然后把所學、所看的東西轉述給別人,慢慢形成一種氛圍。以后像這種小范圍的活動,大家可以多去交流,信息量就會瞬間擴充很多倍。我們要努力把青島的設計行業環境做得好一些,讓相互之間彼此受益。
▲ 中國花崗石現板集中采購平臺董事長蔡棟梁(左)
元富(勝發)石材董事長肖緒騰(右)
▲ 沙龍現場
▲ 活動合影
活動最后,主持人向聯合主辦單位及參會設計師表達了誠摯的感謝,并邀請各位設計師在NOWSTEW牛市共進美味晚宴,活動至此圓滿落幕。
“設計的聲音”系列主題沙龍將繼續在全國各地展開,更多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