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湖南省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土礦專項整治行動方案(2019—2021年)
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砂石土礦業綠色發展,湖南省從2019年至2021年底對全省砂石土礦(不含河道采砂)進行專項整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開展砂石土礦專項整治,實現礦山數量大幅減少、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明顯加強、安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推動全省砂石土礦開發利用綠色發展。
方案將加快推進資源開發整頓整合,引導大型礦業集團進入砂石產業,逐步形成砂石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格局,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從12%提高至30%以上;修復生態環境,嚴格礦山環境(含地質環境)治理與保護,全面修復礦山生態,全省歷史遺留礦區和關閉礦山生態環境(含地質環境)治理率達80%以上,生產礦山要做到“邊生產、邊恢復、邊治理”;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省綠色礦山達標率80%以上,其中新建礦山達標率100%;實現安全達標。全面推進礦山安全標準化建設,全省礦山“邊采邊治”臺階式分層開采達標率100%。大幅減少礦山現場作業人員,全省礦山開采機械化程度達到80%以上。
方案將開展礦山土地綜合利用。能整體開發的山體,實現整座山體移平式開采,最大限度拓展土地修復利用新空間。堅持“誰破壞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將礦區治理與土地開發、產業發展、城市建設、環境綠化等有機銜接,依照“宜耕則耕、宜地則地、宜景則景、宜林則林”的要求,科學規劃空間功能。
海南省印發《海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規劃(2018-2025年)》
海南省近日印發《海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規劃(2018-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至2020年全省閉坑礦山和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26940畝,實現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100%、閉坑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達到100%。
《規劃》提出,在規劃近期(2018~2020年)完成246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累計治理面積共計1764.67公頃。其中閉坑礦山179個,治理面積1254.22公頃;廢棄礦山67個,治理面積510.45公頃。根據《規劃》,海南省將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三合一方案改革;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制度,取消保證金制度,以基金的方式籌集治理恢復資金;制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標準;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新模式;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區內設置和出讓采礦權,開采礦產資源;建立全省礦山地質環境動態監測體系;加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規劃》提出,各市縣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拓寬資金渠道,加快探索和充分利用PPP模式和第三方治理模式,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為廢棄礦山、閉坑礦山等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提供大力支持。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加快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新模式。要鼓勵引進國外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新技術和新模式,加快創新融合,進一步完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監測、治理技術標準體系,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同時,對拒不履行恢復治理義務的礦山企業,將其納入政府管理相關信息向社會公開,列入礦業權人異常名錄或嚴重違法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