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位于忻州市西部,是山西省的富水區之一,境內的河流眾多,有“坐在水庫”上的縣之稱;南山生態自然旅游區被人們稱為北方的“五寨溝”。五寨地下礦產資源缺乏,而石灰石、花崗巖、黏土儲量較為豐富,面積大約有183.3平方公里,總儲存量5000萬立方米。經勘測,國家質檢部門認定五寨縣冰花綠、觀音綠、經堂紅等花崗巖質地為A級;但就是這優質的花崗巖礦產資源,卻偏偏蘊藏于“五寨溝”景區大路旁邊的山上。
近日,接到關于山西五寨大理石開采亂象的群眾來信:五寨溝里有非法開采大理石原石的礦場十幾處,大家共用一個“采礦證”,掛有“橫幅”的就是那個唯一“有手續”的采石場。山底路口有守衛人員值守。
五寨縣南坪村是305省道和馬五線交匯點。從交匯點沿馬五線大路(右側)北側,一字排開是很大的幾家石材加工廠;往五寨縣城方向3.5公里左右,順一條小路右轉向北行1.5公里,就是五寨縣孤山村。村北側的孤山是一個土石山,因為石材廢料運輸車的反復碾壓,已經出現了一道深達50厘米的車轍;車轍浮土踩上去軟軟的,感覺有10厘米以上的樣子;車轍旁人工種植的防風固沙植物葉子上滿是浮土,根系裸露。上山不久,“路”上就出現一道鐵管制作攔路橫桿,往橫桿左側的岔路進去,半山腰是一座高聳的崖壁,崖底下的地上胡亂傾倒著一些石材加工廢料;越過橫桿到山頂來到了孤山正北側,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面積約1000平方米、深達40——50米的巨大廢棄礦坑。礦坑的五分之一左右面積已經填滿了石材加工廢料,坑底已經滿是石材加工廢水沉積物;礦坑的南側停著一輛大型鏟車,用于把車輛傾倒的石材廢料推進坑里。不同于常規礦粉廢水,為了保護石材加工鋸片,石材廢水中不但含有石粉,還會有部分石油烴、大量表面分散劑及少量氯化銨、亞硝酸鈉等無機鹽類添加劑,使得廢水混合液相成酸性或堿性,性質與浮選礦廢水相似。由于該廢水COD 含量偏高,自然沉淀產物十分密實,直接排放往往造成難以修復的環境破壞。
沿著126縣道進入了“五寨溝”,五寨溝深處的森林植被美景自不遑多論,半荒山型各種怪石堆疊在山坡上。進入山溝的路漸行漸遠,三三兩兩飛馳的石材運輸車;路邊不時出現的石材原石堆積、中轉裝車場地尚不算是太煞風景,山路兩側(特別是近山方向左側居多)的山體上,不斷出現順山坡、山體凹陷處隨意傾倒碎石的情況;在路上,還可以看到山頂被切削的巨大創面,出現高達幾十米的、靑虛虛一片片巖壁。山頂作業面的大型機械設備和人影說明,如此任意開采的行為仍舊在進行中,礦場的山腳入口處,掛有一條破舊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橫幅。
從衛星圖像看,五寨溝進溝方向左側山體上有多個大理石開采點分布,較為集中的一個汕頭兩側區域內就有四五個開采作業面;從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官網,未能查詢到五寨縣大理石(花崗巖)礦山開采許可證相關資料。
石材加工是以大型鋸片把原石按照需要的尺寸分解成形,然后再根據需要進行打磨、拋光、酸洗等工序的過程,常年的生產加工會產生大量的石材邊角廢料和廢水。那么,五寨縣二十多家石材廠常年產生的巨量石材加工下腳料和廢水,僅靠路邊地頭拋灑肯定無法消化,又會排放到什么地方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中國新時代發展的最強音。地方經濟的發展應該規劃先行,這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頂層設計。山西省五寨縣守著綠水青山的得利優勢,卻只顧眼前一己私利的“金山銀山”,行私挖濫采、隨意傾倒廢料破壞綠水青山之實,不得不令人扼腕嘆息!
針對以上所涉及的開采及環保問題,已反映給五寨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來源:今日頭條 國土新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