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楊柳青是聞名全國的文化傳承古鎮,其獨特的魅力融入了御河、石家大院、年畫、古今詩詞、風箏、剪紙、民間花會、傳說故事、特色小吃、大院群落、趕大營之百藝進疆、運河水驛與郵文化之中。但疏于人知的,還有一枝秀麗的藝術之花,這就是自清代中葉至民國年間,隨楊柳青院落群崛起的精彩的磚雕。
何為磚雕?磚雕是在青磚上雕刻花紋圖像的一種藝術,其成品用于建筑裝飾。磚雕藝術在北宋時期已形成,并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元代以后,墓室磚雕逐漸衰落,至明代磚雕由墓室磚雕發展轉變為建筑裝飾磚雕,不僅民間宅邸大量使用,后來清代皇宮紫禁城宮廷內墻面夾柱的通氣孔,也都使用帶花鳥圖案的磚雕。后來,作為建筑裝飾品的磚雕藝術在全國各地有了很大的發展,而且多作為官吏、富豪、地主宅院的廳堂、大門、照壁、祠堂、戲臺、山墻等建筑的裝飾,有的陪襯以灰泥雕塑或鑲嵌瓷片、石雕等,爭奇斗艷,富貴華麗,大大增加了建筑物的吸引力。
清代咸豐年間開始,天津磚雕大興。津城“八大家”住宅的影壁、木門窗外廓、門楣,都有精美的磚雕裝飾,有的為點綴山墻、后檐墻的平面,有的為裝飾院內氛圍。在技術上,天津的馬家二兄弟還獨創了“貼磚法”,即增加磚的厚度,雕刻后加強景深和層次。在他們的帶動下,天津的磚雕風格獨特,除吉祥圖形外,還有本地的亭臺樓閣等景物,雕工細膩,繪畫藝術趣味濃郁。楊柳青磚雕與天津磚雕一脈相承,但又有其特殊的韻味,當時被行里稱為天津磚雕藝術的一個分支,是和當地民俗民風結合緊密的一個特殊品種。
楊柳青磚雕在建筑物的裝飾部位,與其他地方的磚雕裝飾部位大同小異,主要是宅院的門樓、影壁、山墻和房屋的其他突出部位。門樓,是一個宅院的臉面,是一所建筑首要的裝飾部位。磚雕鑲嵌的部位主要是瓦頂檐下的門額、門楣。大門口兩側門垛上的墀頭;門額、門楣圖紋橫向,墀頭對稱縱深,使建筑顯得古樸莊重,典雅凝重。組合磚雕《五倫圖》、《松鼠葡萄》、《品階圖》等,都是門樓上的裝飾。影壁,亦稱照壁,結構由上方的瓦頂、脊頭,檐下的檐口、花牙;兩側的雀替,壁身和下方的須彌座組成,建在大門內外。影壁的主體部位,即壁身或壁心,一般無裝飾,是舊時粘貼斗方春聯或年畫的地方,其余部位都要粘貼不同的磚雕加以裝飾,當時最流行的圖案是《五福捧壽》、《福壽三多》、《五福平安,福在眼前》等。
磚雕通常還裝飾房屋的其他部位,如房上峭立的脊頭、屋頂的煙囪、房檐上的瓦當、房屋兩側墻垛的墀頭、窗上的楣額、流水的瓦槽溝筒等,裝飾這些地方的磚雕,一般都構思巧妙,既不影響其實際功能,同時又表現出吉慶的寓意。
楊柳青磚雕從題材內容的廣泛上看,與楊柳青年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楊柳青年畫中所飽含吉祥美好的主題,在磚雕中均有所體現,如《麒麟送子》、《葫蘆萬代》、《麟吐玉書》、《瓜瓞綿延》、《金玉滿堂》、《福善吉慶》、《連年有余》等。楊柳青年畫中反映當地居民生活的作品很多,楊柳青的磚雕作品中,也是這類主題繁多,如檐頭《春牛耕作,龍鳳呈祥》、《蓮塘圖》、門上檻《飲酒圖》、博風頭《戲金蟾》和《戲飛燕》等,且都形象逼真,畫面生動。
楊柳青磚雕的表現手法,也大量地借鑒了楊柳青年畫,于是形成了區別于其他地方磚雕的獨到之處。比如,磚欄板《百合降福》,刻制的就是兩枝蓬勃開放的百合花上,一只展翅飛翔的蝙蝠從天而降,畫面生動,栩栩如生。用百合花象征和氣和諧,以蝙蝠象征福氣,寓意和氣和諧能生福。又如,山尖花《五福平安,福在眼前》,畫面上方和左右刻著五只蝙蝠自上飛下,中間捧抱一只花瓶,下吊兩只銅錢和流蘇。用五只下飛蝙蝠,寓意五福自天而降,捧抱的花瓶象征平安,兩只銅錢,諧音在眼前之意。畫面幾件物品結構美觀合理,寓意吉祥,迎合了人們趨吉納祥的心理需要。
從楊柳青磚雕刻制手法上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大致可分浮雕、鏤雕、粘貼雕幾種。浮雕是磚雕最基本的一種雕刻方法,就是在青磚上雕刻花紋和畫面時不雕透。鏤雕,就是為增加磚雕的立體感,把畫面上的景物雕透,以背景的鏤空感,烘托景物更加逼真突出,增加人的立體視覺。粘貼雕也稱粘堆雕,就是在浮雕鏤雕的基礎上,為增加磚雕的表現力,將兩塊磚粘貼在一起,增加磚的厚度,還可以用堆砌粘貼的辦法,使磚雕的立體感和表現力更強。如今,楊柳青展覽館內的磚雕展室內,有一個一米多高的立體磚雕大花籃,是磚雕劉的作品,十分漂亮搶眼。整幅作品是由若干塊雕刻好的磚雕拼接粘制在一起的大型花籃,原是矗立在房頂上的煙囪,整個作品雖只是磚雕的青灰色調,但花籃形象如真,花朵及枝葉鮮亮如生。
楊柳青磚雕藝術的發展,是歷代磚雕藝人不懈努力的結果。可惜過去民間磚雕藝人不被社會所重視,雖然有大量的精美藝術品傳世,但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世人少知其名。只有磚雕高手白永泰、白永和二兄弟的情況為人所知。白家兄弟出身建筑世家,楊柳青石氏家族住宅的磚雕裝飾,大都出自他們之手。尊美堂正門上的《富貴牡丹圖》用二十四塊方磚雙層套刻,枝葉繁茂,疏密相間,托出牡丹花四十朵,大花盛開,小花含苞,栩栩如生,曾有牡丹大王之譽。
白永泰的磚雕煙囪堪稱一絕,有的雕成群花爭艷的花籃,有的雕成刻花寶瓶,有的雕成臥象背馱寶瓶,稱“臥象下安”,祝愿主人睡臥安神,還有的雕成瓶中插有三戟,諧音“平升三級”之美意,也有的雕成四方涼亭、蓬萊仙閣、七星寶塔、聚寶盆等,十分玲瓏剔透,令人嘆服。
除此之外,人們還知道李競波、李競源,這兩人原是白家作坊的瓦工,后拜木器作坊劉師傅為師,二人心靈手巧,掌握了木雕、磚雕、泥雕等多種技能,為楊柳青留下了不少磚雕作品。還有藝人楊如喜,自幼酷愛磚雕工藝,其作品以神采逼真著稱。他為楊柳青八大家之一的裕盛董家制作的《胡仙樓》,高四尺。董家二層小樓,一脊四坡,風檐瓦隴,畫棟雕梁,門窗隔扇全以磚雕工藝雕砌而成。欄桿上下檻可隨意拆裝,門窗隔扇可隨意開關,樞紐靈活,猶如木制,檐上懸鈴,邊薄如紙,風吹擺動可稱磚雕之精品。他還刻過一幅長四尺寬二尺六寸的磚雕橫幅——《十八學士登瀛洲》,是按著名年畫作坊齊建隆畫稿摹刻的,但至今已不知去向,據傳已被運往國外。后來,又出現了吳家作坊之吳順棟、吳金松,周家作坊的周乾,賈家作坊的賈耀海,都有磚雕作品留世。
代代楊柳青磚雕藝人,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磚雕作品。但因年代久遠滄桑變故,有的珍品沒流傳下來,有的因保護不善面目全非。好在自上世紀90年代初,楊柳青房屋改造時,西青區文化文物部門組成了磚雕征集調查小組,專門收集保護殘存建筑物或民間收藏的磚雕作品,有效地保護了這一藝術,如今楊柳青博物館里的幾百幅楊柳青磚雕作品均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