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薈萃中國石雕藝術
作品首發/直播訪談/名家推薦
藝術美學/市場觀察/原創雕刻
《壽山石小志》記:“旗降,又名奇艮,奇崗。產旗降山。色多黃、紅、白。質雖堅而易攻,受刀特良。石中多不透明,而富光澤。佳者稍經磨礪,即光彩煥發,且表里如一。久不變色,品格貴于高山。”
筆者認為山石中最為珍奇、貴重的,非旗降石莫屬,或者他人將荔枝、芙蓉等一些優良品種冠之為王,皆乃個人之喜好,非為普遍標準。但即使筆者對旗降的喜好,也沒能改變自己收藏中對于旗降這個品種匱乏的狀況,除了財力方面的原因,還與這個品種過于稀少有關。當然如果你把玩手上掛件料的旗降,或者看了這篇文章對家里尺寸可觀的對章而沾沾自喜的時侯,可以看看筆者對于接觸過好旗降的描述,你會對這個品種有更客觀的認識。
旗降石有三大特征:
一、硬度
旗降的硬度高達摩氏硬度為2.7,冠絕壽山石,這保證它不管在任何氣侯下,都能安然無恙。有的人會說這點評判標準不科學,比如粗石的硬度就很高,但價值卻很低廉。在此,筆者反對雕刻石越硬越好的說法,如果有硬度方面的需求,可以去收藏玉類。雕刻石的硬度應該滿足精細加工,以及保存方面的需求,硬度也只是判斷是否易于保存的標準之一,并非全部。
二、韌性
除了硬度最強,韌性又是旗降一大特色,這讓它成為所有雕刻石中,雕刻難度最大的。早期藝人并沒有電動工具,用的是木槌與卡鑿,在鑿壞過程中,旗降石如一匹烈馬難以馴服;藝人們需要穩穩地把住卡鑿,以免被旗降的這種韌性彈跳而出。雕好后的旗降由于它的這種特征難以修光,新學藝人需要二年后師傅才會讓他修光。在修光的過程中,它的這種特性也更加明顯,往往是刀起石粉成卷,刀感暢舒,富有節奏感。判斷一個學徒是否合格,只要讓他對旗降作品進行修光即可,因為旗降石修光的刀痕、刀路、刀法十分清晰,最容易看出刀法的水平,也最便于師傅的示范和指教。一些大師十分喜歡旗降,就是因為旗降的這種特征能夠進行精細加工,體現高深的技法。
三、凝度
壽山石中含蠟高的石種有芙蓉、山秀園、汶洋等,卻難以想象為何如此堅硬的旗降有著與它們一樣的凝度。上好的旗降作品拋光后,如嬰兒的皮膚潤滑細膩,外表看上去吹彈可破,實際上卻有一顆堅強的心。這種特征有了如上的二種特征支持,相輔相成,猶如姿色靚麗的青春少女,永遠不用擔憂衰老的問題。
除了如上的三大特色外,與善伯石、二號礦一樣的糕,含有白灰色的砂塊,以及朵朵或大或小如點點落落紅的紅斑,又是其重要的特征。
旗降石中的絕品
1、彩虹旗降
這種旗降直到1989年才開采出來,但卻極為珍稀,據傳現世存量僅十余公斤(比田黃可是少太多了)。它的特征是似雨后的彩虹,或黃或紅,或長或短,濃濃的一橫二橫,印記在石頭身上,使人深刻難以忘記。看著它的那些濃烈的印記,難免使人稀噓感嘆,這跨越時空的印記,仿佛向人訴說著曠古絕今的故事。
2、李紅旗降
紅色旗降石,又色相之濃淡,分為“李紅”、“橘紅”、“瑪瑙紅”、“珊瑚紅”和“赭紅”等,顏色艷麗照人、光彩奪目。它的特征是如咬開后的李果肉色,紅艷似火,看了使人怦然心動。純紅色的李紅極少,多間有黃色和白色,色界分明,時有細小的“花生糕”,質地佳者呈微透明狀。
3、銀包金旗降
這是一種讓人聯想到生命力的石種,當你用刀剝開它的皮后,外露的黃心,使你更加確認好的石頭有靈性的觀點。上佳的銀包金,外皮似高山凍之凝膩,內心如田黃之溫潤,與雞蛋的特征相似。有的銀包金皮薄心多,里面的黃氣若隱若現,上手之后又溫潤如心,已達目觀、受觸之身心愉悅之最高點。這種石頭十分適合人物的處理,外皮往往雕成衣服的形狀,內心偶露一點黃色處理成人物的頭部,作品出來后活靈活現的,非常受收藏家們的歡迎。
由于旗降的苛刻標準,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外域的石頭能用來冒充它的,在壽山石中也僅有上佳的焓紅能得其七分神韻。焓紅與旗降同處一脈,它們的區別標準是,旗降肌里多是純而無雜,焓紅難掩其內在的紋路;如果以此標準來看,市場上標識為旗降的石種,大多數底氣不足,實在要與旗降攀親,有的人就想到了“焓紅旗”一詞。話說回來,石種不是價值評估的標準,比如好的焓紅就可以超過差的旗降。
這就是旗降,獨一無二的自信,唯我獨尊的霸氣,閃耀在山石的開采歷史中。目前旗降的現世存量往往只是一些指甲大的掛件料,卻能引起石友們翻箱倒柜般在地攤上進行搜尋,這或許能側面反映出其魅力與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