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嘉祥縣經過10多年的封山禁采、荒山綠化,用實踐走出一條礦區山區綠色發展之路。
嘉祥縣地處山東省西南部,東鄰京杭大運河,境內有主要山體126座,礦產資源豐富,探明石灰巖儲量近32億噸。20世紀80年代,山石開采業一度成為嘉祥縣的支柱產業,石材加工戶最多時有2000余家,常年從業人員6萬余人,每年山石開采量超過3000萬噸。粗放式開發開采造成山體損毀、植被破壞,粉塵污染突出,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自2010年起,嘉祥縣強力實施礦山綜合治理。將礦山區域劃分為禁采區、限采區,涉及山體73座;確定地質環境重點保護區、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涉及山體86座。分期分批治理廢棄礦山和實施重點工程。規劃建設石雕石材加工區,引導開山采石向準采區集中,吸引300余戶石材業戶入駐經營。為加快荒山綠化進程,嘉祥縣實行了縣級領導包保、鎮街牽頭、縣直部門捆綁的工作機制,縣里出臺礦山復綠獎補政策,在荒山梯田退耕還果發展經濟林100畝以上的,縣政府每年每畝補助500元,連補3年;對營造荒山公益林的,給予打坑、苗木費用補助;對實施打深井、鋪設管道、建蓄水池引水上山工程的,每處補助20萬元;對修筑上山水泥道路的給予每平方米25元補助。目前,全縣累計封山育林4.6萬多畝,植樹造林1000多萬株。經過多年治理修復,嘉祥縣山區面貌煥然一新。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了文化旅游業、農林作物種植業穩步發展,現有20多個重點文旅項目在原來的礦區落地。曾經炮聲隆隆、粉塵漫天的景象徹底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山巒青翠、河流清澈、空氣清新的山區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