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北京房山•首屆中國漢白玉 文化藝術節第一次將漢白玉之鄉大石窩隆重推介到了社會公眾的面前,在藝術節舉辦的近5個月里,大石窩石作文化將被廣泛傳頌,越來越多的人將因了解大石窩進而走進大石窩,這正是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游集聚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海峰所樂見的結果,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他侃侃而談集聚區的總體規劃,以及為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石窩“石”文化旅游區所做的各種努力:
中國北京房山,承載著77萬年的人類歷史、5000年的文明史,擁有上自西周綿延至今的古城遺跡,形成了獨特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楊海峰:大石窩“石”文化旅游區漸紅火
2008年4月15日,“北京(房山)歷史文化旅游集聚區”獲被正式授牌,成為北京市前兩批共21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該集聚區根據國家和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和房山區新功能定位,依托本地區豐富而獨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按照現代理念高品位規劃建設,是北京市批準的唯一以歷史文化旅游為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集聚區以周口店“古”文化為龍頭、云居寺“經”文化為核心、大石窩“石”文化為支撐,上方山“山”文化、長溝“水”文化為補充,集參觀、研修、度假、會展、交易功能為一體。周口店作為重要的人類發祥地和世界文化遺產,記載了人類進化的歷程,是同時期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時間跨度最長的人類史跡遺存,也是世界級的珍貴資源;云居寺自隋代僧人靜婉,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1039年,鐫刻石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被稱為“北京的敦煌”,“國之重寶”,其歷程、存量世所罕見,同樣為佛家之絕唱的世界級極品資源;大石窩同樣有2000多年的歷史,云居寺石經用材均出于此,大石窩最著名的石材漢白玉,如“地之玉胄”,為罕見名貴的石材 ,天安門廣場華表、盧溝橋石獅、故宮保和殿“云龍階石”等皆出于此,形成大石窩奇特的地質和文化資源。
大石窩“石文化 ”作為聚集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房山文化創意產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將房山區打造成為“首都西南樞紐、友好產業新區、山水文化名城”的重要戰略步驟。在新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浪潮中,大石窩“石”文化旅游區是集聚區重點規劃內容之一。
集聚區將依托大石窩現有石雕藝術園和石材加工產業,以大石窩鎮現狀石材一條街、石窩村、高莊村采石場為中心,對大石窩景區進行整合提升,豐富產品,提升品位,形成以漢白玉欣賞、雕塑藝術品交易、石加工體驗、參與為主要內容的石文化旅游區,規劃范圍16.02平方公里。集聚區將充分利用大石窩歷史悠久的石作文化底蘊效應,通過舉辦石雕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文化資源,提高石雕產品的文化創意價值,創造出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培育和打造獨樹一幟的石文化休閑產業品牌。未來幾年,北京市房山區文化創意產業將以大石窩“石文化”為重點突破口全面加以推進,并使大石窩成為享有世界聲譽的國家級石文化休閑產業基地,為北京市文化旅游增添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