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今年舉行的廈門國際石材展上,雕刻機器人、自動仿型機、智能橋切機等各類智能化石材設備競相亮相。除了設備自身的自動化,廠商還在設備內部導入了電器原件,進行平臺監管,充分展示了石材機械行業的數字化水平。而縱觀當下,石材設備的數字化正加速推進石材生產企業的數字化改革。此前,據有關報告稱,有57.3%的石材企業開始部分使用智能設備,7.8%的石材企業已經全面或大部分運用智能設備了。同時,已有99%的石材企業主表達了對數字化改革的意愿。石材業在數字化發展帶動下,盡管今年上半年多種不可控因素交加,南安石材行業規模產值依然逆勢上揚,高達474.1億元, 同比增長了6.8%,效益可觀。通過一個平臺,就能監控遍布全國各地幾萬乃至幾十萬臺橋切機的運作情況,廈門國際石材展期間,來自南安石井的巨輪機械,向外界展示了這個顛覆式的操作。據巨輪機械董事長助理鄭曉玲介紹,這個“橋切機智能監控平臺”是由巨輪機械與西門子聯合開發,整個項目已籌備了近一年時間,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我們在設備內部加入了一種電器元件,可以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控,無論設備在哪家工廠,發生任何故障,都會第一時間傳輸到技術中心,幫助巨輪機械變被動為主動,提高服務效率。”
鄭曉玲告訴記者,以往設備出現問題,都是由石材廠家反饋到巨輪機械技術中心,技術中心再派就近的技術員前去查看,最后才確認維修方案。如此以來,難免耽誤進度,而如今平臺的投入使用,巨輪機械可主動上門解決問題,無需等客戶企業反饋。她坦言,企業創立至今32年,客戶遍及國內外,作為一家老牌機械企業,不僅要讓設備更好用,更要引領石材行業朝數字化方向發展,唯有如此,行業才能生生不息。不論是數字化還是信息化,巨輪機械一直走在行業前列。上個月,巨輪機械還攜手助飛科技,開始了企業內部ERP再次升級,致力于實現從材料到成品的全線信息化貫通,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業務上漲的目標。采訪中,記者發現,用電器元件控制設備已經成為很多石材設備廠都在探索的方向。上至礦山設備,下至石材精加工設備,都在通過類似操作,讓設備更智能。
主打礦山設備的瑞升機械董事長周強告訴記者,今年主打的永磁智能版礦山機,就是在內部放置了物聯網數據傳輸模塊,可實時對設備進行遠程監控、診斷、數據采集。技術人員無須到達現場,就可知曉設備的運行狀況。周強表示,礦山設備的工作環境,往往比其他設備的工作環境差很多,不僅要經歷風吹日曬,而且開采現場石子亂飛,所以對其安全性和智能化就得有更高的要求。升級后的第九代智能礦山機特別暢銷,今年4月以來,工廠每天都處于趕工狀態。石材設備的數字化發展,除了部分商家的推動,還有以南安市石材機械輔料產業聯合會、鏈石科技為首的行業平臺也一直致力于打通整條石材生產線,促進企業企業上云。鏈石科技創始人楊加強告訴記者,至今鏈石已完成70臺智能橋切機、67臺智能掃描儀的鋪設。企業目標是將智能機床的數量提升到千臺之多,完成現階段石材產業大制造的基礎部署,基本滿足高端代加工生產需求。南安市石材機械輔料產業聯合會會長李群生則表示,智能制造讓石材走得更遠,整體方案讓石材走得更穩。目前聯合會正全面整合機械行業之力,為石材工廠提供裝備整體解決方案。在通過智能制造提升產品設計與品質,吸引用戶的同時,利用整體解決方案則幫助解決全行業的痛點,讓石材生產、加工、營銷等環節有跡可循。石材設備的數字化升級發展,石材生產廠家收益最多。就在去年,石材行業首家進行數字化升級的企業,銳豐源石業便憑借“石頭牛”項目,成為行業首家獲評“拉姆·查蘭實踐獎”的企業。據該企業總經理吳小玉介紹,銳豐源石業從2019年開始,就全面推動數字賦能智能制造工廠的落地工作。歷經三年打磨,公司的智能化水平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在其他同行受疫情影響面臨訂單大幅萎縮之時,銳豐源卻逆勢而上,憑借智能化及數字化升級,每年產量增幅達到30%以上。縱觀石材行業,智能升級已是大勢,東星集團、華輝股份、英良集團等石材行業龍頭企業,近年來也在不斷加速升級智能設備,通過數字化賦能手段,實現所見即所得。
版權聲明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