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近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盯白鴨山礦區生態修復問題,加大力度,持續加強整改,用五項舉措促白鴨山礦區變“綠”。
1、減量增效 規范石材開采秩序
該局對原有石材開采企業進行再調查、再核實、再研判,本著立足長遠、合理布局、科技興企、注重生態的原則,綜合考評、優勝劣汰,通過合并、撤銷等方式將原有的23家礦產開采企業,整合為現在的11家,從源頭上有效治理礦業秩序混亂的狀況,推動礦產資源有序開發與可持續利用。
2、宣傳引導增強生態環保意識
通過集中學習、政策宣講、檢查督辦等方式,不斷增強石材開采企業的生態環保意識,推進綠色開采方式的全面提升。對該市飾面用石材礦山采用無人機航拍,形成航拍影像資料后,與各開采企業的信息、日常巡查檢查掌握的情況進行比對,掌握全市石材開采的現場情況,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重要資料。在此基礎上,按照“一礦一策”要求,因礦施策,因地制宜,編制了經通過專家審查的《生態復綠方案》。
3、有序復綠持續償還“生態欠賬”
該局以“消化存量、控制增量、規范采量、增加綠量”為總體目標,按照“邊開采、邊治理、誰破壞、誰負責”的原則,結合每年白鴨山礦區實際制定了該年度的生態修復工作方案,明確了礦山各區塊的復綠面積、復綠區域、責任企業及完成時限,督促各采礦權人聘請專業礦山邊坡綠化公司采用“廢石清理、邊坡修整、掛網噴播”的方式開展生態修復工作。截至2022年5月底,白鴨山礦區已累計完成礦山復綠面積共計約3200畝。同時,該局始終督促各礦山企業加強對已復綠區塊的后期養護,對復綠效果不佳、雨水沖刷嚴重的區域及時進行補噴補種,確保礦山整體復綠成效。
4、把握重點確保污廢治理常態化
有效管控礦山流域污水,全面提標升級污水處理設施及處理能力。聘請第三方機構對白鴨山礦區主要水系流域進行治理,目前,凌家灣流域王家山腳片區等多個流域項目書已編制完成且項目主體工程大體完工,相關配套設施正在進一步完善中。落實尾礦廢石等固廢規范排放處理。科學設置礦山棄渣場,在堆場外圍安裝擋土圍欄,配套加裝噴淋降塵設施并對棄渣場出入道路進行了硬化處理。要求各礦山開采企業自行將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石棄渣運送至指定棄渣場并在轉渣運輸過程中保持道路沿線噴淋設施運轉,確??刂乒腆w廢棄物在收集、運輸、綜合利用處理全過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5、加大投入優化石材園區環境
2021年度,整個白鴨山石材園區累計投入資金近5億元,硬化場地153萬平方米,購入洗車、噴淋設備200余臺套,倒逼尾粉處理企業淘汰老舊車輛,購置新型密閉尾粉運輸車輛300余臺。產業中心在園區內網道路架設噴淋管網25公里,新建自動洗車機1臺,主干道路沿線企業鋪設彩磚1.6萬平米,草坪2.5萬平方米,新建施工圍擋5.6公里。投資4770萬元修建五條礦山主干道,投資1703萬元修建15.4公里礦山支路。完成園區保潔整合改革,投資1300萬元招標引進專業公司中航環衛進駐園區,負責園區道路清掃保潔、生活垃圾處理。在園區建設臨時攤點,高端園區建設臨時停車場,石材道中段建設規范停車場,園區綜合執法隊伍查處超載、拋灑、違停等違法違規車輛873臺次。
采寫|劉霞 編輯|劉霞 熊德祥 周汝杰 編審|李瑾 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