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沉雕,大多用于建筑物墻面裝飾的雕刻和碑塔、牌坊、墓葬、摩崖石刻、宅居楹聯、匾額以及工藝品等的題刻。沉雕中有一類稱為線雕,仿效中國畫寫意、重疊、線條造型、散點透視等傳統筆法,雕鏤各種線條裝飾。沉雕工藝要求線條柔順、鮮明,字刻保持雄渾、蒼勁的原韻。
沉雕以碑記、墓葬等的石刻歷史最為悠久。境內現存的以宋代洛陽橋上蔡襄撰書的《萬安橋記》碑刻及城關科山和涂嶺虎巖山題刻,黃塘巖峰山經文鐫刻等多處楷書字體的摩崖石刻為最早。此后還有元塔上梵文及建造時間的陰刻。明清時期,有大量記事記游、題名詩詞、楹聯對句等草、楷、行、隸、篆各類字體的摩崖石刻,更有許多寺廟、水利、橋梁等修建紀事碑刻,墓葬欽賜坊牌、龜馱神道碑、阿拉伯《古蘭經》文的摹刻。此外還有文筆山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地震記載鏤刻和自明代至今《劉望海祠頌德碑》等6塊重要碑記鐫刻,以及崇武城南門外海邊明代黃吾野"海門深處"的題刻等等。自明代以來,住宅的門楹、匾額的雕刻層出不窮。進入近現代,眾多紀念性建筑物、碑塔、陵園、園林、風景區,乃至公路路牌路標,都有沉雕字刻。這些石刻,無論是筆力和神韻,都保留著原有的遒勁精湛的書法藝術魅力和清晰圖像。
石匠鏤刻的具有美術圖案的沉雕,最早的當數清代福州鼓山靈源洞石壁上的《神光祖師》畫像線雕。其線條自然流暢、柔順修美,雕工刀法凌峻,盤曲有力,深淺適中,再現惠安工匠的超凡技藝,實為難得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