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8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業80家,建立全市科技企業培育庫,現有入庫企業90余家……近年來,泉州南安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激發全市創新創業活力,為進一步助推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強勁的科技支撐力量,加速主導產業向“智造南安”蝶變。
堅持實體興市之本,在水暖、衛浴、石材等優勢主導行業,南安市大力引進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和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等重大研發機構。位于霞美鎮的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泉州)中心內,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簡潔的3D打印機、數字化的生產設備,一改傳統鑄造行業“傻大黑粗”的印象,這座全球首座萬噸級鑄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廠已經于近期正式開始試生產。
“傳統鑄件的生產,從工藝設計到產品落地需要30到40天,而基于3D打印的鑄造7到20天就能交付。”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項目將推動鑄造3D打印、機器人等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服務周邊鑄造產業、相關區域制造業,推進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發展。
與此同時,圍繞主導產業石材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南安市與卡奧斯強強聯合,共建“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全國石材行業應用總部”,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模式,加速工業互聯網與傳統石材產業的充分融合。
在重大創新平臺的助推下,龍頭企業向科技要效益,加快數智轉型。走進華輝石業生產車間,大理石排鋸、紅外線橋切機、全自動大板磨機生產線等高端石材設備在不停運轉。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連續多年斥資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加工機械,使切割效率與切割準度更高,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石材廢棄率。
從“制造”走向“智造”,在南安,像華輝石業這樣借力科技創新促轉型的企業越來越多。近年來,南安市不斷強化創新主體建設,大力促進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專項行動工作深入實施,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截至目前,該市已有584家規上工業企業填報研發投入近43億元,創歷史新高,為如期實現2023年度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唯有科技創新方能向上突圍,唯有人才賦能方能走向未來,唯有質的突破才能迎來量的井噴。”日前,南安市召開科技人才創新賦能現場會,現場啟動南安科技人才創新中心。據悉,該中心由南安市政府與深圳投石產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并率先引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旨在推動南安傳統產業與新興行業的融合發展,全面促進南安企業人才鏈和先進制造科技鏈深度融合,全面推動產業關鍵環節的科技成果在南安轉化落地。
據了解,南安市目前已與華僑大學聯合共建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在助力全市石材產業加快智能化創新升級上取得顯著成效;與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泉州分院、泉州阿法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石材產業機器人應用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等4家研發機構,并與環球石材(福建)有限公司合作申報研究生工作站;針對行業共性技術難題,組織實施石材大板多線切割智能裝備開發與產業化、立體石雕機器人加工裝備及工藝的研發及產業化等7個產業化項目……
多年來,南安市通過引進、共建一批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臺,匯聚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端人才等高端要素,開展產學研全方位戰略合作,促成上海大學研究院、同濟大學設計創新中心、南安華大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高端創新平臺落地,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實行高效靈活的市場化機制,培育發展一批體制機制活、研發能力強、示范效應明顯的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多措并舉之下,持續提升全市自主創新能力和層次,引領產業向數智轉型升級,加快全市高質量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