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亞眠大教堂石材無色差論者該閉嘴了(之二十三)
石材人并不會有太多的人關注教堂,因為教堂主要是西方的人文理念和建筑藝術,可能它并不適合中化民族的文化和中華的建筑藝術。但筆者認為,如果作為一位石材人要想對石材的建筑藝術、石材應用、石材豐富多樣的石材產品有深刻的理解,欣賞世界上最絕美的石材建筑,石材人極其有必要對教堂這種西方的建筑藝術有點了解,不僅可以豐富石材文化方面的知識,更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對自己的工作也有所啟發和幫助。
亞眠大教堂坐落于法國索姆省亞眠市索姆河畔,建于1220年,是哥特式建筑頂峰期建造的大教堂。 內部由三座殿堂、一個十字廳和一座后殿組成,布局嚴謹。教堂的墻壁雕刻有各種基督故事,有基督先知、信徒和法國歷代國王畫像。并有著名的宗教題材的雕像,表現各種宗教修行、圣人傳記以及創造大地的歷史,因此,亞眠大教堂上的這些題材被稱為“石頭上的百科全書”。亞眠主教堂總面積達7760平方米,規模可謂宏大,中世紀時,它可以容納全城的百姓,還綽綽有余。
亞眠大教堂從1220年起一次性建成,工程沒有中斷,集中汲取了近一個世紀的先進建筑技術,是最高、最長、最大的教堂。憑借著空間上的革新,亞眠大教堂在體量和華麗程度方面都超過了沙特爾大教堂,標志著輻射式的晚期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出現。百年戰爭的爆發,使亞眠大教堂保持著最完美的境界。亞眠大教堂于198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亞眠大教堂的外立面墻上有許多的基督雕塑。正門的雕塑是《最后的審判》,北門雕塑殉道者、南門雕塑圣母生平。這些雕塑被稱為“亞眠圣經”, 都可稱之為石材雕刻中的精品。
正門上的拱形頂飾中最后的審判浮雕技巧精湛,人物形象豐富。進入教堂的信徒會思考著最后的審判,他們的命運會被判決為永生抑或是永恒的懲罰。
亞眠大教堂是法國最大的教堂,同時也是法國最美的教堂之一,從里到外到處都是精美的雕刻飾品,總數多達4000多件,可謂是石雕塑的藝術世界。從這些美麗的雕塑作品中可以感受到石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雕塑作品生動再現了《圣經》中的幾百個故事。
圖1可看出亞眠教堂建筑的復雜,巍峨、雄俊、挺拔、莊嚴。由此可以看出亞眠教堂的精致、壯美!
圖2~圖7立面及門廊上的人物的雕刻非常精美,栩栩如生,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圖6上花朵雕刻精致,精細、又精巧。
建筑大師呂扎什的羅貝爾和他的繼任者們在1220年和1288年之間采用統一的建造思路,為這座教堂設計出了精致的室內結構。
在這種風格的建筑里,教堂中殿的高拱廊占據了三分式立面的高度的一半,又因為彩色玻璃窗取代了墻壁,唱詩班席和上方的拱廊變得非常明亮。
教堂的室內空間愈益高大、開闊,墻壁和拱頂的設計也愈益創新。教堂室內引人注目的設計是富有節奏感的高拱門,它們占據了立面一半的高度。
另外,唱詩班回廊上方的拱廊安裝了彩色玻璃窗,令室內寬敞明亮。亞眠大教堂里的126根精美石柱和斑斕的彩色玻璃窗把整座教堂裝扮得富麗堂皇,連拱門洞一個接一個,上下重疊,中間飾以浮雕,烘托出整體一致的莊嚴而又不落俗套的感覺,同時還產生一種高大無比的仰視差覺。亞眠大教堂做了創新,用尖形肋骨交叉拱代替了羅馬風時期的半圓形拱券,柱墩為束柱樣式。
圖10~圖13纖細、婀娜的圓柱是教堂的靈魂;纖細、彎曲的扶臂拱增添了教堂的嬌媚。
圖10~圖13圓柱同條柱與相鄰柱的石材顏色都是有色差的,但也正是有色差才體現了亞眠教堂的莊嚴、莊重、肅穆、神圣。
圖13的圣壇人物雕刻形態特征別具情感,上面人物振臂高呼,下面人物則作遮擋狀,上下人物的情態形成鮮明的對比,令人沉默、深思雕刻所欲表達的主題和內容。
圖14圣像兩邊左右對稱的單紐紋柱精致、精美,展示了亞眠大教堂的石材產品的做工精良;圣壇兩側的纖細的圓柱雖然歷經了800來年,依舊挺拔秀麗。
從14張亞眠大教堂的圖片可以看出西方教堂在建設上并不追求所謂的石材無色差和少色差之效果。
之所以采用色差大的石材裝飾除了當時特定的勞動條件、生產條件、石材資源條件所限外,還在于設計師和當時的人們對自然之美的崇尚,他們不僅敬重上帝,同時也敬畏自然,追求自然之美,與自然和諧的建筑裝飾自然之美是個很大的命題和概念,自古至今的哲學家們、藝術家們及建筑的設計者們、評論者們就這個命題和概念爭論了上千年,沒有絕對的定論,因人而異。
建筑的自然之美要求設計者、規劃者、建設者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設計、規劃、和施工與自然環境相協調,與整個城市的人文環境、歷史環境、發展歷史相統一,不去為了追求建筑的標新立異、特立獨行而破壞當地的自然生態,與城市歷史氣氛相違背的建筑。建筑要順應自然的要求,使城市建筑與自然環境充分融為一體,展示建筑的自然之美。建筑的自然之美,要求城市建筑的設計、規劃、建設過程中尊重自然規律,重視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規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自然資源充分利用為前提,創造自然之美,閃耀自然之美光環的建筑。
追求建筑自然之美,既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自然、尊重人性,也要注意、兼顧追求城市建筑的系統性生態環境,使建筑融入到當地的城市生態環境里,成為城市原有生態系統里的一員,而不是破壞分子。
系統性建筑生態環境的構建,不僅僅賦予每棟建筑物生命的意義,更要對一個小區、一個城市整體的生態環境進行建筑的構建,才能使建筑成為永恒的,具有與當地自然環境相統一、協調的永恒建筑物,就如文章所展示的亞眠大教堂一樣。亞眠大教堂無論是教堂的外立面還是室內的內立面、線條、柱子,無不都存在色差,而且色差都很大,但這并沒有因為石材存在色差就認為這座教堂的裝飾效果很差,也沒影響它歷經八百年依然屹立于這個地球之上。西方的教堂作為重要的建筑,是西方人常去的場所,也是神圣的地方,如此重要的地方,如此重要的建筑都允許色差存在,我們現代的建筑還有必要去追求所謂的無色差或少色差嗎?這是值得我們現代人認真思考的問題?
亞眠大教堂用有色差的石材同樣做出了精美絕倫的裝飾效果,無論是從教堂的色調來看,還是亞眠大教堂哪些精美的石材浮雕來看,錫耶納大教堂絕對稱的上世界上最美麗的石材建筑。
一個永恒、經典、能夠傳世的的建筑不是以其裝飾的石材是否有色差來衡量,而是看該建筑是否展示了與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城市歷史相協調、統一的風貌和特色!
END
作者: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