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泉州——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先富起來的人們,不會忘記年少時讀書的不易,于是涌現出很多助學的愛心人士,他們中大多都喜歡選擇成績較好的學生捐助,可有一個人卻是專挑人家剩下的來捐,只要哪個學生沒有人捐助,他不問成績就直接出手幫忙。不僅如此,他還成立了一個高達千萬元的基金,專門用于助學。 這人就是泉州萬龍石材董事長郭鎮義,他說他是從一電視劇中受到啟發,開始走上助學之路的。 "從電視劇里,我體會到能不能上大學其實對一個人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2002年當地工會找上他時,雙方一拍即合,當年他就捐助了5名貧困生幫助他們完成大學4年的學業。后來他每年都主動增加捐助名額,到今年,他資助的名額已達50名。 "只要誰沒人捐,我就幫誰。"為此,2007年時,他專門拿出500萬元成立專項助學基金,今年又追加1000萬元。他說每當自己收到這些可愛的孩子們給自己寫來的信件時,心里都熱乎乎的。看到他們在社會上發揮著自己的才華,覺得值!他要繼續以更多的形式捐資助學,讓更多家庭貧困的孩子上大學。
貧困生檔案21號 姓名:池志銜、池志舜、池志添 就讀學校:福州大學、集美大學、福建師大 父母賣早餐供三個孩子上大學 靠著賣油條、豆漿,從莆田來福州的池文森夫婦十年來辛苦養大三個兒子,并把他們送入大學校門。今年,轉眼又是交學費的時候,池文森夫婦心里再次沒了底:三個孩子加起來高達2萬多元的學費,該怎么辦? 昨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夫婦倆位于西營里的小店。頂著烈日,池文森站在蜂窩煤灶臺旁忙著切面炸油條,同時還要照看另一口鍋里煮著的豆漿。妻子林秀花和往常一樣,帶著油條、豆漿沿街叫賣去了,大兒子也在一旁幫老池的忙。 老池說,三個孩子中,一個在打暑期工,兩個在家幫忙。他與妻子還和往常一樣,每天起早摸黑。他說,三個孩子學費加起來起碼要2萬元。 為了湊學費,夫妻兩人堅持每天凌晨2點起床。再熱的天,老池都堅持站在爐灶邊炸油條,然后妻子頂著高溫出門叫賣。孩子心疼他們,每天都來幫忙。 如今,面對高達上萬元的學費,池文森夫婦再次一籌莫展。"怎么辦?"老池說,他們夫婦倆誰也不敢刻意去提這個話題,"每天都多干一點,希望能湊多少是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