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歐洲建筑風格分為哥特式建筑風格、巴洛克建筑風格、洛可可建筑風格、木條式建筑風格、園林風格和概念式風格等,其中,“楓丹白露派”建筑風格并不是人人都熟悉。
“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由“fontaine belle eau”演變而來,“fontaine belle eau”的法文原義為“藍色美泉”,因有一股八角形小泉而得名,該地泉水清澈碧透。從朱自清親自譯名后,人們就把“楓丹白露”譽為最詩意的譯名,而徐志摩也曾翻譯其為“芳丹薄羅”(說到經典的中法翻譯,不得不提到“Champs-élysées”,被徐志摩譯作“香榭麗舍”)。
楓丹白露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也是法國古典建筑杰作之一。她是巴黎人最喜愛的遠足目的地,也是我國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心心念念的“巴黎夢”。1934年,朱自清在《歐游雜記》里把她譯為“楓丹白露”,他這樣描寫道:“坐著小馬車在里面走,幽靜如遠古的時代。”“太陽光把樹葉子照得透明,卻只一圈兒一點兒地灑到地上。路兩旁的樹有時候太茂盛了,枝葉交錯成一座拱門,低低的,遠看去好像拱門那面另有一界。”
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下令在“藍色美泉”泉邊修建了一座行苑,作為供打獵時休息使用。1530年前后,酷愛意大利美術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想造就一個“新羅馬”,決定將行苑擴建成一套豪華的宮殿——楓丹白露宮。為此,來自意大利的樣式主義畫家羅索、普里馬蒂喬和雕塑家切利尼等人與法國畫家庫新、卡龍、雕刻家古戎和庇隆等人合作設計,最終,面貌一新的宮殿被巨大開闊的庭院所環繞,在宮廷內外的裝飾上形成了一個很強的、活躍在法國宮廷的藝術流派-“楓丹白露畫派”。
楓丹白露宮富有意大利建筑的韻味,把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和法國傳統藝術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細木護壁、石膏浮雕和壁畫相結合的裝飾藝術,形成了楓丹白露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后來被稱為“楓丹白露派”。
“楓丹白露派”在造型上注重線性韻味,追求技巧完美,具有濃厚的貴族化氣息。在宮殿的庭園和室內裝飾方面,他們受樣式主義風格的影響,與眾不同地用離奇的人像柱飾或者粗琢的石料墻、泥灰雕塑作點綴,表現出與意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理想迥然不同的風格。對北歐各國的美術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楓丹白露宮,凝縮了法國八百年建筑園林的精華。其主體建筑包括一座主塔、六座王宮、五個庭院和四座花園。宮殿內還有四個博物館,分別為中國館、拿破侖一世館、畫廊、家居館。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楓丹白露宮及其花園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來源:意大利米蘭家具展
圖片攝影:埃里克·桑德(éric Sa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