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一個公司的大樓完工并沒有什么好驚奇的,但今天要說的這棟辦公大樓,卻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可以說是最有創新力的辦公建筑。
彭博歐洲新總部大樓
Bloomberg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Bloomberg 公司在倫敦的歐洲總部新大樓建造完工,在看完相關的報道和設計以后,一起君覺得: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辦公大樓。
Bloomberg(博格)是全球領先的資訊公司,主要提供財經資訊,包括實時行情、金融市場數據、價格、交易信息等,簡單講就是一個「金融新聞社」。
彭博歐洲總部大樓外觀
設計這棟辦公大樓的,
是大名鼎鼎的 Foster + Partners。
Foster + Partners 的創始人諾莫·福斯特,是世界當代設計領域的中堅力量,
他也是現代建筑的重要流派:高技派(High-tech Architecture)的創立人之一。
諾莫·福斯特 Norman Foster
這次彭博歐洲總部大樓的設計,就是他本人親自操刀。從大樓外觀上就能看出高技派一貫的風格:精湛的工業技術與時代感 ▼
<1>
輾轉各國的石料青銅鱗片
我想你也注意到大樓立面的那一片片「魚鱗」 ▼
福斯特在設計的時候,與彭博公司的創始人就在討論大樓的外觀應該做成什么樣子,用什么材料最合適。
最終確定「石材」是他們真正想要的。因為大樓的選址在整個倫敦的核心,旁邊就是英格蘭銀行和圣保羅大教堂。
福斯特認為,在兩幢歷史悠久的建筑旁,用石材和古銅色的金屬,能達到真正和諧共處的效果。而且石頭結構可以表達一種歷史感。
設計模型
別看這一片一片的東西只要拼裝就好,事實上這個外墻的制作過程艱辛到了令人驚嘆的地步。
它的材質是石料,整個制作輾轉英國、意大利和日本。
然后與在中國北玻制造的玻璃一起,送到了德國進行立面的整體裝配和測試。
表面經過處理的青銅片鍍鑲在石材上,如此大費周章,各國跑來跑去為了做立面部件,這個鱗片到底有什么價值?
我們先來看看福斯特關于外墻立面的設計手稿 ▼
看得出來嗎?
這鱗片的設計,是為了實現大樓的通風功能。
我們看見的鱗片是可以開關的,它會根據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等因素,選擇打開或者閉合▼
首先,福斯特在英國唯一的采石場采集了 3000m3 的石料。
這是英國一百多年來進行過最大的石材工程 ▼
切割采集
然后在工廠進行初次的加工,
把石材清洗、切割成若干大小的部分。
再用鋼筋與混凝土制作在建筑外墻中的承重條 ▼
緊接著托運到大樓位置進行組裝 ▼
由于福斯特的設計在執行難度上很高,
因此鱗片的石頭切割選擇來到意大利進行。
設計上要求每塊石料的切割,
都得達到完美的程度。
意大利的這家公司用一種繩鋸切割方式,原本是被用來做工業鉆石的切割。現在用來把石材切割出復雜的曲面 ▼
接著再用高工業水準的電鋸進行其他部分的切割,并由工人初次手工打磨 ▼
然后再讓經驗豐富的專業工人進行更加細致的加工與打磨。
這家意大利公司堅持匠人手工打磨,
是因為他們堅信只有手工才能讓材料本身的精細程度達到最大化 ▼
這還沒完,因為接下來他們來到了日本。
圖片中的 BRONZE,意思是「青銅、古銅色」。他們來到日本,為的就是將金屬鱗片的表面,鍍上一層古銅色。
這家叫做 KIKUKAWA 的金屬建材公司,
在 50 年前開發出了一套叫做 Ryuka Ibushi 的精加工工藝。
而且這個工藝所使用的材料、制作過程作為商業機密,被公司嚴格保護著,在外國記者拍攝的時候被果斷擋住鏡頭 ▼
我們能夠知道的只有,這種工藝對工人焊接和精整的能力要求非常嚴格。
但好在一些基礎的加工過程還是可以看到,例如反復切割、打磨 ▼
接下來便是把制作好的青銅片鍍在鱗片上 ▼
在英國采集石料、然后在意大利進行切割、最后在日本鍍上青銅片,輾轉多國以后,這棟辦公大樓立面最有特色的「鱗片」終于完成 ▼
工整精確的形狀、如同鎏金一般的古銅色,讓外墻立面看上去既富有工藝美感,又有歷史韻味。
得益于這精心打造的外墻,彭博的新總部大樓與周圍充滿歷史氣息的建筑相處得非常和諧 ▼
當然外墻也不是這么簡單就能完成的,
還要進行組裝與測試。
已經成型的鱗片連帶著玻璃,來到了德國進行裝配和檢驗 ,德國的工業嚴謹程度聞名世界,因此這種裝配和檢驗的活兒交給德國人肯定不會出錯 ▼
他們對玻璃做了耐沖擊力的測試 ▼
甚至還對結構整體搞了風洞測試 ▼
經過這一系列艱辛的工作,保證了這棟大樓外墻立面的堅固。
結束包括外墻部件的制作、拼裝、測試,終于大樓開始動工,歷經 7 年完工,在今年的 10 月 24 日終于正式投入使用。
來源:一起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