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筆者發布在《中國石材網》上的關于石材色差的系列文章引起了許多石屆同仁們的關注,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對筆者文章中觀點肯定的,也有否定的。但肯定文章觀點的比否定文章觀點的多。有些朋友甚至讓筆者建議石材行業的有關主管部門修改石材標準中關于色差的條款,減少條款可能對石材色差誤導的歧義。
多年來,石材人在利用天然石材上一直偏離了天然石材的主方向—天然石材是天然的,其顏色的差異早就注定了的,除了少數天然石材色差小外,90%以上的天然石材,特別是天然大理石存在色差,有些甚至是嚴重的色差。
現實非常可笑,一方面天然石材企業追求石材無色差或色差小,另一方面,那些模仿天然石材的陶瓷企業卻又在大肆模仿天然石材的色差,制造有色差的瓷磚、巖板產品。圖是筆者拍攝于家鄉的一家五星級景區里的高檔酒店里的瓷磚裝飾的地面和柱子。
從圖1~圖3這些圖片可以看出來這些瓷磚紋理仿制天然石材有色差的紋理。如果石材企業加工這種色差的石材,會通過排板的方式來確保天然石材沒有色差。陶瓷行業瓷磚在模仿石材的色差,而石材行業卻又在模仿陶瓷行業那種無色差的瓷磚,這種做法真是太滑稽、可笑啊!也可悲啊!
美學里有個很重要的術語—自然美。不管有沒有學美學的抽象理論,大多數人對自然美并不陌生,因為它與我們人人息息相關。雖然對自然美的理解每個人都不一樣,但自然美還是有共性和普遍的意義。
什么是美學中的自然美?就自然美的存在領域而言,它存在于自然中,憑借自然而存在,是自然形態。它具有自然的屬性。這個自然是與社會對稱的自然。花、草、山、水、魚等。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這個領域中的美有何特點?這個領域的美是完全因為對象本身,還是因其與人構成特殊關系才美,觀點完全不同。其一,認為美完全是自然的,自然美美在自然本身。月亮美,是因為有獨特的光;杏花美是其獨特的色彩形狀。在人類之外,與人無關的東西可以是美的。
其二,美是因與人構成了某種關系,即美在自然的人化,這是常見的一種觀點。認為人把自身的東西加于自然,自然才成為美的,美不是自然本身原本就有的,是和人構成對象化關系時才有的,是人化的美。
圖4是筆者朋友圈看到的圖片。一看到該圖片,筆者被色調和諧的自然美所吸引,征服。淡藍的天空、灰白、紅艷的彩云;黑瓦、白墻和灰色色的墻;穿紅色裙子窈窕的女子;黑枝與紅梅,如果沒有這種色差的對比,該圖片也就進不了筆者的視野和眼球里了。
自然之美美在顏色的差異、美在顏色的和諧。不能達到這種要求,就談不上自然之美了!
畫家從自然界中尋找創作的題材;詩人從自然界的萬物中獲得靈感。自然界之所以可以給畫家、詩人提供創作的素材,是因為自然界的的萬事萬物具有自然之美。自然界之自然美,是沒有人為粉飾的美,是不妖不媚的美,是自然樸素之美,除用我們的銳眼觀察外,更要我們心靈感悟,理思維解。
圖5多彩多姿的變葉木,一兜樹里出現了黃、綠、紅、紫紅、墨綠各種顏色。如果變葉木只有一種顏色,那它就不能叫變葉木了,也不會有這種七彩的自然之美了。變葉木因在其葉形、葉色上變化顯示出色彩美、姿態美,在觀葉植物中深受人們喜愛,中國華南地區多用于公園、綠地和庭園美化,既可叢植,也可做綠籬,在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均做盆花栽培,裝飾房間、廳堂和布置會場。其枝葉是插花理 想的配葉料。變葉木是一種珍貴的熱帶觀葉植物。其奇特的形態、絢麗斑讕的色彩招人喜愛。是良好的盆栽觀葉植物,可用以美化房間、過道、廳堂和會場,美化裝飾效果良好,可體現熱帶情調。
圖6自然界里的植物真是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為我們創造了充滿自然魅力的自然環境。圖6里的藍花草紫色的花朵雖然小,卻也為人類創造了自然美麗的環境。藍花草花色優雅、花姿美麗,洋溢著花的自然之美。
看到圖15的紫背竹芋時筆者感到紅與綠色的自然之美是多么協調,和諧。翠綠的葉子,水紅色的花蕊從葉中伸出來,亭亭玉立,可稱花之佼者了。
自然界的竹子婀娜多姿,青翠高潔,是文人墨客們吟誦的主題,丹青畫家們創作的題材。圖8~圖10是不同狀態下的竹子的自然之美。筆者每天經過時都要看看它們的自然之美影。
我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之中,自然環境中的植物、山體、花卉一年四季都在向我們展示它們多變的自然之美。
圖15~圖17黃山自然之美的照片。八十年代筆者就登臨黃山,欣賞過“黃山歸來不看山”的黃山四絕。雖然30多年過去了,但黃山自然之美的身影在筆者眼里經常閃耀。
圖15與圖16萬峰聳立,云海飄渺,青松挺拔。如果圖15與圖16只有萬峰,沒有云海,黃山也就不美麗了。
圖17山峰上縱橫交錯的山石,一條條的溝壑,如果沒有這些看似丑陋的山石,黃山還有自然之美而言嗎?黃山的自然之美就是由這些看似普通而平常的山石構成的。
圖18與圖19華山以挺拔、險峻的自然之美立于天地間。如果華山的自然之美用人工去雕琢和修飾,能吸引大量的人冒險去攀登和膜拜嗎?
石材蘊育大自然中,其顏色、紋理形成于數億年之前,其自然之美也隨之形成了。如果,石材人背這個道理追求所謂的逆天之道的“無色差”之美,那就失去了利用石材裝飾建筑物的自然之美的意義。大眾都喜歡自然之美的東西。文中所羅列的照片均洋溢著自然之美,相信每位看過本文的讀者看了這些自然之美的照片都會愛上這種自然之美的。
令筆者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石材工程,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正在追求石材裝飾的自然之美,色差和自然效果。
作者:晏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