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传媒有限公司,国产东北妇女xxxxx,美女视频高清,国产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mba

石材資訊

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源遠流長的中國篆刻

中國石材網 http://www.all-sofa.com 日期:2010/9/2 9:14:19

 展品:巴林石九龍鈕印章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篆刻,作為一門古老而深邃的中國傳統藝術,幾乎伴隨著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發展史。從北京“飛”到大阪,從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到“恭王府”,中國篆刻藝術以它獨特的魅力和悠遠的文化感染著每一位親近它的人。如今,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更給了它一個走向世界舞臺的契機?;鸺t的“中國印”靜靜地放射著耀眼的光芒……

  歷史悠久的中國篆刻藝術

  中國篆刻藝術,是以石材為載體,以漢字為主要表現對象并由中國古代印章鐫刻技藝發展而來的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已有3000多年歷史。它用契刻古代文字的方式表現中國傳統文化中虛實相生、陰陽合一的審美取向,具有抽象和神奇之美。

  在早期,古代印章是行使和授受國家機構的權力、證明個人身份的憑信物,其制作多由工匠采用金屬鑄造和鑿制而成。公元13世紀以后,藝術家開始選用石材代替金屬并親自動手刻制印章,這一技藝的改變,為篆刻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篆刻用石主要采用葉蠟石一類的壽山石、青田石等。主要工具包括刻刀、印床、印泥、毛筆、宣紙等。主要工藝流程有設計印稿、上石、鐫石、鈐印、刻款、拓款等。上石的書法功底、巧妙的布局能力和精湛嫻熟的刀功共同構成篆刻藝術的技藝內涵。

  此后,篆刻家在繼承前輩優秀技藝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出現了自明清以來的皖派、浙派以至今日的流行印風等多種流派和風格,并產生出丁敬(1695-1765年)、鄧石如(1743-1805年)、吳昌碩(1844-1927年)、齊白石(1863-1957年)以及當代諸多篆刻大師。這些藝術家將這門中國傳統藝術一直傳承、發展并創造至今。2009年9月30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聯合西泠印社共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篆刻藝術從此走入國際視野。今年,第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辦,古老而彌新的中國篆刻藝術迎來了新的契機。

  鬧中取靜的篆刻精品展

  世博園里真熱鬧。本屆上海世博會,動輒每天幾十萬人的流量,看那館外蜿蜒數十米的長隊和館內如織的人流,各個國家館獨具魅力的精彩演出也此起彼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走進世博文化中心,隨之而來的一股清涼使人瞬間忘記了夏季的炎熱。就在這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中國篆刻藝術精品展”正在悄然展出,頗有一分鬧中取靜的意味。鐫滿“印”的廊柱,紅底白字的主題標識燈箱,古色古香的茶桌椅……意蘊久遠的“中國紅”配以現代感的黑、白、灰,展廳布置得別具一格,散發著濃郁的書香氣和中國味。

  為了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認知中國篆刻藝術,為了紀念中國篆刻藝術申遺成功,也為中國篆刻藝術得到更好地弘揚、保護、傳承和發展,此次展覽繼2008年和2009年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國家大劇院、日本大阪及北京恭王府等幾次具有開創性的展覽成功舉辦后首次來到上海,在世博會這個大舞臺展示中國篆刻藝術的源遠流長。展覽于8月2日開始至8月31日結束,歷時30天。

  據此次展覽的策劃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常務副院長駱芃芃介紹,本次展覽以中國篆刻的源流和發展為主線,分六個部分展示中國篆刻藝術:第一部分古印系統,主要展示先秦至清代的實用印章;第二部分流派印系統,主要展示明清時期中國篆刻藝術形成完備期的藝術流派印章;第三部分展示當代篆刻藝術的風貌,選擇了當下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100枚作品;第四部分是展示篆刻藝術和當下現實生活相結合的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藝術家們對篆刻藝術未來發展空間的探索和開拓;第五部分是展示篆刻藝術的印材和印鈕;第六部分展示和篆刻藝術相關的印譜和印文化工具等。她表示,整個展覽是對中國篆刻藝術進行的一次全面、立體的詮釋,既有縱向的延伸又有橫向的涵蓋,回顧了歷史,展示了現在,探索了未來。

  記者看到,為了使中國篆刻藝術在今天這個大的國際背景下讓更多的人了解,展覽的所有文字都配有英文。展廳里,3000多年前的古印原物,明清流派大家的原印作,齊白石先生親手刻制的原石,100件當代篆刻家的原石作品,還有篆刻藝術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郵票、電話卡等作品……彌足珍貴,使人流連忘返;展廳的一角,古色古香的中式茶席上茶香正濃,參觀者駐足品茗,好不愜意;更有那原鈐本的手拓印譜,其精美的中式裝訂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還有十四面銀雕布制作的展覽掛飾,給觀者以強烈的藝術震撼……

  “篆刻展覽形式和內容令人稱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舉辦此次展覽更是意味深長!”在8月15日展覽發布會當日,一位參觀者在留言簿上這樣寫道。

  篆刻藝術 傳承有方

  發布會的閑暇,記者專程采訪了有“神刀女”之稱的駱芃芃院長。“篆刻是一門很特別的技藝。它首先要學識篆,還要會寫篆,還要會刻篆,刻出來還要美觀好看,這可不是一日之功。”駱芃芃說。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篆刻是一種小眾藝術,但是我不這么認為。”駱芃芃介紹,篆刻藝術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經起源,而且從王公貴族、皇帝起開始使用。如皇帝的玉璽這種權力的象征以及宰相、大臣行使國家權力授受的這種憑信物,實用性非常強。到后來,它的實用性漸漸減弱,產生了很多純藝術性的印章,明清以后,逐漸發展成一種獨立的藝術。“人們一直以來有一種錯覺,認為印就是一個實用的東西。尤其到了現在,它的實用性極大地減弱了,當領糧票成為歷史,取錢也不再用印章,人們對印的概念開始淡化,除了是字畫的附屬品以外,沒什么用了,其實并不是。”駱芃芃說,“一方面,它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哲學、美學、文字學等都融合得非常緊密;另一方面,就是篆刻藝術發展的‘民意性’,即是說它不完全是一種純藝術的、束之高閣的‘陽春白雪’,而是也可以和人們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下里巴人’,比如把印章用在郵票上、茶餅上等等,‘中國印’正以多種藝術的形式不斷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正如駱芃芃所說,你我身邊的“印”跡,早已悄然增多。在本次篆刻精品展中,一個最突出的亮點即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首次展出將篆刻藝術與當下現實生活相結合的作品——茶壺身上的“中國印”、電話卡上的“中國印”、古琴上的“中國印”、衛星上的“中國印”等。其實,中國的篆刻藝術自從產生至今,它的實用性和藝術性始終是共生共存的,比如姓名印、收藏印、字畫印等。此次展出的這些和身邊日常生活相結合的作品,不僅反映了當下藝術家對篆刻藝術的未來發展空間的探索,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提出了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篆刻藝術,在今后的發展中如何更有效地傳承和保護的“問題意識”。

  談到篆刻藝術的傳承,駱芃芃顯得頗為自豪。她介紹,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創辦于2006年,在這之前篆刻藝術學靠在書法、中文或者國畫系里,并不成一個獨立學科。自中國篆刻藝術院成立伊始,中國誕生了第一批篆刻藝術學的碩士研究生,這是前所未有的。成立中國篆刻藝術院和篆刻學研究生的誕生也標志著中國篆刻藝術真正成為一門獨立學科。駱芃芃說:“一直以來,無論大學學科、研究生學科,博士、碩士的研究方向,都沒有篆刻藝術學,這是最吃虧的。而現在喜愛篆刻、學習篆刻的莘莘學子,他們學成擁有篆刻碩士的學位,學生自己的身份感和學術地位感都有所提高,也明確了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注明授權來源,任何轉載需獲得來源方的許可!若未特別注明出處,本文版權屬于中國石材網,未經許可,謝絕轉載!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做相關處理!
2.轉載其它媒體的文章,我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網站刊登文章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APP
  微信
  客服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金华市| 彭泽县| 庄河市| 庆云县| 即墨市| 三原县| 贵定县| 开化县| 古丈县| 方城县| 四会市| 吴忠市| 磐石市| 安塞县| 永济市| 清涧县| 松原市| 依安县| 北流市| 黔西县| 无为县| 娄烦县| 台南县| 靖宇县| 梁山县| 定日县| 来凤县| 电白县| 沁水县| 砀山县| 木里| 萍乡市| 兖州市| 昔阳县| 唐河县| 罗甸县| 宁德市| 舟山市| 台北县| 湄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