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這是字嗎?怎么這么小,還沒有芝麻粒大……”
昨天,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彭祖述向長春市政府捐贈微刻《石頭 記》作品暨彭祖述藝術館開館儀式舉行,首批參觀者在目睹“寶貝”石書時,不由得發出驚嘆。
微刻《石頭記》(即《紅樓夢》)為一部石書,以80回本《紅樓夢》為底本,總計60余萬字,每回一石,加上序言、后記,共刻石82塊。
手掌大小石材容刻數千字
《紅樓夢》家喻戶曉,但將其微刻成書卻難得一見。昨天,在館內展示的微刻《石頭記》,將大家帶回到了故事中。
在這82個透明的玻璃窗內,《紅樓夢》每一回單成書。其石料最小則如同手掌的面積,每塊上面的文字在3600字至1.1萬字不等。
每塊石料顏色或灰色沉穩,或透白寧靜,或紅色跳躍,與其圖案一樣與每回內容相輔相成。如不借助數十倍的放大鏡,這不及芝麻粒1/6大的字,根本無法辯認。
參觀者留意到,在“大鬧寧府”這一回中,選用的是灰凍石,其造型為府門,甚為莊重;在“賈府秋月”這一回中,造型則為蒼樹配之一輪圓月。
“在石頭上微刻《石頭記》,頗有情趣。“彭祖述說,《石頭記》的故事,傳說原本就刻記在石頭上。而在他的作品中,每石除微刻該回精練文字外,又將本回中心思想概括為圖像,布刻于石之四周,輔以文字說明,作品圖文并茂。
選石材 耗時7年行10萬公里
彭祖述今年77歲。而該作品自1993年起正式奏刀,其中經歷了8年創作、兩年修整,前后耗時10年。同時,該作品曾在中國博物館布展,并被稱之為“無價之寶”。
“在微刻作品創作中,最難的環節不僅是雕刻,而是構思設計與選材。”彭祖述透露,為挑選色澤、質地、品性俱佳的印石,他曾南去福建壽山,北走內蒙古巴林,東至浙江青田,7年多時間,往復數十次,行程10萬公里。甚至為了尋覓一塊石材,他還從狹窄的山路上摔下。為了精益求精,他還將雕刻好的作品放棄,重新創作。
據了解,僅是購買石材,彭祖述就投入了不下七八萬元。此次,他的作品將被永久收藏于長春世界雕塑公園的雕塑藝術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