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科學詮釋:泗濱砭石和泗水砭石
通過近一個月時間,記者對砭石行業和消費者的調查顯示,自2009年12月起砭石火爆,到今年正好已經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中砭石也猶如神話故事般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變化,價格幾十元到幾千元,在不斷演藝著過山車般的價格“藝術”。其中以所謂砭石原料產地泗水縣的變化最為明顯。近期出現了多篇文章報道,對泗水砭石價格起伏進行了大篇幅的敘述,而一年中的砭石價格是否真的起伏如此之大,不由令很多消費者迷惑。
l 十年磨一劍,砭石市場穩定,價格并未大起大落
在對中醫科學院的專家進行電話采訪時說:“砭石現在市場表面看來非常混亂,其實這些都是由一些路邊貨和仿砭石造成的虛假現象,而我們從2000年開始對砭石療法的臨床和科學研究過程中,所用的砭石都是山東泗水流域的、灰黑色的泗濱浮石制作的砭石,什么樣的石頭才可以作為砭石,首先要確定其安全性,其次砭石所起到對人體有益的生物學效應,這樣才可以稱之為砭石。但是現在市場上并非如此,各種顏色的,五花八門,價格方面也是相去甚遠”當談及正品砭石的價格是否有很大起伏時回答是:“研究所科研用的砭石產品,在國內和國外很多渠道均有銷售,價格在持續、穩定中有小幅提升中,并未有太大變化”。
砭石到底是什么,泗水砭石與泗濱砭石是否同根同源?兩者為什么在外觀上有如此大的差異,而是否偏離了“砭石”的本意,把“砭石”經濟化?
l 神奇砭石無科學依據,古籍記載成賣點
在對泗水縣的某企業管理者進行電話采訪時得知,“從去年開始,砭石價格開始上漲,起初每噸石料也就是三四百元一噸,且質量頗好。但從下半年開始,價格快步上揚,直到春節之后,價格到達了一個頂點。”據另外一位售賣砭石的張經理說:“上等石料,賣到每噸一萬五六千元,基本上相當于肉價。”上等砭石毛料每噸一萬五六,這樣的價格意味著,比去年剛開始的價格翻了三四十倍。而當問及砭石具體的功效的時候,則均以在民間流傳的“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促進微循環……”等為說詞,并強調古籍《黃帝內經》中記載的“砭、針、灸、藥”四大醫術,其中所指的砭就是泗水縣的砭石(實為泗水流域,它流過山東、江蘇、安徽三省。山東境內流過菏澤、濟寧、臨沂、棗莊,泗水縣隸屬于縣級市曲阜市,曲阜市隸屬于濟寧市)。但當記者提出能否查看關科學證明時,他們拿出來的卻讓人大跌眼鏡:核工業部的石材檢測報告以及記者查詢不到的“檢測單位”對紅外線所做的檢測,便證明了其可以作為“砭石”。
對此,記者也專門查閱了相關核工業部的檢測標準,對于天然的石材均可在核工業部進行放射性、全分析等方面的檢測,而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需從檢測結論中予以體現。而對于非官方檢測中心所做的紅外檢測,記者咨詢北京友邦律師事務所的黃律師得知:記者咨詢北京友邦律師事務所的黃律師得知:國家明文規定,對于醫療設備,個人成立的科研、檢測中心或者是企業檢測資質不予承認,必須是國家部級的重點實驗室檢測才有效。
l 盜用正品砭石科研成果法理難容,消費者權益保障成重點
對于砭石這類產品,必須要出示國家第三方權威機構的相關物理特性檢測報告,因為砭石的功效僅從外觀無法判別,必須有一定的鑒定依據,否則消費者有權對所購買的產品予以退換。據國家法規規定,個人成立的科研、檢測中心或者是企業檢測資質不予承認,須是國家重點實驗室檢測才有效。
l 商機與“喪機”并存 國寶易成“破寶”
經濟時代,造就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與此同時,也給一部分不法商家帶來了很大的機會,但隨著相關法規的完善和消費者的理性化,砭石到底如何辨識一定會有標準和依據。而對古泗水流域做調查時發現,山東南部的菏澤、濟寧、臨沂、棗莊地區都是古泗水流域的范圍,泗水縣是濟寧地區的一個小縣城,而砭石到底該如何確定,是從產地劃分還是從石材本身的物理特性劃分,哪方面才是最重要的呢?記者相信只要是對人類的健康起到幫助的,就是最好的劃分方法。泗濱砭石與泗水砭石一字之差,兩者醫用價值相差幾何?也希望有關部門和領導予以重視,盡快將砭石的標準出臺,保護中華醫學瑰寶——砭石。
砭石的價格不是個人說了算,而是市場決定,它有一定的價格體系,任何妄圖哄抬砭石價格、壟斷砭石市場的行為都要依法取締。理性觀察砭石市場可以發現,中醫養生瑰寶,很多情況下是“被瘋狂”,而瘋狂的本身并非砭石,而是利益下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