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貴陽金石石材產業園
⊙核心提示
貴州近年石材發展迅猛,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產業鏈。
從園區正式確立到一期項目動工,貴陽金石石材產業園僅用了23天。就在這段時間內,招商工作也以超常規速度推進,吸引了國內外數十家大型企業簽訂投資協議。
這塊位于花溪區石板鎮的昔日荒涼之地,在一夜間成為不少投資者的熱議話題。而聚集于福建、廣東等石材產業發達地區的企業,也紛紛把視線轉向這里。貴州石材產業的突圍謀變,正在悄然間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
◎本土企業新的起點
初涉石材行業的貴陽人劉有康沒有想到,他2007年才在石板鎮合朋村建立的石材加工企業,因為一次偶然的探訪而引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當時剛起步,盡管擁有不錯的設備和工藝,但一時還是難以打開貴陽石材局面。”劉有康說,去年夏天的某一天,一直緊閉生產的工廠大門被幾位不速之客打開,不厭其煩地向他了解企業生產和行業狀況。
直到后來,劉有康才知道,這幾位不買石頭而只是詢問的客人,領頭的正是貴陽市政協主席陳石。花溪區石板鎮鎮山村,是陳石農村危房改造的結對幫扶點。往返于幫扶點路上,陳石偶然看到這家工廠,外面堆放的一些精美石材吸引了他,于是下車一探究竟。
這次探訪后,劉有康不知道的是,一份發展貴陽石材產業的調研報告出現在貴陽市領導的議事日程上。一個月后傳來內部消息,貴陽將在這個片區開發一個以石材為核心的產業園區。喜訊傳來,讓劉有康看到了企業發展的春天。
隨著園區的迅速開工建設,劉有康已經先行一步,占據了天時地利優勢,并很快作為園區內的一個龍頭企業進行打造。
和劉有康一樣,以前零星分布在此處的石材加工中小企業,也同樣迎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與以往相比,他們的興奮點不只是源源不斷的訂單,而是將來貴陽石材深加工的品牌。
◎考察一次就簽約的商家
“還沒搞清園區是怎樣的規模,我們就很快做出投資的決定。”陽和石材集團總經理葉濤說,如此大規模投資,公司僅在去年11月份實地考察一次后,就迅速達成簽約協議。
作為國內一家專注石材產業的知名企業,陽和集團很早以前就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將發展的目標投向石材資源豐富的貴州。葉濤說,這一次全力出手貴陽,做出判斷的依據很簡單:貴州提出了工業強省的發展戰略,石材行業前景自然十分看好。
盡管在5平方公里的園區內,大多數地方現在還是一片待建的荒地,不過葉濤卻信心滿滿,與其說是投資,他更寧愿認為是一次創業,是公司發展新一輪太陽升起的時機。
準備在園區二期項目中大干一場的貴州省泉州商會會長黃金樺,在得知石材產業園區確定后,他們敏銳地瞄準這個新的發展機遇。
“我們當即召集商會成員,討論投資方案。”黃金樺說,把我們當地的東西弄到貴陽來賣,這是泉州商人在貴陽慣常的商業模式,賺取第一桶金后,泉州商人也在試圖改變。
當商會初期拿下在園區投資項目后,首期計劃投入的15億元再被細分為每330萬元一股,這一計劃一公布,成員的熱情大大出乎商會的預期,他們或單獨申請或幾人合伙抱團,泉州商人特有的資本運作模式,很快就完成資金籌集,讓一些動作稍慢的會員追悔莫及。
◎悄然改寫的行業格局
“以前,來自廣東、福建等石材發達地區的石材企業,他們大多數把原料運到當地,進行深加工后再銷往各地,甚至返銷貴州市場。”貴陽市政協經濟科技委主任鄭浩吾說,這種方式使得石材深加工環節中利稅最高的環節,都與原材料產地的貴州無關,更像是一種掠奪性的資源開發。
隨著貴陽金石石材產業園區的確立和迅速建成,打造貴州乃至西部最好的石材產業園的藍圖正在實現。貴州只是一個原料產地的石材產業格局正在發生改變,而聚集于福建、廣東等石材產業發達地區的企業,也紛紛把視線轉向這里。
“我們決心在這里修建一流的市場深加工廠房設備,還有一流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貴州大商匯市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小冬說,他本來在福建以石材加工聞名的南安市水頭鎮發展,但相比之下,那邊已經處于飽和狀態,而這里卻擁有最好的資源和新興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