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2010新疆石材總結及2011發展計劃,依托豐富的花崗巖礦產資源,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新疆石材產業不斷發展與壯大,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石材生產基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議精神的鼓舞下,自治區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推動下,在全行業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下,石材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工作得到進一步重視。區內各石材園區建設不斷加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我區石材工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二、2011年工作安排
石材產業作為自治區內的一個新興產業正在崛起。隨著石材作為新疆優勢礦產資源和特色產業地位的進一步確立,石材產業化水平必將伴隨自治區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型農村建設而大力提升。石材市場消費、發展潛力巨大。
2011年是我們迎來“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石材行業結合自身發展特點,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以市場為基礎,運用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充分發揮“工業園區”的載體和平臺作用,重點支持具有資源基礎、生產集中、聚集效應明顯的石材工業園區發展,通過以點帶面大力推進全區石材產業的優化和升級。
2、加強石材地質勘查工作,重視石材新品種的培育、開發,集約開發利用石材礦產資源,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3、積極推進石材產業的優化布局和行業的戰略重組,鞏固和發展現已形成的鄯善等生產基地,積極壯大奇臺等新興產區,培育大企業、大集團,促進全區石材產業的均衡發展。
4、進一步推進石材產業技術進步,推動石材礦山開采、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更新改造,積極引進和培育石材高新技術企業,提高產品深加工度,努力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效率。注重清潔生產,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區。
5、加強行業宣傳,提高石材行業知名度。充分調動和發揮行業組織、社會力量及宣傳媒體的積極作用,辦好《中亞·新疆石材博覽會》,為自治區石材行業搭建發展平臺,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打造企業知名品牌。
6、加強與國內石材行業的密切協作,考察交流和學習吸收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做好符合新疆實際的石材產業承接轉移工作。
一、2010年我區石材行業發展特點
2010年,新疆石材開采與加工企業近160家,已形成年石材荒料開采能力50萬立方米,石板材加工能力1700萬平方米。全區石材荒料產量35.3萬立方米,同比增長41%;完成石板材加工量10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4%;實現工業產值14.4億元,同比增長40%。石材工業產值占全區建材工業總產值的5.5%。2010年石材產品出口量5.1萬噸,同比增長22.08%;出口金額0.56億美元,同比減少24.77%;石材荒料進口量194噸,同比增長264.6%。
從2010年我區石材行業生產經營形勢分析,我區石材行業實現了產量、產值雙重指標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0年全年產量突破1000萬平方米,創下歷史新高。在進口零關稅政策的實施以及石材消費需求持續回升的有利環境下,我區石材進口量同比大幅增長。
(一)石材園區建設不斷加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區域性發展呈現不平衡
為了進一步實施優勢礦產資源轉換戰略,促進石材工業大發展,自治區將石材列為特色產品,極大地調動了各方面發展石材工業的積極性。鄯善、奇臺、哈密、和碩、青河、托里、福海、溫宿、博樂等縣、市,依托石材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石材,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有關縣、市根據自身特點與優勢,相繼出臺了發展石材產業的政策和舉措,設立了石材工業園區或加工區。同時,針對各地實情,制定了石材產業發展規劃,石材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
鄯善石材工業園區作為自治區唯一的一家區級建材工業園區,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和投資力度,園區功能和產業體系日益配套、完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石材生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2010年9月,《第一屆中亞·新疆石材博覽會暨新疆石材產業發展論壇會議》在鄯善縣新落成的“中亞石材博覽中心”成功召開,為新疆石材行業搭建起了與中亞及周邊國家開展國際石材交流與市場開拓的平臺。
奇臺縣“閩奇石材工業園區”后來者居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與鄯善石材工業園并駕齊驅,成為我區年加工板材能力超過700萬平方米的又一石材園區。兩園區2010年石材工業產值占全區石材工業總產值的77%,占據了我區石材大半壁江山,已發展成為我區石材產業的中堅力量。
但與此同時,石材產業區域性發展不平衡態勢也逐步顯現出來。除鄯善石材工業園區和閩奇石材工業園區外,其他園區石材產業規模較小,產業集聚效應還不明顯。
(二)石材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工作得到重視,但總體上需進一步加強
新疆地質成礦條件優越,具有擴大石材礦產資源儲量和不斷發現與開發符合市場需要的特色石材新品種的優勢及潛力。近幾年,自治區通過不斷加強石材礦產地質工作,已發現石材品種60余個,尤其是發現并規模開發的“卡拉麥里金”黃色花崗巖石材,為國內比較稀有的黃色花崗巖石材品種,石材產品暢銷區內外,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2010年,為進一步加強石材資源的科學規劃與合理利用,鄯善縣出臺《石材礦區總體規劃》,對各企業開采的礦山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對知名的“鄯善紅”石材荒料實行限量生產,并在鄯善縣石材礦山對先進開采設備使用進行了試點與推廣,在適宜的礦山采用圓盤鋸開采先進技術,不斷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目前,鄯善縣有80%的適宜開采企業試用了圓盤鋸開采技術,石材荒料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了目前的40%以上,企業經濟效益得到了顯著提高,安全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為推進自治區石材礦山開采技術進步及石材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工作起到了明顯的示范作用。
一直以來,石材礦山及加工廠附近大量堆積的廢棄料、石粉,對周邊的生態與環境影響很大,嚴重制約著石材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鄯善縣在全疆率先開展廢棄石料、石粉綜合治理工作,通過投資建設廢料儲備庫、出臺《石粉、廢料管理辦法》、完善園區公共區域設施建設、加強廢料堆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對開采與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進行統一綜合治理。全年挖運石粉26000噸,集中拉運石材廢料22000噸,企業實現廢水零排放目標,環境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
但是,我區石材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查工作、礦山開采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整體水平也不平衡。一些地方石材產業“小、土、散”特征還依然比較明顯,礦山缺乏科學的總體規劃,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礦山生態環境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石材工業快速發展,但產業升級轉型的任務艱巨而又緊迫
本世紀初以來,新疆石材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在國內同行業地位顯著提高。2010年石材產量較2000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30%,是新疆這一時期增長速度最快的建材產品之一,也是新疆主要的建材出口產品之一。但是,在新疆石材快速發展的今天,一些矛盾和問題也亟待解決。石材產品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產品質量和檔次不高,具有適應市場、規模性開發的優勢特色品種較少,同質化問題明顯,大企業、大集團少,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較突出。石材產業可持續發展明顯缺乏后勁與品種支撐,缺乏核心競爭力。因此,積極推進新疆石材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已成為今后工作的當務之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新疆石材工業要實現翻兩番的發展目標,工作任重而道遠,必須搶抓新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積極調整石材產業結構,加快石材產業升級轉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