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人才戰略”舉措,給曲陽雕塑產業裝上了文化創新之路,在雕塑文化產業的核心創意上,多措并舉提升雕塑從業人員素質,以“人才戰略”推動雕塑從模仿生產向全新創意轉型。
去年,應土耳其阿菲永市政府和匈牙利中國商城邀請,該縣組織了宏州石業、榮杰雕刻等骨干企業,赴歐洲石材市場考察。2011年2月,由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河北省雕塑藝術指導委員會主辦的曲陽雕塑行業千人培訓工程正式啟動。 鄉土人才轉型創作
“雕刻學校的幾年書沒白讀,走上崗位,我明顯感到自己的優勢,尤其是在雕塑技藝的理性思考方面。”畢業于曲陽縣雕刻學校的利隆雕刻廠經理袁軍民說。
多年來,土生土長的曲陽石雕延續著口傳心授的教學模式,落后封閉的課徒授業在文化產業風生水起,文化產品競爭加劇,文化市場日益“挑剔”的時代下,日益暴露其弊端。1985年,曲陽雕刻學校應時而生。科學規范的教學顛覆了傳統,也為曲陽雕塑帶來了一股清新之氣。該校校長、河北省工藝美術師趙淑紅說:“2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近3000名畢業生,有600多人走上了自主創新、創業、創造之路。”
該校畢業生馬騰原、韓營祥、閆玉偉等6名年輕人,在2010年成立了雕塑藝術研究所。白天,他們更多地是完成訂單;晚上,則聚到所里搞創作。“在養家糊口之后,我們不甘心走重復模仿的老路子,在外出學習、培訓、考察、討論、構思后,要做自己的東西,創自己牌子。”馬騰原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閆玉偉的《度》、馬騰原《滴滴圣水遍三千》、和海龍的《自在·水·云》等紛紛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等大獎賽上獲獎,在提升曲陽雕塑美譽度的同時,也為曲陽雕塑的創新之路發軔。
引進人才占領高地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的龐少賢,同樣不安于走老路,他開創了“曲陽鬼”藝術雕塑設計室,“我感覺,創造是曲陽雕塑唯一出路,只有雕塑人員素質提升了,‘產品’才可能融入文化創意成為‘作品’,曲陽雕塑產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他的《云中臥馬》、《馬三立》、《高山流水》等雕塑作品照,刊登在《十月》、《中國當代雕塑》上,引起廣泛贊譽。
在走出去“借智”同時,該縣也注重“引智”。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等16所高校、機構達成良好合作意向。在第五屆雕刻藝術節上,聘請國內著名雕塑大師、專家韓美林、范周等為藝術顧問,《勝利的起點》、《大舜耕田》等許多著名石雕工程,便是曲陽雕塑企業與大師“聯袂”創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