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yè)門戶網(wǎng)站
清朝光緒年間,山口若懸河桅桿底有對雕圖書的兄妹,哥哥名叫石藝,妹妹名叫石秀。兄妹倆自幼隨父母學(xué)得一手好手藝,都是雕圖書的能手,雇主稱贊石藝雕的圖書天下無雙,同行夸獎石秀雕的圖書精妙絕倫。
只因兄妹圖書雕工精美,那些雇主紛紛登門訂制,并命題讓他們雕刻,什么“風(fēng)雨夜閣作詩文”啦,什么“柳暗花明又一村”啦,什么“唐明皇游月宮”啦,每制好一件作品,都由石藝給買主送去;每并次聽到的總是“不同反響”,“高人一籌”之類的稱贊聲。石藝聽了心里樂滋滋的。開始人家問他是誰刻的,他總是回答:同妹妹一起刻的。久而久之,他飄飄然起來,都說是自己雕刻的。他還常常挑剔妹妹的作品。本來是他自己雕的差,偏偏講他妹妹刻的不好。
石藝父親生前的老友知道了這事,便帶著兩塊同樣的夾板凍石來找他們兄妹,說:“有個秀才要你們用這兩塊同樣的夾板凍石各雕一件作品。各人都要將石料中間的一條彎曲的細(xì)長紫色石,雕成與作品相關(guān)聯(lián)的炊煙,限一個月交貨。”兄妹當(dāng)即答應(yīng)了下來。
石藝拿到石料,坐在圖書橙前略加思索,覺得成竹在胸,立即打鑿粗坯,不到三十天時(shí)間,雕好了一件《八仙下棋》。棋桌前正在煮茶,那紫色石被雕成升騰的縷縷爐煙。他端詳著自己的作品,好不得意。
石秀拿起石料,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她想起了“竹林七賢”中嵇康彈琴的情節(jié),驀地有了主意,便依石構(gòu)思,就形布局,足足花了一個月時(shí)間,精雕細(xì)刻了一件《竹林七賢》,并在嵇康琴案旁邊,雕了一只香爐,用紫色石料雕成裊裊升起的香煙。
一個月后,石雕老師傅請來秀才和村里幾位有名氣的石雕藝人,一起品評他們兄妹的作品。單獨(dú)觀看,兩件作品都顯示出自然利用石色,造型優(yōu)美,形象逼真,玲瓏剔透,層次分明的優(yōu)點(diǎn),但“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石雕老師傅將兩件作品擺在一起觀看,相互比較時(shí),就覺得石藝的《八仙下棋》比石秀的《竹林七賢》遜色多了。八海下棋與煮茶的香煙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而《竹林七賢》中嵇康彈琴,必須焚香敬祭祖師,這里巧取焚香彈琴之意。
大家齊贊石秀是雕圖書的狀元。石藝聽了,面紅耳赤,感到非常慚愧,從此以后,他虛心求教,技藝大進(jìn),兄妹齊名,馳譽(yù)遠(yuǎn)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