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針對市場需求,確定長石的選礦工藝至關重要,總之,合適的工藝可以帶來好的經濟效益,工藝的確定由原礦指標和市場來決定,工藝中的除鐵環節由原礦中鐵的賦存形式、解離粒度來確定!
地殼中最常見的礦物就是長石,甚至在月球上和隕石中也常見到它們。在地下15公里深度的范圍內,長石所占的地殼總重量竟達到60%。長石是構成火成巖的主要成分,在變質巖和沉積巖中也很常見。長石中有害染色物為:鐵、鈦、錳。鐵的賦存形式多種多樣:四氧化三鐵、粗粒的三氧化二鐵、云母、綠泥石、鈦鐵礦等。鈦一般以鈦鐵礦形式存在,有弱磁性,以金紅石形式存在很少在長石中發現。錳一般以碳酸錳、氧化錳形式存在,有弱磁性。長期以來,長石的選礦工藝一直是一個技術難題。
一般講磁性物與長石在30目左右可以基本單體解離,可以通過干法(改變磁性物運動軌跡)形式,取得較好的除鐵效果。200目左右絕大部分單體解離,因物料分散性不好,且磁性物200目以細后,矯頑力急劇升高,難以磁化,只能借助在水中分散,另外還有水的浮力,來實現磁性物的捕獲,從而實現分離。根據不同的原礦指標,確認礦山將來產品的市場定位,根據市場對長石的要求確定最終的選礦工藝,這一點至關重要!
例如:原礦為鉀長石,鉀含量大于10%,鈉含量小于2%,其他指標無硬傷,那么該長石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的市場為陶瓷釉料市場,那么確認工藝最終產品粒度最好細一點,還有,釉料市場對長石要求較嚴格,工藝設計中粗碎后洗礦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