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新樂市:協會工會協商工資標準,讓石材企業不再招工難。 協商的形式,在新樂市建材雕刻行業不拘一格,新樂市宏連雕刻公司的技術工安紅杰,則主動和企業方開展“二次協商”, 利用關系為企業聯絡業務,按比例提取報酬,讓他在2010年多掙了近5萬元的獎金。加上基本工資,每年六七萬元的打工收入,讓安紅杰成了他們村人人羨慕的“白領”:除照顧好自己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外,弟弟上大學,他主動支付學費;從不讓父母手中缺零花錢、為他們添置電視機,老人在村里常以兒子孝順而自豪。安紅杰說,“我在家庭中的價值體現,是沾了集體協商的光。”
新樂市建材雕刻行業聚集在正莫鎮。據悉,全市67家石材雕刻企業,正莫鎮占了62家,新樂市建材雕刻行業工會便設在正莫鎮。這些石材雕刻企業中,職工人數從100多到七八人不等,職工大多來自企業周圍的農村。因企業間工資執行標準不同,前幾年常出現技術工發現哪家企業工資高就向哪流動的情況,甚至出現了企業技術工人流失,讓訂單作廢的情況。新樂市石材雕刻行業的工資集體協商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開展起來的。
據安增啟介紹,第一年的協商,重點確定了石材雕刻的總體計件工資標準,并對石材雕刻過程中的石材切割、打磨等工序確定了工價標準。之后的協商,在此基礎上逐年規范。安增啟告訴記者:按該行業2010年4月份簽訂的《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協議》約定的工資標準執行,行業內2000多名職工平均每月漲工資400多元,技術崗位月工資最高的提高了六七百元。
“工資集體協商讓我很受啟發:老板和職工溝通,是實現企業勞資關系和諧、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渠道”。新樂市石材雕刻廠廠長李社良說,他不僅非常支持工會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還利用請職工吃飯時和職工談心的方式創新協商內涵,取到了不少“真經”。李社良介紹說,去年,他為了趕一份訂單的工期,要求職工們加班。可當時正值秋收時節,職工們惦記著家里還沒收割的莊稼,當天下午下班后都悄悄走了。第二天李社良沖著大家發了火。當時雖沒有職工就此作任何辯解,但影響了工作情緒。幾天后,李社良請辛苦了幾天的職工們到飯店吃飯,并就那天的“不愉快”請大家理解。技術工人劉新躍感懷于老板的真誠,坦誠地說出了企業管理的問題所在:“咱們廠當時拿到訂單的時間并不晚,是因為單位購買原材料不及時導致了工期緊張,這原因沒在職工身上……”一席話,讓李社良意識到了溝通的重要性,他明白了自己的管理太“武斷”。從中悟出企業管理之道的李社良,之后平均每月至少安排職工到外面聚餐2—3次,無論是加班多長時間、發多少加班費、買什么牌的勞保用品,甚至過節的福利發什么,他都拿到飯桌上去協商。讓協商經常化,換來了職工們人人愿意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