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传媒有限公司,国产东北妇女xxxxx,美女视频高清,国产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mba

石材資訊

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四川攀枝花市石材等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中國石材網 http://www.all-sofa.com 日期:2012/8/21 9:29:40

四川攀枝花市石材等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為了落實《四川省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和《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發揮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統籌安排攀枝花市管理礦產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活動,全面增強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的宏觀調控,優化資源利用結構和布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礦山地質環境,促進礦業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和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部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四川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以2007年為基年,2015年為目標年,展望到2020年,是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管理和監督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和開采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制定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各類專項規劃和縣(區)礦產資源規劃的依據。

  一、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規劃背景

  1、取得的成就

  2001年至2007年,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取得重大成就(見專欄一)。7年間,攀枝花市加強了基礎地質及礦產地質工作,資源家底基本摸清。至2007年底,市境內共發現礦種76種,其中查明資源儲量礦產39種,主要礦產地296處,其中鐵、釩、鈦等礦產的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五位。


專欄一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主要成就

指標
2001年
2007年
增幅(%)

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個)
33
39
18.18%

資源儲量居全國前五位的礦種(個)
3
3
0

查明資源儲量的礦區(處)
242
296
22.31%

年底保有資源儲量
鐵礦(礦石:億噸)
72.89
66.93
-8.18%

鈦(TiO2:百萬噸)
533.59
424.57
-20.43%

釩(V2O5:百萬噸)
15.15
10.37
-31.55%

鎳(金屬:噸)
204067
209564.24
2.69%

煤(百萬噸)
563
369
-34.46%

鈷(金屬:噸)
80225
81003
0.97%

熔劑用灰巖(礦石:萬噸)
28055.4
31422.73
12%

耐火粘土(礦石:萬噸)
1151.6
1209.85
5.06%

晶質石墨(萬噸)
1530.23
1543.2
0.85%

年度礦產開采量
原煤(萬噸)
640
878.12
37.21%

鐵(礦石:萬噸)
978.51
2160
120.74%

鈦(TiO2:萬噸)
20
97.8
389%

釩(V2O5:萬噸)
0.35
2.15
514.29%

熔劑用灰巖(礦石:萬噸)
66.4
76.6
15.36%

水泥用灰巖(礦石:萬噸)
48.5
59.02
21.69%

飾面花崗巖(萬立方米)
1.12
6.07
441.96%


  2007年底共設置探礦權42個,鎳、鈷、熔劑用灰巖、耐火粘土等重要礦產資源儲量有所增加。全市礦業經濟快速發展,礦業工業產值年均增長超過16%,2007年達到64.67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8.89%,礦業及其后續加工業作為全市工業支柱產業的地位進一步鞏固,礦業經濟已成為推動全市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米易、鹽邊、仁和區等地的能源、金屬和重要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煤、鐵、鈦、熔劑用灰巖、水泥用灰巖和飾面花崗巖等重要礦產年開采量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原礦總產量達到3279.76萬噸,其中原煤產量達到878.12萬噸,比首輪規劃增加了37.21%;鐵礦石的產量達到2160萬噸,比首輪規劃增加了120.74%;其他非金屬礦產資源比首輪規劃都有較大的增幅。礦產資源供應能力明顯增強,已成為四川省重要的礦物原材料生產和加工地區。礦山規模開發集約經營程度不斷提高,2007年全市礦山企業總數達到296家,比首輪規劃減少70家,其中大中型礦山企業21家。建立完善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大力加強礦業權設置管理和市場建設,全面推進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總量調控能力增強,開發利用布局不斷優化,開發秩序明顯好轉,礦山地質環境初步改善。這些都為規劃期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面臨的形勢

  2008年至2020年,是攀枝花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將面臨重大機遇和嚴峻挑戰。攀枝花市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在占全國國土面積千分之一的區域內,蘊藏著豐富的鐵、釩、鈦、石墨、花崗石、石灰石、煤等礦產資源。其中釩鈦磁鐵礦儲量巨大,無論在儲量上還是經濟價值上都有其突出的優勢。礦產資源具有品種全、儲量大、分布集中、埋藏淺、開發條件優越、綜合利用價值高、組合配套優勢突出的特點,是我國少有的礦產資源“聚寶盆”。主要礦產資源總體查明程度約為四分之一,多數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潛力巨大,加之實力較為雄厚的地勘隊伍、較為完善的礦產資源采選體系和數量多成本低的勞動力,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前景廣闊。建設工業集中發展區,加快釩鈦磁鐵礦的綜合利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將對礦產資源保持強勁需求,為攀枝花市加快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步伐提供了強大動力。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進入新階段,加快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礎支撐體系,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建設資源接替區,促進優勢資源轉化,為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創造了更加寬松的環境。然而,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中面臨許多困境,例如:礦產資源勘查程度不一,資源儲備不足,除釩鈦磁鐵礦、煤礦、石墨及冶金輔助礦產勘查程度相對較高外,其他礦產勘查程度低,相當一部分優勢礦產和潛在優勢礦產(如釩礦、鈦礦、花崗石、苴卻石、硅藻土、硅石、重晶石等)勘查程度很低;礦山規模結構很不合理,在296個礦山中,大型礦山13家,僅占4.39%,小礦山過多;開發利用的礦種較單一,全市已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集中在冶金及與冶金有關的鐵礦、熔劑灰巖、煤等礦產上;釩鈦資源的利用集中在釩鈦磁鐵礦上,而對鈦砂礦、鈦多金屬礦、含釩片巖頁巖等礦產重視不夠,進行地勘工作較少;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絕大部分非國有礦山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礦產品結構單一,加工深度不夠,采選回收率、綜合利用率不高;礦山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江河兩岸、公路、鐵路、生態脆弱區、露采礦山剝離及礦山公路破壞植被,引起水土流失;剝離及采礦中粉塵污染,礦山產生的大量廢石(渣)及尾礦多數未回收利用等等礦山環境問題。

  2008年至2020年,攀枝花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工業強市戰略是攀枝花市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規劃期內,圍繞建設“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的發展目標,著力解決礦業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高礦產資源可供性和開發利用水平,保持礦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立足攀枝花市礦產資源,調控多元化礦業利益格局,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布局和結構,做大做強釩鈦產業鏈,促進礦業及延伸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乘勢而上、迎難而進,開創保障科學發展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新局面。

  (二)指導原則

  1、指導思想

  規劃期間,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方針,以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為主題,以建設“實力、魅力、活力、和諧攀枝花”為總目標,按照“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發展思路,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遵循四川省礦產資源規劃的導向,緊密結合建設美好家園和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需求,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統籌地質礦產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礦產資源,正確處理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推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實現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礦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礦產資源支撐。

  2、基本原則

  規劃期間,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合理布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按照“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按照“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發展思路,堅持“統籌規劃、依法保護、科學開發、合理利用”的原則,以結構調整為重點,推動規模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調整,實現礦產資源供需總量基本平衡,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合理布局攀枝花市礦產資源經濟開發區,加強重要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勘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持續保障攀枝花市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步轉變增長方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再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突出地勘單位、礦山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提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綜合競爭力,促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走創新型發展道路。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節約使用和綜合利用資源,推進礦產資源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資源開發、資源保護與經濟建設同步發展,努力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加強深加工,提高礦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提高整體競爭力。加強礦區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廢棄土地復墾,最大限度減少資源勘查開發活動的環境代價。

  加強管理,深化改革。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充分發揮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規模經營、集約利用”的要求,調控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優化結構和布局,健全礦權市場。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原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改善全市礦業投資環境,保障礦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實行對內對外開放并舉,“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以大開放促大發展,鼓勵企業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努力提高鋼鐵、釩、鈦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

  (三)規劃目標

  規劃期間,通過開發攀枝花市優勢礦產資源,做強做大鐵、釩、鈦等礦產開采和深加工產業鏈,貫徹“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發展思路,逐步形成“實力、魅力、活力、和諧攀枝花”的新局面,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提高礦產資源的可供性與可靠性,進一步規范和提高礦政管理水平,促進礦業經濟步入節約、集約、清潔、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規劃期間,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努力實現的總體目標(詳見專欄二至專欄四):


專欄二 礦產資源勘查主要指標

指標
2010年
2015年
屬性

年底探礦權設置數(個)
全市
115
160
預期性

鹽邊縣
46
73

米易縣
37
50

東區
5
6

西區
4
6

仁和區
23
25

指標
2008-2010年
2011-2015年

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重要礦產地(處)
8
10

新查明大中型重要礦產地(處)
7
9

新增查明資源儲量
釩鈦磁鐵礦(億噸)
1
15

煤(萬噸)
300
2000

石灰石(萬噸)
5000
7000

錳礦(礦石:萬噸)
50
200

鉑(金屬:噸)
20
30

橄欖石(億噸)
0.5
1

銅(金屬:萬噸)
3
5

鈦(TiO2:萬噸)
100
200

釩(V2O5:萬噸)
6
10

攀枝花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具體目標如下:
  礦業經濟快速高效發展。礦業產值增幅高于產量增幅,礦業利稅增幅高于產值增幅。在提高礦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全市地質勘查投入年均增長10%左右,2010年超過1500萬元,其中攀枝花市財政找礦投入約500萬元,2015年超過2000萬元,其中攀枝花市財政找礦投入約800萬元。全市礦山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左右,2010年超過80億元,2015年超過120億元。


專欄三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主要指標

指標
2010年
2015年
屬性

重要礦產年開采總量
全市原礦總產量(萬噸)
6136
11854.5
預期性

原煤(萬噸)
1000
900

鐵(礦石:萬噸)
4500
9900

鈦(TiO2:萬噸)
200
400

五氧化二釩:萬噸)
5
5.5

鎳礦(礦石:萬噸)
28
40

熔劑用灰巖(礦石:萬噸)
120
140

冶金白云巖(礦石:萬噸)
100
130

冶金用石英巖(礦石:萬噸)
8
15

水泥用灰巖(礦石:萬噸)
150
280

飾面花崗巖(萬立方米)
20
30

石墨(萬噸)
5
14

年底采礦權設置數(個)
全市
383
394

鹽邊縣
115
121

米易縣
82
89

東區
13
8

仁和區
130
134

西區
43
42

礦產資源儲備與保護
年底儲備重要礦產地(處)
4
4

礦產資源開采規模結構
大中型礦山比例(%)
6.7
8.1

重要礦產礦山平均開采規模(每年)
原煤(萬噸)
6
9

鐵(礦石:萬噸)
40
45

鈦砂礦(礦砂:萬立方米)
3
3.5

鎳(金屬:噸)
150
200

冶金白云巖(萬噸)
5
7

磚瓦用頁巖(萬噸)
1.5
2

水泥用灰巖(萬噸)
20
25

耐火粘土(礦石:萬噸)
2
3

飾面花崗巖(萬立方米)
0.3
0.5

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礦山平均開采回采率(%)
87
89
約束性

主要礦產平均選礦回收率(%)
83
86

礦產資源總回收率(%)
70
72

有色金屬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
40
50

黑色金屬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
20
23

全市尾礦綜合利用比例(%)
20
30

全市尾礦利用率(%)
2
5

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穩步上升。按照四川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攀枝花市部分地區列入四川省重要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評價、重要礦產前期勘查、專項勘查區。規劃期內要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強化探礦權設置的布局引導,繼續向重點礦種引導,新增查明煤炭、釩、鈦、鉑、鉛、鋅、橄欖石等礦種可供規模開采的礦產地,形成幾個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后備基地,努力實現重要礦產的儲量增長大于儲量消耗。探礦權設置數增幅與勘查投入增幅相適應,并向重要礦種和重點成礦帶傾斜,2010年底設置約115個,2015年底約160個。2008—2010年,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重要礦產地約8處,新查明可供開采利用的大中型礦產地約7個。2011-2015年,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重要礦產地約10處,新查明可供開采利用的大中型礦產地約9個。到2020年,煤、鐵、釩、鈦、鉛、鋅、鉑、錳、橄欖石和石灰石等重要礦產的保障程度保持現有水平或得到提高。
  礦產資源持續供應能力不斷增強。有效調控重要優勢礦產開采總量,在穩定和提高資源可供性的基礎上,平穩增加重要礦產資源開采量。到2010年,全市原礦年產量達到6136萬噸左右,其中原煤約1000萬噸,鐵礦石4500萬噸,鈦精礦200萬噸,五氧化二釩5萬噸,鎳礦石28萬噸。到2015年,全市原礦年產量達到11854.5萬噸左右,其中原煤約900萬噸,鐵礦石9900萬噸,鈦精礦400萬噸,五氧化二釩5.5萬噸,鎳礦石40萬噸。

  礦產資源利用和保護水平明顯提高。強化采礦權設置的布局和結構導向,加快建設競爭有序的礦業權市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不斷優化,礦業集中度有序提升,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較強的大中型優勢礦山企業,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到2010年和2015年,全市采礦權設置數分別約383個和394個,儲備的重要礦產地分別增至約4處,大中型礦山比例分別達到6.7%和8.1%以上,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分別增至70%和72%以上,全市尾礦綜合利用比例分別提高到2%和5%以上。到2020年,礦產資源利用和保護水平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礦山地質環境和礦區土地復墾狀況明顯改善。綠色礦山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力度不斷加大,新建和生產礦山的地質環境破壞區域得到全面恢復治理、毀損土地得到全面復墾利用。到2010年和2015年,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區域恢復治理率分別達到25%和35%,歷史遺留的礦區廢棄土地復墾率分別達到25%和30%以上。到2020年,綠色礦山格局基本建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礦區土地復墾水平全面提高。


專欄四 礦山地質環境和礦區復墾主要指標

指標
2010年
2015年
屬性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
新建和生產礦山
全面治理
約束性

歷史遺留礦山
25
35

礦區土地復墾率(%)
新建和生產礦山
全面復墾

歷史遺留礦山
25
30



  礦產資源管理能力與水平明顯提高。增強民生為本和科學開發的理念,深化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礦業權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利益共享機制、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礦區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規范礦業權市場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的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健全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監督管理體系,基本形成管理有規、市場有序、開發有責、調控有效、監督有力的礦產資源管理新局面。

  二、統籌地質礦產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查

  (一)加強地質礦產調查

  攀枝花市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包括基礎性地質調查,重要礦產資源遠景區調查評價,重要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和利用現狀調查評價三部分。具體如下:

  1、加強基礎性地質調查

  攀枝花市基礎性地質工作按照省廳部署進行,主要涉及1∶5萬區域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地質調查,1∶20萬區域重力調查,主要是落實省規劃,做好服務監管工作。

  2、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

  以煤、釩、鈦、鐵、錳、銅、鉛、鋅、石墨、石膏和苴卻硯等為主攻礦種開展調查評價。根據《四川省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和《四川省地質勘查規劃》(2005-2020),市境內共安排6個重要礦產資源遠景調查評價區,具體包括:①鹽邊縣西北部Mn、V、Ti、Fe多金屬礦遠景調查評價區;②米易縣東部V、Ti、Pt、Fe多金屬礦及硅藻土、花崗石遠景調查評價區;③攀枝花市中部Pb、Zn、Mn、Cu、Ni多金屬礦及煤礦遠景調查評價區;④鹽邊縣東南部V、Ti磁鐵礦及硅石遠景調查區;⑤仁和區西北部V、Ti及煤遠景調查評價區;⑥仁和區南部貴金屬、非金屬礦產遠景調查區。詳細描述見附表7和附表8。

  3、加強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和利用現狀調查

  應用現代礦產資源預測評價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重點評價煤、鐵、鈦、釩、銅、鉛、鋅、錳、鎳、鉑族、稀土等礦產資源的找礦潛力及總量預測評價,編制重要的礦產成礦區帶、成礦規律與預測圖,建立和完善攀枝花市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預測數據庫。重點調查釩、鈦資源潛力和錳、銅、鎳、鉑族等的資源潛力。

  對于礦產資源潛力調查,要抓住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急需的礦產資源。例如,在目前攀枝花市要建設成為“中國釩鈦之都”的情況之下,應該加大釩、鈦資源潛力的調查與評價工作。緊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通過適當降低邊界品位、重視小型巖體、重視砂礦等方式,增加鈦和釩的資源量。同時重視早古生界含炭變質巖中釩的含量,通過尋找釩礦新類型,增加釩的資源量。通過重視中小型基性、超基性巖體,擴大銅、鎳、鉑族的資源量。

  (二)促進礦產資源勘查有序發展

  1、加強重要礦產資源勘查

  攀枝花市成礦地質條件好,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資源潛力大,抓住西部大開發,國內礦業重心西移、經濟全球化等機遇,以國家和四川急缺重要礦產為主攻礦種,積極爭取、全力配合中央及省財政出資在攀枝花市開展重要礦產前期預查、普查和礦山地質勘查,加大資源勘查力度,增加資源儲量,尋找新的礦物原料基地。

  加強能源礦產勘查。根據《四川省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攀枝花寶鼎—紅坭地區作為煤炭資源遠景調查評價的重點區域,規劃期間應加強寶鼎—紅坭地區的深部勘探,進一步摸清家底,同時應加強鹽邊縣北部地區的普查和詳查工作,提供一批新的后備資源基地,增強攀枝花市煤炭供給能力。

  加強重要金屬礦產勘查。以釩、鈦、鉛、鋅、錳、銅等為重點礦種,在鹽邊、米易、仁和區等地的重點成礦遠景區和找礦靶區加強勘查,著力尋找中小型礦床,提供可供進一步詳查、勘探和開發的礦產地。

  加強重要非金屬礦產勘查。加強石墨、橄欖石、苴卻硯石等優質非金屬礦產的勘查,加強水泥原料、玻璃原料、陶瓷原料、冶金輔助原料、飾面石材等重要非金屬礦產勘查,提供一批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地。

  加強地下水勘查。開展寶鼎、紅坭等大中型煤炭基地、攀鋼等大型金屬礦產基地的地下水勘查,為重要礦產基地開發提供水資源保障。加強城鎮應急地下水水源地勘查,提高城鎮供水安全保障程度。

  加強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優先在寶鼎、紅坭等煤炭產地,實施大中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項目,探邊摸底,攻深找盲,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提高礦山經濟效益,為攀枝花市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資源保障。鼓勵礦山企業開展礦區深部和外圍找礦,尋找后備接替資源。

  加強礦山生產勘探。提高礦山(塊段)開采前的資源儲量類別,做好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測,加強共伴生礦和尾礦的綜合評價與勘查,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體效益。

  2、規范礦產資源勘查空間秩序

  劃定不同功能的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區,實行勘查規劃分區管理。重點規劃勘查區內的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由勘查登記主管部門統籌安排。專項規劃勘查區內,用地質勘查基金統一進行前期勘查。限制勘查區內嚴格控制探礦權設置數量,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禁止勘查區內除公益性地質工作外,已有的礦產資源勘查活動要逐步有序退出。加強對重要成礦遠景區地質找礦的統籌規劃,引導各級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有序投

 
專欄五 礦產資源勘查規劃區

設置勘查分區17個。其中省專項規劃勘查區3個,省規劃重點勘查區4個。

專項規劃勘查區。根據省規劃,攀枝花市屬于專項規劃勘查區之一,面積約3759平方千米,主攻礦種釩鈦磁鐵礦,兼顧煤等。規劃落實省規劃的要求,具體分解3個專項勘查區:①米易縣黃龍釩鈦磁鐵礦專項勘查區,面積約50平方千米,主攻釩鈦磁鐵礦;②鹽邊縣紅果—天山梁子煤專項勘查區,面積約119平方千米,主攻煤;③鹽邊縣新九釩鈦磁鐵礦專項勘查區,面積約72.6平方千米,主攻釩鈦磁鐵礦。

重點規劃勘查區。攀枝花市屬省重點規劃勘查區的攀西重點規劃勘查區,根據省規劃的要求并考慮保障市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對重要礦產資源的需求,劃定以下6個對攀枝花市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礦產資源潛力區為重點規劃勘查區,即省規劃重點勘查區4個:①鹽邊縣國勝—新坪Mn、Cu、V重點勘查區,面積約240.83平方千米;②鹽邊縣蒼蒲—江西Cu、Pb、Zn、Pt及石英砂巖、硅石重點勘查區,面積約45.35平方千米;③鹽邊縣新街田—大菁溝Cu、Ni、Mn、V、Pt重點勘查區,面積約31.39平方千米;④仁和區前進鄉鈦、煤重點勘查區,面積約37.95平方千米。市規劃重點勘查區2個:①仁和區中街銅鎳多金屬礦重點勘查區,面積約32.78平方千米;②仁和區中壩鎳多金屬重點勘查區,面積約17.16平方千米。

鼓勵規劃勘查區。攀枝花市可審批的礦種有:可供開采儲量規模為中型以下的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及玻陶原料礦產以及小型的煤礦和分散零星金礦等。這些礦產勘查程度低,資源不清,規劃鼓勵勘查區4個,分別是:①米易縣沙壩硅藻土鼓勵勘查區,面積約8.96平方千米;②仁和區山田貴金屬、石墨、石英砂巖鼓勵勘查區,面積約22.19平方千米;③仁和區糯巴溝苴卻硯石鼓勵勘查區,面積約10.56平方千米;④米易縣黃草—草場花崗石鼓勵勘查區,面積約77.76平方千米。

限制、禁止勘查區。禁止、限制勘查區分為兩類:一類為攀枝花市區域內的鐵路、重要公路、二灘環湖公路兩側和橋梁一定距離以內、中心城市區,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勘查區域。對于水源地附近一定范圍內也是禁止開采區,如躍進水庫和勝利水庫。二類為已經申報成功的省級、市級風景名勝區,按照有關規定應予以保護和管理。如①格薩拉生態保護區;②二灘公園區;③蘇鐵自然保護區;④紅格溫泉度假區。

允許勘查區。重點規劃勘查區、限制勘查區和禁止勘查區以外的其他勘查區,為允許勘查區。


  入礦產勘查。在重要找礦靶區、大中型礦山深部及外圍地區圈定重點勘查區,推進整體勘查,嚴禁將礦產地化大為小、分割出讓,嚴禁新設探礦權勘查程度低于原有工作程度。在具有礦產資源潛力的老少邊窮地區鼓勵礦產資源勘查。鼓勵勘查區內通過優先設置探礦權,引導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促進社會資本投入。

  科學劃分勘查規劃區塊,合理設置探礦權。劃分勘查規劃區塊應充分考慮已知勘查信息、勘查程度、自然地理條件、已設礦業權的影響和規劃布局的要求,對擬設置探礦權的勘查范圍、勘查礦種、勘查級別(預查、普查、詳查、勘探等)、主體資質、出讓方式、出讓時序、轉讓方式以及查明礦產地的開發方式、儲備方式等準入條件提出規劃建議,有利于科學合理地勘查、開采和保護礦產資源。未納入市級礦產資源規劃或礦業權設置方案的勘查規劃區塊,應報經勘查登記主管部門同意后劃定。包含或切割已設礦業權勘查開采范圍的勘查規劃區塊,劃定前應征求相關礦業權人的意見,維護其合法權益。勘查規劃區塊一經劃定,不得擅自更改。設立、延續、變更、保留和整合探礦權,應以劃定的勘查規劃區塊為依據,符合規劃準入條件。本規劃共劃定勘查區塊75個,具體見附表10和附圖3。

  3、合理調控探礦權設置總量

  建立健全礦產資源勘查準入機制。鼓勵勘查煤炭、釩、鈦、鉛、鋅、錳等國家和四川省急需而資源儲量保障程度不高的礦種,以及地熱、人畜飲用地下水和重要新型非金屬礦產。禁止勘查可耕地的磚瓦粘土以及國家和省政府規定禁止勘查的其他礦種。安排重要礦產的前期勘查工作,應從發展需要和資源分布特點出發,進行專家評審和規劃論證,優選項目和勘查單位,嚴格實行項目目標考核和年度檢查,為合理引導商業性勘查、儲備重要礦產地、形成后備勘查開發基地提供有力保障。新設立探礦權應保持已知勘查信息的完整性,從勘查源頭上防止一礦多開和大礦小開。

  加強對探礦權投放的引導。根據發展需要和資源分布特點,合理引導新增探礦權投放方向。米易縣探礦權設置向釩鈦磁鐵礦傾斜,鹽邊縣、仁和區探礦權設置向有色金屬和非金屬傾斜。鼓勵在礦產資源勘查中,推廣應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加強綜合勘查和綜合評價;鼓勵有甲級地勘資質的單位對大中型礦產地進行集約勘查;鼓勵有甲級、乙級地勘資質的單位對小型礦產地進行整體勘查。在法定最大的獨立勘查范圍內,鼓勵性質相近、相鄰的已設探礦權整合為一個探礦權。

  建立探礦權人勘查區塊退出機制。嚴格審查礦產資源勘查資質和勘查工作方案,強化探礦權人的義務,嚴格監督探礦權人在勘查期限內的勘查投入。勘查期滿未獲可供進一步勘查礦產地的應及時注銷探礦權,已查明礦產地的鼓勵提高勘查級別或申請采礦登記。對圈而不探、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等法定義務、以采代探和擅自部署開拓工程,經責令整改而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力的,實行強制退出并不予批準新的探礦權。

  三、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礦產資源

  (一)調控總量與儲備資源

  1、提高重要礦產資源供應能力

  能源礦產:有序開采煤炭資源,保障經濟建設需求。加大寶鼎—紅坭等煤礦的開發力度,合理確定重點地區煤炭開采規模和強度,限制開采高硫煤、高灰煤,改善原煤結構,保持原煤產量穩定增長。穩步推進煤炭資源開發整合,調整改造中小煤礦,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到2010年和2015年,煤炭礦山數分別減至約110個和100個。扶持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利用,探索煤層氣地面抽采利用技術,加強煤炭生產礦山煤層氣的抽取利用。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地熱資源,積極推進非常規能源礦產的勘查開發利用。

  金屬礦產:鼓勵合理開發利用鐵、釩、鈦、錳、銅、鉛、鋅和鉑族等金屬礦產,重要金屬礦產資源開采總量保持平穩增長,為鋼鐵冶金和有色金屬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資源保障。推進釩鈦磁鐵礦伴生釩鈦資源的創新開發和綜合利用,適當增加釩鈦磁鐵礦采礦權投放,允許其他鐵礦采礦權設置數量小幅增加,到2010年和2015年,釩鈦磁鐵礦年產礦石量增至約4500萬噸和9900萬噸,鐵礦山總數穩定在30個左右。

  非金屬礦產:鼓勵企業依靠科技進步,研究開發新型非金屬礦產品和非金屬礦物材料,擴大非金屬礦應用領域。合理開采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要的建材等非金屬礦產,實現礦山布局與城鄉建設、土地復墾和環境保護的有機銜接。鼓勵規模開采水泥原料、玻璃原料、陶瓷原料、飾面石材和其他非金屬礦產。到2015年,水泥用灰巖的年產量達到約280萬噸,礦山數減少至15個以下;熔劑用灰巖、冶金用白云巖產量達到270萬噸,礦山數減少至15個左右。

  地熱及地下水:合理開采地熱、礦泉水和缺水地區的地下水,促進地下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保護區域地質環境。

  2、加強重要優勢礦產保護和開采管理

  對礦產資源開采總量和采礦權投放總量進行有效調控,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強化對總量配額指標執行情況的監督管理,重要礦產的總量調控指標應逐級分解落實到縣和區,煤炭、鐵、釩、鈦等重要礦產的生產總量控制目標應落實到主要礦山。實施重要礦產資源儲備,增強抵御突發事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能源礦產:加強優質煤、環保煤和特殊煤種的保護性開采,合理控制開采規模;加強焦煤、肥煤、氣煤等的保護和合理利用;限制或禁止開采生態脆弱地區的煤炭資源。

  金屬礦產:加強對釩、鈦等特色金屬礦產的保護和綜合利用,勘查和開采實行規劃調控、嚴格準入,嚴格實行開采總量指標控制,嚴禁超計劃開采。

  非金屬礦產:控制新建擴建水泥用灰巖礦山企業,嚴禁隨意擴大生產規模,嚴禁將優質水泥用灰巖和白云巖作為普通建筑碎石開采。

  3、實施礦產資源儲備

  探索建立重要礦產地儲備制度,分期、分批將釩鈦磁鐵礦、煤礦等重要礦產納入儲備序列,開展專項勘查區重要礦產未利用礦產地的市級儲備,建立5個釩鈦磁鐵礦、1個煤礦等大中型礦產地儲備。鼓勵緊缺礦產的礦山通過限制產能等方式進行礦產儲備,關停破壞浪費資源嚴重的小礦山并納入礦產儲備,逐步建立政府和企業聯合的重要礦產地戰略儲備機制,保障攀枝花市重要礦產資源的優勢地位和可持續利用,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二)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布局

  在《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總體布局的指導下,根據各區、縣礦產資源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規模開采、集約利用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優化市內礦業布局,推進市內優勢礦產資源的合理開采;加快煤、釩、鈦、建材用原料、制陶用原料、地下水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步伐,實現全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合理布局,將資源優勢轉變為資本優勢、經濟優勢,促進全市經濟的協調發展。

  1、推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協調發展

  攀枝花市屬省規劃攀西黑色有色礦產資源經濟區,其經濟發展方向是“資源整合,高速增長”。控制區內原煤產量,鼓勵優煤優用,保障中長期以自給為主的能源需求。大力加強釩鈦磁鐵礦的綜合利用,積極發展釩鈦新材料,并實現規模生產。穩步發展區內石材、飾面花崗巖、石墨及其他特色非金屬礦產的開發利用。2010年,全市原礦年產量達到6136萬噸左右,產值達到80億元左右,礦山企業減少至380個左右。

  2、實行礦產資源開采規劃分區管理

  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產業政策、主體功能區要求和礦產資源稟賦條件,結合攀枝花市實際,統籌礦產資源勘查與開采,劃定重點、鼓勵、限制、禁止、允許開采區和開采規劃區塊,對全市礦產資源開采區實行分區管理,落實總量調控任務,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的時空順序,加強對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有重要價值的礦區的監督管理和保護,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合理布局。

  加強重點開采區內礦產資源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在礦產資源比較集中和開發利用條件好的地區,劃定重點開采區,重點規劃和統籌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促進大中型礦產地整體勘查和整裝開發,提高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標準,依法做好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優化礦山布局和企業結構,引導資源向大中型現代化礦山企業集中,實現有序勘查開發、規模開采和集約利用,形成一批礦產資源穩定供給和創新資源開發模式的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其中,省級重點開采區由省國土資源廳重點調控主要礦產的開發利用,市級重點開采區由市國土資源局調控主要礦產的開發利用。禁止不符合規劃要求和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進入重點開采區開采礦產資源。1個國家級、1個省級和3個市級重點開采區中,2015年主要礦產原礦產量增加至11854.5萬噸以上,采礦權設置總數控制在394個以內。


專欄六 礦產資源開采規劃區

重點開采區。攀枝花市共規劃5個重點開采區,其中國家級重點開采區1個:米易白馬釩鈦磁鐵礦重點開采區;省級規劃開采區1個:鹽邊縣新九紅格釩鈦磁鐵礦重點開采區;市級規劃重點開采區3個,具體是:①鹽邊縣紅坭煤礦重點開采區;②仁和區太平鄉煤重點開采區;③仁和區大龍潭硯石礦重點開采區。

鼓勵開采區。①鹽邊光頭山重晶石鼓勵開采區;②鹽邊縣箐河錳礦鼓勵開采區;③米易縣橫山飾面花崗巖鼓勵開采區;④米易縣柳賢磚瓦用粘土鼓勵開采區;⑤鹽邊縣和愛高嶺土鼓勵開采區;⑥仁和區普達磚瓦用頁巖鼓勵開采區;⑦仁和區中壩石墨礦鼓勵開采區。

限制開采區。①鹽邊西北部格撒掄拉限制開采區;②二灘庫區限制開采區;③蘇鐵保護區限制開采區;④紅格渡假區限制開采區;⑤攀枝花市城區限制開采區。

禁止開采區。①勝利水庫禁止開采區;②躍進水庫禁止開采區。

允許開采區。重點、鼓勵、限制和禁止開采區以外的開采區為允許開采區。

促進鼓勵開采區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攀枝花市非金屬礦產種類齊全,資源豐富。本著“誰審批、誰規劃”原則,為建立攀枝花市非金屬礦產原料生產基地,發展優勢水泥用灰巖、硅石、制陶用粘土、石膏、石英砂巖、飾面石材、石墨等資源產品;鼓勵在礦產品市場前景好,有后續加工產業的緊缺礦種分布的區域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提高緊缺礦產保障程度。鼓勵在具有資源潛力的老少邊窮地區進行符合資源與環境保護要求的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推動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7個市級鼓勵開采區主要由市國土局審批采礦權,主要開采建材、制陶礦產資源,經規劃論證后,可適當降低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等準入條件,2015年采礦權設置控制在150個左右。
  嚴格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的管理。加強礦產資源保護,限制在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分布區、有地方特色并需保護性限量開采礦種分布區、市場容量有限且資源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區域、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無法合理利用資源的區域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禁止在實行礦產資源儲備和保護的礦產地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嚴格控制采礦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依法限制或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公園)、重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生態環境保護區域一定范圍內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禁止在重要基礎設施、重大工程設施圈定范圍內勘查開采礦產資源。禁止在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所在地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限制開采區內應堅持資源環境保護優先、適度開發的原則,提高礦山企業采選技術準入條件,堅持科學規劃論證、嚴格控制采礦權設置總量、主要礦產的開采總量和開采規模,加大對小、散、亂礦山的整改力度,2015年采礦權設置總數控制在394個以內。禁止開采區內嚴禁開展與資源和環境保護功能不相符的勘查開發活動,已有開發活動逐步有序退出,及時復墾被破壞的土地。

  建設大型基礎設施、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有關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應當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了解擬建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和開采情況,未經規劃論證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批準,不得壓覆重要礦產地或礦床。劃分主體功能區,設置自然保護區、文化自然遺產、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范圍時,有關主管部門應與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進行充分銜接。


專欄七 礦業經濟重點發展區域

攀枝花西北部礦業經濟區。該區位于鹽邊縣西北部地區。區內鉛鋅礦、銅礦、鎳礦、重晶石礦、硅石礦資源潛力大。重點加速銅、鎳、鉛、鋅、錳等金屬礦的勘查開發,鼓勵重晶石作為粉體材料和化工原料、硅石作為陶瓷、玻璃原料、高純度脈石英作為金屬硅及單晶硅原料進行規模化開發,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礦業綜合開發區。

攀枝花東北部礦業經濟區。該區位于米易縣東北部,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礦種多、規模大,是極具潛力的綜合開發區。主要礦產有釩鈦磁鐵礦、飾面花崗巖、硅藻土、石灰巖、白云巖、水泥粘土、鉑鈀礦、鈮鉭礦等。釩鈦磁鐵礦保有儲量大,部分釩鈦磁鐵礦已列入攀鋼開發計劃,準備進行規模化開采。加速現有鐵礦山的技術改造,促進釩鈦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加大飾面花崗巖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形成規模化開發。鼓勵硅藻土、水泥原料、陶瓷原料礦產的規模化開發。鼓勵對鉑鈀礦進行商業性勘查,為大規模開發提供依據。

攀枝花中部礦業經濟區。該區包括本市西區、仁和區北部、東區西北部和鹽邊縣南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攀枝花市礦產資源最豐富、配套程度最高、品種最齊全的地區。煤礦、釩鈦磁鐵礦、銅鎳礦、耐火粘土、石灰石、橄欖巖、冶金用白云巖、熔劑灰巖、硅石礦保有資源儲量大,具有很高的資源保障程度和較高礦山生產能力。重點加強釩鈦磁鐵礦的綜合利用,積極發展釩鈦新材料,加大球團礦生產能力并實現規模化生產,使之成為我省乃至我國西部的鋼鐵、釩鈦新材料基地。大力加強煤炭綜合利用,發展以煤渣、矸石為原料的新型墻體材料。加強熔劑石灰巖和冶金白云巖礦山的改造,形成冶金輔助礦產基地。加強硅石礦的開發利用,形成玻璃原料、硅鐵合金原料基地。加強對水泥用灰巖及其配料礦山的改造,使之成為水泥原料基地。

3、促進礦業經濟重點發展區域建設
  按照促進資源優勢轉化和集約開發的要求,基礎設施配套性好、開發利用活動相對集中的地區,劃定礦業經濟重點發展區域,形成資源開發利用的集聚優勢。攀枝花市是省屬礦業經濟重點發展區域,調控的重要礦產是釩鈦磁鐵礦、煤炭等。以又好又快地發展釩鈦新材料加工基地、鋼鐵生產基地、煤炭采選焦化基地以及石材、石墨加工基地等為主要依托,結合礦產品流向合理配置攀枝花市及周邊地區的能源、金屬、非金屬優勢礦產和重要礦產,優化資源開采加工的功能分區,提高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水平和礦產品就近加工增值的內聚力。為此,全市劃定市級礦業經濟區3個,在礦業經濟重點發展區域中,逐步完善礦產、土地等生產要素的統籌管理制度,做大做強重要礦產資源的開采加工基地,提高攀枝花市礦業經濟在四川乃至西部的重要影響力。

  4、科學劃分開采規劃區塊并指導采礦權合理設置

  綜合考慮礦產賦存特點、資源儲量、采礦技術經濟條件、已設礦業權等因素和規劃布局的要求,劃分開采規劃區塊。對擬設置采礦權的開采區范圍、開采礦種、開采方式、主體資質、出讓方式、出讓時序、轉讓方式、資源保護措施等準入條件提出規劃建議。開采規劃區塊通過編制專項規劃、礦業權設置方案或開采項目規劃方案,經規劃論證并報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劃定。包含或切割已設礦業權勘查開采范圍的開采規劃區塊,劃定前應通過聽證或其他方式征求相關礦業權人的意見,維護其合法權益。開采規劃區塊一經劃定,應及時向社會公布。新設置(包括延續、變更)采礦權,應以劃定的開采規劃區塊為依據,符合規劃準入條件。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置一個采礦主體。對已有采礦權較密集地區,可以劃為一個區塊,但采礦權數量只能減少,不能增加。

  全面推進開采規劃區塊的劃分和劃定工作,優先安排重要礦種、重點開采區、鼓勵開采區和開采規劃區塊的劃分和劃定工作。已劃定開采規劃區塊作為指導采礦權設置的空間單元,應保持相對穩定,在未設置采礦權前不得擅自更改。根據科學布局、優化結構、規模開發的原則,設置采礦權后應及時調整原定開采規劃區塊的規劃準入條件,作為監督管理采礦活動的依據。鼓勵礦種相近、礦區相鄰的已設采礦權通過聯合、轉讓等方式整合為一個采礦權。按照上述原則,本次規劃共劃定開采區塊22個,具體見附圖4和附表12。

  (三)調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

  按照調控總量、合理布局、規模開發、集約經營、市場導向、科技興礦的要求,結合各地的資源特點和礦業開發條件,調整和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提高礦業產業集中度,增強礦業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促進礦業開發的遞進升級。根據“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總方針,以“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為根本出發點,對我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

  1、推進礦產資源規模化開采

  堅持開采規模與儲量規模相適應的原則,嚴格執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制度,以優勢礦產和主要礦區為重點,提高大中型礦山企業的產能比例,逐步分礦區限定礦山最小開采規模。鼓勵規模較大和技術、管理、裝備水平較高的礦山,通過合理補償、整體收購、聯合經營的方式,整合周邊的小礦山;鼓勵優勢企業進行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構建規模采礦、集約經營的礦山企業集團;鼓勵保有資源儲量多的礦山進行技改擴能;依法逐步關停布局不合理、采選技術落后、浪費資源、破壞環境、有重大安全隱患的礦山;新建礦山的開采規模不得低于限定的最小開采規模,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到2015年,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8.1%以上,重要礦產生產礦山的規模開采和集約經營水平明顯提高,大中小型礦山進一步協調發展。

  2、推進礦山企業技術更新

  積極推進礦山企業在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加工領域的技術更新。鼓勵礦山企業以大幅度提高礦產資源勘查深度、精度和速度為重點,積極開發和引進先進勘查技術、設備,提高攻深找盲能力。積極推行先進、適用的采選加工技術,鼓勵發展低品位、難選冶和復雜共生礦利用技術,發展尾礦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發展節能、節材、節水、降耗技術和工藝,推廣應用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技術,逐步淘汰落后設備、技術、工藝和方法,促進礦山企業提高資源利用能力,走節約、清潔、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優化礦產品結構

  鼓勵礦產資源開采加工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礦產品結構,推進低檔產品向中高檔產品、單一產品向配套產品、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高耗能(耗材)產品向低耗能(耗材)產品的轉化,加大釩鈦資源綜合利用力度,形成高鈦渣、微細鈦精礦、鈦白粉、航空航天級中間合金、釩精細化工、氧化釩等釩鈦深加工高附加值系列產品,以及金屬硅、納米金屬硅高附加值產品,形成年產6萬噸金屬硅生產能力,建成球團礦企業10戶,形成年產能力2000萬噸球團生產能力,提高經濟效益和資源利用水平。

  發展有市場競爭力的建材、化工、金屬、非金屬產品。大力發展新型干法水泥、高標水泥和白水泥,擴大水泥的使用范圍及用量,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形式,形成2-3個綜合競爭能力較強的水泥生產企業和企業集團。

  飾面花崗石要在增加產量和花色品種的同時,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工水平,發展精加工板材。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中華綠”、“翡翠綠”、“豹皮花”、“紫羅蘭”、“冰花蘭”、“二灘蘭”、“芝麻花”、重晶石超微細粉等品牌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和出口創匯能力。大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陶瓷材料、粉體材料,使其成為攀枝花市礦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4、提高礦業技術水平

  依靠科技進步,突出技術創新,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推行清潔生產和先進適用的采選冶及精深加工技術,逐步淘汰落后設備、技術、工藝和方法,改造、提升傳統礦業,提高資源利用水平。重點發展與采礦能力相適應的選礦加工能力,改變部分礦產采礦能力大于選礦能力、加工能力低于采選能力的現狀;積極推進礦山企業技術改造,推廣高效安全采礦技術,提高礦山安全生產能力;積極引進、開發、推廣大宗礦產深加工和產品鏈延伸技術,包括潔凈煤和水煤漿生產技術、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的濕法提取技術、化工礦產精細化工技術、節能環保的建筑材料生產技術等,推進大宗礦產品加工的技術和產業升級。研究開發共伴生礦產高效節能分離提取和綜合利用技術,包括釩鈦磁鐵礦冶煉技術、微細粒級鈦鐵礦選礦技術、釩回收和深加工技術和鉻回收利用技術、礦山剝離廢石代替砂石生產筑路材料和混凝土骨料技術、利用尾礦代替水泥生料的技術等,促進一礦變多礦,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研究開發低品位難選冶礦產的開發利用技術,逐步加大對銀多金屬復雜難選冶礦、低品位鐵礦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變呆礦為活礦。發展和推廣“三廢”治理與綜合利用技術,因礦制宜地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改善礦山環境。

  (四)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

  把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融入調控總量、優化布局、調整結構的全過程,因地制宜,規范管理,重點突破,大力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和礦業經濟增長方式,構建礦業開發領域崇尚節儉的社會文明。

  1、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水平

  遵循循環經濟發展的原則,堅持礦產資源綜合開發、綜合利用,對釩鈦磁鐵礦等大宗和優勢礦產實行規模化、保護性開發,對煤等特定礦產開發進行約束性調控,鼓勵節約和高效利用富鐵、富錳、重要有色金屬礦等緊缺礦產,積極推動低品位難選冶礦產的開發和廢石尾礦的資源化利用,鼓勵礦山企業內部或不同企業之間的原料、產品、排放物合理循環以高效利用資源、節能減排和改善環境。

  加強全程監管,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對有價值的共伴生礦產必須進行綜合勘查、綜合評價,沒有相關內容的資源儲量報告不予備案登記。開發利用綜合性礦床,新建礦山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必須包括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措施,否則不得頒發采礦許可證。生產礦山應對有經濟價值共伴生礦產采取切實措施進行綜合利用或實行保護,防止資源損失和浪費。健全礦山“三率”指標制定與考核制度,加強“三率”管理,鼓勵礦山提高采礦回采率和選礦回收率,減少資源損失,嚴禁對礦產資源進行破壞性開采。加強對礦山企業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的管理,在開采釩鈦磁鐵礦的中型以上礦山開展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評價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申報、統計、公告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與資源配置掛鉤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激勵機制,促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加強對暫難回收利用資源的管理,鼓勵礦山企業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對暫難回收利用的尾礦廢石進行安全處置、回填復墾和恢復生態,避免盲目利用尾礦廢石造成新的環境破壞和污染。

  穩步提高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的有關指標。2010年,全市礦山平均采礦回采率在2007年基礎上提高2%,2015年提高2%,2020年再提高2%;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在2010年達到70%,2015年達到72%;有色金屬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在2010年達到40%,2015年達到50%;黑色金屬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在2010年達到20%,2015年達到23%;全市尾礦利用率在2010年達到2%,2015年達到5%。

  2、發展礦產資源領域循環經濟

  為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業開發新模式,鼓勵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綜合開發、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加強開發利用效率的準入管理和監督檢查,逐步建立礦產勘查、開采和選冶、加工等領域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信息系統和技術服務體系,嚴格共伴生礦和尾礦的綜合評價與勘查,引導礦山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節約與綜合利用礦產資源,對初步設立的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給予資源配置的適當傾斜。

  按照省廳部署,攀枝花市涉及以下三個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提高釩鈦磁鐵礦中鈦資源利用率技術創新項目。在取得-40μm級的鈦鐵礦回收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19μm級鈦鐵礦的回收;改進尾礦開發中的采、選技術和二次尾礦轉運堆存、安全處置技術等。

  攀枝花硫鈷精礦與拉拉鈷精礦的綜合回收項目。綜合利用兩種低品位難利用物料,即硫鈷精礦中的硫焙燒制酸供鈦白粉廠作溶劑,鈦白粉副產物綠礬供硫鈷精礦焙燒作添加劑,提高燒渣的鐵品位使鐵得到合理利用等。

  釩鈦磁鐵礦煤基直接還原示范項目。在轉體爐內用煤基還原劑直接還原釩鈦磁鐵礦,熔化分離出高鈦渣,提高鈦、鐵利用率,有效利用資源。

  為了將“再勘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原則落到實處,根據攀枝花市具體情況規劃6個市級循環經濟示范項目(見專欄八)。


專欄八 攀枝花市礦產資源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示范項目

攀鋼集團鈦業有限責任公司(選鈦廠擴能改造項目)。針對粗、細鈦鐵礦尾礦特點,分別采用“強磁拋尾-粗粒再磨-強磁-浮選”和“強磁拋尾-強磁-浮選”流程對選鈦廠現有生產線進行改造,新建粗粒磁選、粗粒浮選、細粒磁選廠房等及相應設施。項目投產后,鈦精礦產能增加17.9~19.9萬噸/年,年新增銷售收入16915萬元,利潤6831萬元,稅金2277萬元。

攀鋼集團攀枝花新白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新建選鈦廠項目)。新建鈦精礦生產線及相應設施,從選鐵尾礦中再選鈦精礦。項目投產后,鈦精礦產能增加約23萬噸/年,年新增銷售收入2億元。

四川安寧鐵鈦股份有限公司(選鐵尾礦再選鈦精礦項目)。對原工藝中二段、三段螺旋產生的尾礦固體廢棄物中的鈦資源進行綜合回收利用,在原礦不增加的情況下每年回收鈦精礦5萬噸,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量66萬噸/年,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000萬元,使鈦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磁滑輪拋尾項目)。將蘭尖礦、朱家包包礦采礦廢石中的表外礦、極低品位礦通過磁滑輪拋尾系統,每年可利用表外礦和低品位礦石294萬噸,相應增加鐵精礦48萬噸/年和含釩尾礦,提高礦石資源利用率,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攀枝花市谷田科技有限公司(貧礦和表外礦再選項目)。采用先進的干式拋尾工藝和階磨階選工藝,對排土場堆棄的固體廢棄物中極貧礦和表外礦進行再選,回收鐵、鈦、硫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50萬噸/年鐵精礦選礦工程項目)。以先進工藝和大型先進設備新建礦石破碎系統,礦粉傳輸系統,強力磁選系統以及9000萬立方米尾礦堆積庫,綜合回收利用攀鋼白馬鐵礦采礦廢石中的風化礦和低品位表外礦,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

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查清礦山地質環境狀況,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積極推進礦區土地復墾,大力建設與生態攀枝花相適應的環保型礦山。

  (一)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

  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地質環境保護準入管理。加強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地質環境保護,最大限度減少或避免因礦產開發而引發的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新建、改建、擴建礦山應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提交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中應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土地復墾實施方案,制定礦山環境保護的目標、措施和資金預算,經有關部門參與的方案論證后作為申辦采礦許可證的依據。

  加強對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生產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技術規范和標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實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年度檢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查制度,生產礦山應向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送如實反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情況的年度報告并接受監督檢查。對不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破壞的,要依法查處,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能整改的,按國家有關規定給與處罰。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監測。進一步健全并實行政府主導、礦山企業配合、社會參與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制度。組織開展大中比例尺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對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區和重要成礦遠景區的地質環境背景、現狀、變化趨勢和對策建議等進行調查與評估,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提供依據。實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預報、預警報告制度,建立重點區域和重點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網絡,建立重點礦區地質災害預警預報體系,及時發布預報信息。開發應用礦山環境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形成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報告制度。

  (二)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明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責任。因礦制宜地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按照“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采礦權人必須依法明確責任,采取有效措施,按期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明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相關法律責任,全面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加強對采礦權人履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義務情況的監督檢查。針對不同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依據其誘發原因的不同而分別采用不同的恢復治理措施和方法。

  實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區別對待,實行差別化資金籌措政策,充分調動多元經濟成分投入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積極性,加快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進程,促進新老礦山的生態恢復。對有重大貢獻的國有礦山,采取政府扶持和企業分擔等方式,合力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對已關閉和無主礦山,各級政府應采取有力措施,通過競爭出讓整治工程使用權等方式,調動多渠道資金投入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到2015年,歷史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面積恢復治理率達到35%以上。對于新建和生產礦山,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加強礦山對采礦選礦排放“三廢”的處理、對礦區水土資源破壞和地質災害的治理,實施礦山地質環境全面恢復治理。

  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重點項目。經過對全市296個礦山的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篩選出12個重點環境地質問題突出礦山的恢復治理工程項目(詳見專欄九)。包括7個煤礦山、4個鐵礦山、1個花崗石礦山,逐步開展恢復治理。主要開展礦區滑坡、崩塌、危巖、泥石流、塌陷等工程治理,進行植樹種草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爭取多渠道籌集資金,到2015完成上述目標,積極穩妥的推進礦山地質環境的工程治理工作。

專欄九 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項目

1.蘭尖鐵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采場和排土場、尾礦庫導致的嚴重地面形態改變;“三廢”問題;水土流失嚴重問題;礦區附近水均衡破壞嚴重問題。

2.小寶鼎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礦山開采導致地面塌陷變形,斜坡變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三廢”污染問題;水土流失;地下水均衡破壞嚴重問題。

3.大寶鼎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礦山開采導致地面塌陷變形,斜坡變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三廢”污染問題;水土流失;地下水均衡破壞嚴重問題。

4.花山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礦區塌陷、排矸場地面變形、三廢污染和水土流失嚴重問題。

5.太平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礦山開采所產生的滑坡、礦渣、污水、尾礦固壩堆放等問題。

6.紅格鐵礦南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不同規模的露天采場和排土場,對地面形態破壞較大問題;水土流失較嚴重問題。

7.紅格鐵礦北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開采范圍外存在的三處廢石、廢土順坡堆積問題。

8.白馬鐵礦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新建礦山采區植被破壞嚴重和局部存在少許水土流失等問題。

9.黃草-草場花崗石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治理不同規模的露天采場和排土場,對地面形態破壞大的問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問題;水土流失較嚴重等問題。

10.攀煤(集團)公司老矸石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項目。治理地面變形、三廢污染、水土流失等問題。

11.紅坭礦務局趙家灣、卷子坪、滑石板煤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項目。治理矸石堆積形成的邊坡穩定性差、矸石場水土流失較嚴重、水污染等問題。

12.紅坭煤業荒田箐、朱窩子、梅山灣、岔河煤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治理矸石堆積形成的邊坡穩定性差、矸石場水土流失較嚴重、水污染等問題。

  (三)積極推進礦區土地復墾

  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土地復墾準入管理。嚴格落實礦區土地復墾方案審查制度,新建(改、擴建)礦山項目沒有土地復墾方案不予受理采礦權申請。嚴格實施礦區土地復墾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破壞土地面積、降低破壞程度,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努力實現邊開采、邊保護、邊復墾。

  積極開展礦區廢棄地復墾。堅持“誰復墾,誰使用,誰受益”的政策,引導和鼓勵各方力量從事礦區土地復墾。明晰礦山復墾土地的產權,在優先安排農業利用的前提下,鼓勵多用途使用。對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土地,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鼓勵各方力量開展礦區土地復墾。到2015年,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土地復墾率達到30%以上。對新建和生產礦山,依法落實業主土地復墾責任,建立并推進礦區土地復墾費征收使用管理制度,促進破壞的土地全面得到復墾利用。

  實施礦區土地復墾重點項目。市境內各區縣應加強露天開采礦山損毀土地的復墾,先易后難,積極推進其他礦區土地復墾。根據對主要礦區的環境地質問題調查,逐步開展對蘭尖鐵礦、大寶鼎煤礦等大型國有企業的土地復墾項目(附表16),規劃2015年礦山土地復墾面積達到113.43km2左右。

  五、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一)加強政策導向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貫徹礦產資源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民生為本和科學開發,深化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調整礦產資源開發收益分配,完善礦產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構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大對礦產資源勘查、儲備、保護、綜合利用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等的投入力度,加強礦業權設置管理和市場建設,健全礦產資源監督管理體系,深入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全面提高礦產資源配置效率和開發效益。

  (二)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

  1、規范化銜接規劃內容

  加強全市礦產資源規劃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市、縣(區)礦產資源規劃工作機構建設,實行礦產資源規劃的統一協調和歸口管理,明確職責,保障投入,以省規劃為指導,以本規劃為核心,認真抓好市內礦產資源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的編制、審批與公示,全面調控全市礦產勘查開發總量、布局、結構和時序。礦產資源規劃一經批準要及時公告并廣泛宣傳,成為指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據。

  積極認真開展礦產資源開發項目規劃方案的編制工作。市、縣(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根據審批權限,對擬受理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包括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采、利用、保護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先行組織或委托編制該項目的規劃方案,分析評價項目申請范圍及周邊區域的成礦背景和開發條件,核實補充項目立項需遵循的有關資質條件、礦業權出讓方式、總量調控、時序安排、布局優化特別是區塊劃分等規劃準入要求。項目規劃方案經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作為該項目立項審批或調整申請內容的依據。

  抓好縣(區)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編制審批工作。堅持分類分級管理和責權一致的原則,在與市規劃對接的基礎上分解落實煤、鐵、釩鈦、水泥用灰巖、石墨等重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總量調控指標,落實各縣(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保護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布局與項目安排,確定規劃管理、執行與監督的措施,促進礦產供需基本平衡、結構不斷優化、開發有序有償、利用集約高效。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上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后實施,并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2、制度化管理規劃實施

  攀枝花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是規范政府行為、引導市場主體行為的規劃,是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進行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的重要依據,應當從戰略和宏觀的角度來安排、部署全市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強化規劃管理,加強規劃實施過程中的監督管理,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會同相關部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注明授權來源,任何轉載需獲得來源方的許可!若未特別注明出處,本文版權屬于中國石材網,未經許可,謝絕轉載!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做相關處理!
2.轉載其它媒體的文章,我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網站刊登文章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APP
  微信
  客服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平谷区| 定远县| 闽清县| 谷城县| 清徐县| 三台县| 通山县| 屯留县| 南华县| 昌吉市| 石嘴山市| 绍兴县| 高清| 巴林右旗| 南昌县| 全州县| 长海县| 集安市| 勐海县| 邯郸市| 长阳| 泾阳县| 西乡县| 东方市| 文昌市| 南平市| 商城县| 鄢陵县| 邵武市| 鄂托克前旗| 海安县| 泊头市| 永新县| 隆安县| 马关县| 兴城市| 南汇区| 南召县| 宝丰县|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