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會議現場
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三屆一次會長辦公會議召開,共商福建省石材行業發展大計
2012年,在全球經濟形勢日趨復雜、石材出口下滑30%、石材業環保整治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省石材行業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并以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微笑曲線”。據了解,2012年,我省石材產業規模企業年產值553億元,同比增長22%。 2013年,福建石材業又將以什么樣的姿態迎接更深層次的轉型升級?會上,許多石材企業聚焦的問題值得行業深思。
2月28日,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三屆一次會長辦公會議在南安溪石集團舉行,協會會長王伯瑤、秘書長郭經偉和40多名副會長們會聚一堂,共商福建省石材行業發展大計。主要在三個方面展開討論。
聚焦一
石材不是“三高一資”產業
關于石材業是否是“三高一資”(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的爭論由來已久,爭論的導火索和中心事件是晉江石材業的整體性退出。
面對石材企業的污染,晉江市下定決心淘汰落后產能。2011年9月,晉江市下發《晉江市石材行業整體退出轉型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規定2012年7月31日之前,石材行業全面退出。
這一政策引發了行業“地震”。晉江近461家無證礦山開采點和457家無證石材加工企業被關停,225家有證石材加工企業進入相關整治和認定程序。
這一波關停潮也間接影響到南安石材業。不少南安石企的荒料和石材產品來自晉江,特別是走量較多的芝麻白,企業不得不繞道省外進口石材。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企的競爭力。
“以前我們認為石材產業是‘三高一資’型產業,這個提法不準確。”協會副會長、福建豪翔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細宗表示,石材加工業的能耗最低,每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僅0.3噸標準煤,石雕制品為0.19噸標準煤,低于福建省工業企業每萬元工業增加值平均能耗0.7噸標準煤;石材行業也不是高污染產業,廢水的循環利用及零排放已基本達標;盡管石材行業是資源型產業,但近年來,我省石材早已出省出國,充分利用外地及國外資源為己所用。
不少石材企業呼吁政府應從石材市場需求出發,避免“一刀切”,更好地平衡經濟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近幾年,飾面石材的市場需求和市場消費急劇增長,年增幅可達22%,如果‘一刀切’,對福建省石材企業的打擊很大,很明顯不符合經濟規律。”蔣細宗表示。
對此,王伯瑤提出了解決“良方”:集團化運作和保護性開采。
“我省有豐富的蝦紅和銹石,這些石材品種被廣泛運用于工程建設和園林廣場,價廉物美。如果‘一刀切’關停所有礦山,對福建省石材業的發展十分不利。”王伯瑤表示,采取集團化運作和保護性開采,可以對石材資源進行高度整合,避免資源浪費,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聚焦二
啟動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
石材環保已成全球性趨勢。目前,歐盟已興起石材可持續發展認證、石材環保認證、石材社會責任認證等。西方國家對石材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重視,促使石材行業重新調整行業發展戰略。
會上,蔣細宗在《整合資源優勢,促進石材產業集群發展的建議》中表示,面對可持續發展這一全球性趨勢,福建省石材業應該實施節能減排、保護性開發、循環再利用、研發創新的可持發展戰略。其中,加工環節的節能減排以及產品研發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今年關注的重點。
近幾年來,我省石材行業在探索石材行業循環再利用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績,特別是南安水頭石材產業,已經摸索出一條“變廢為寶”的路子。不少礦山開采和石材加工產生的邊角料、廢棄物和石粉,被進行“二次回收”,加工成各種新型材料。
“今年,《石材加工企業清潔生產技術要求》和《石材加工企業安全生產規程》即將頒布實施,100多家石材企業將全面啟動清潔生產和安全生產工作。”郭經偉表示,今年協會將組織相關培訓會,并邀請國家石材質檢中心及有關專家對企業清潔生產情況進行診斷,協助企業整改到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機制。
聚焦三
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
石材行業的標準化一直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這些問題今年將得到進一步解決。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今年省石材行業協會計劃成立礦山專業委員會、人造崗石節能減排專業委員會等機構,對行業中的細分環節進行規范管理。
“石材行業看似粗放,但在礦山開采、加工生產、工藝標準、產品銷售等一系列環節上都應該建立行業標準,進行標準化管理,減少行業的無序競爭。”郭經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協會將針對各個環節舉辦標準培訓班和質檢人員培訓班,全面提升產業運行質量。據郭經偉透露,新的一年里,協會將在行業內試行產品質量評級活動,通過國家石材質檢中心的培訓和現場檢測,對達標企業頒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