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南安人造石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人造石行業分布并不均勻,大部分的人造石產品來源于廣東、福建、上海、江蘇等地。當前,人造石發展迅猛,深得房地產、家居櫥柜、裝飾建材等行業領域的喜愛,同時,人造石材行業的發展還得益于中國人造石與石英石制造行業的不斷深入學習和極強的兼容并蓄能力,產品迅速普及更寬更廣的市場領域。
人造石是個新興行業,南安人造石起步于2006年,最早做人造石的是鵬翔石業。同年,溪石集團董事長王伯瑤也看中人造石的市場前景,與廣東新富云崗石合力開發出一款極富特色的人造石品種,該產品一度賣到300元/平方米。
皇冠崗石董事長黃長期,對當初的“轉型”記憶猶新:“當時我拿著100多萬元南下云浮、廣東一帶的人造石企業訂貨,排隊等了1個月才拿到貨。”回到南安,黃長期立馬創辦了皇冠崗石。“一塊人造石方料的成本才1.2萬元,卻可以賣到3萬元,利潤很豐厚。”
豐厚的利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南安石材企業投身人造石。截至目前,南安已有人造石企業30多家,人造石生產線50多條,年產量超過5000萬平方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造石老板告訴記者,近一兩年,為保護石井鎮石材資源,有關方面關停了蝦紅、銹石礦山,給依賴這兩種石材的企業帶來重創。今年以來,這些企業開工率還不到三分之二。天然石材不好做,就有越來越多的人想擠進人造石行業。這兩年,人造石市場需求一直十分強勁,很多做人造石的企業都賺到了錢。
然而,表面上風光無限的人造石行業,實際上卻暗藏隱憂——銷售模式雷同,產品大同小異,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
“南安人造石行業已深陷價格戰泥潭,原來每平方米賣到300多元,現在下降到60多元,利潤已大幅縮水。”另一家石井企業老板W總告訴記者,現在行業處于上升期,價格戰還有利可圖,一旦行業進入瓶頸期,將有大批企業倒閉。據了解,今年已有一家企業退出人造石行業。
突圍 探路品牌化營銷
去年,年產量超200萬平方米的飛力崗石,啟動品牌化運營戰略。從廣東請來一支人造石研發及營銷團隊,聘請香港5A級廣告公司全程為公司包裝“雅思諾”品牌。飛力崗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一舉動將推動行業進入品牌化營銷時代。
飛力崗石的成功轉型,讓不少同行為之一震。黃明超表示,南安人造石行業發展可借鑒廣東的品牌化運營模式,他們將企業的力量集中于產品的研發創新、品質創新和營銷渠道創新,產品附加值提高了,利潤也會更高。目前,已有好幾家廣東人造石企業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2010年,明超石業在河南成立了一家人造石生產企業,目前已有2條生產線。最近,公司正籌劃在水頭也辦一個人造石廠,計劃引進4條生產線。“未來我們也將采取品牌化運營模式,為此,我已經提前注冊了好幾個商標。”黃明超透露。
王少芳表示,2006年以來,公司已從一家單純生產人造大理石的企業,發展為人造大理石、人造石英石、人造玉石透光石和“意石通”無機石四大產品系列并駕齊驅的局面。品牌推廣上,鵬翔在全國各地都建立了銷售網絡,目前有50多家加盟代理商,而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更新中。
官橋奧力崗石也在謀劃創新品牌營銷模式,公司計劃成立專門的營銷機構進行品牌推廣,高端產品將以專賣店的形式銷售,中低端產品則以批發為主。
“做品牌需要時間,為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暫時不會放棄批發走量。”奧力石材總經理呂聯東表示。
奧力的擔憂也是目前大多數南安人造石企業的擔憂。“走品牌化路線,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目前企業還沒有這個資金實力,但做品牌是企業的終極目標。”南港崗石張偉杰表示。
后市 國標發布或致行業洗牌
“人造石行業面臨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王少芳表示,人造石綜合了天然石材的色彩紋路,同時避免了天然石材的色差、裂紋等缺陷,具有重量輕、選擇多樣、價格實惠等諸多優點,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裝修之中,將來必將取代部分瓷磚和天然石材的市場。
而人造石國家標準的發布實施,對行業而言,也意味著機遇多于挑戰。
“由于缺乏標準,消費者采購人造石時無法判斷質量好壞,因此不敢輕易使用。”黃長期說,國家標準發布后,消費者可根據國家標準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有了標準,人造石出口就有了檢測依據,更有利于外銷市場的開拓。”張偉杰表示。
永泰崗石吳清澤則認為,人造石國家標準的發布,將改善目前南安人造石行業的價格戰亂象,一些質量不過關的企業將被淘汰,一些質量過硬的企業繼續站穩腳跟,行業的新一輪洗牌不可避免,但洗牌之后行業秩序將更加健康。
據了解,國內陶瓷大腕東鵬和新中源,已在去年投產了數目十分可觀的人造石生產線,大舉進軍人造石行業。
明年,奧力也將再投2條人造石生產線。盡管有一小部分南安企業退出市場,卻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進軍人造石行業的步伐。
“如果人造石行業把握住了這個機遇,積極尋找差異化市場,勢必迎來行業大發展的黃金時期。”黃明超表示。
不久前,人造石國家標準通過評審,待相關部門審批后,即可公布實施。這將為人造石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