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北川石材加工現場
北川礦山資源吸引各地投資商
北川縣委書記劉少敏:做深做透石材這篇文章,做到‘吃干榨盡’。
北川米黃大理石具有儲量大、質量好、色澤光亮、版面凈等特點,是目前我國唯一可與世界優質米黃大理石相媲美的優質資源。然而,北川石材的起步發展卻顯得有些坎坷,5年多的災后重建,北川鳳凰涅槃。當人們再次走進北川,走進羌鄉,錯落有致的農房,蜿蜒盤旋羌鄉的公路,如畫中之景的新縣城,這一切都讓生活在這里的羌族兒女感到自豪和驕傲。
2011年,當綿陽市委常委劉少敏,接任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成為北川“掌舵人”后,曾多次語重心長地談到:“北川作為地震極重災區,我們在完成災后重建的同時,更多的精力要用于產業的振興,實現自我造血。”
近兩年來,北川除了大力發展傳統優勢產業——旅游業外,還緊緊抓住“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這塊金字招牌,本著資源節約型、高端切入,走上了“一條龍”石材產業開發之路。如今,北川米黃大理石吸引了來自福建水頭、廣東云浮、山東萊州等石材橋頭堡地區投資商紛至沓來。在北川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入園石材相關企業已達12家,更多企業正排隊進駐園區。
今年5月12日,信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北川牽手,公司旗下的地球衛士將投資約20億元,在北川建設環保新材料項目。作為北川工業史上最大的一筆投資,該項目一期投資9.3億元,預計2014年春節前進入試生產階段。
“發展石材產業,絕不能走粗放式開發的老路,而是要高端切入,對石材進行綜合利用,做深做透石材這篇文章,做到‘吃干榨盡’,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綿陽市委常委、北川縣委書記劉少敏說。
【2010年】
授予北川“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
“就是這樣的石頭,在2005年山東青島舉辦的國際石材展會上賣到了2700元一噸。而在北川山里,到處都有這樣的石頭,當時的價格最多能賣到11元錢一噸。直到2005年,山東青島舉辦的國際石材展,才算真正發現了北川米黃大理石。”北川米黃大理石協會會長邵翌峰回顧。他說的便是米黃大理石。如今,這樣的石頭已成為國際石材行業的“奢侈品”,遠銷世界各地。
據中國石材協會專家調查發現:北川石灰石儲量達10億立方米以上,可用于生產飾面材料的礦山開采面積達5平方公里。北川米黃大理石具有儲量大、質量好、色澤光亮、版面凈等特點,是目前我國唯一可與世界優質米黃大理石相媲美的優質資源。而國家石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顯示,北川米黃大理石屬A類裝修材料,放射性不到國標十分之一,是真正純天然環保裝飾材料。
直到2005年,山東青島舉辦的國際石材展,邵翌峰才算真正發現了北川米黃大理石。當時的展會讓人眼花繚亂,埃及、土耳其、伊朗、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展出的石材精美絕倫,且價格不菲。邵翌峰沒有放過這次國際石材展的學習機會,與每個展商咨詢了解。在展會外休息時,邵翌峰不經意看到一位裝卸工人掉落了一塊石頭,撿起欣賞了起來。“這種破碎板料和北川山上炸開的那些石頭顏色都差不多,同樣的石頭,在北川賣11元一平方米都沒人要。”邵翌峰回憶說。
2006年,邵翌峰帶頭在北川啟動了米黃大理石開采。然而,由于資金少、加工能力低,北川石材產業未有大的突破。轉機出現在2010年。當年,北川被中國石材協會授予“中國米黃大理石之鄉”,同時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米黃大理石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
【2011年】
北川建米黃大理石石材產業鏈
“如何將品牌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北川重新確立了石材產業發展目標,在優質石灰石資源密集的香泉片區規劃1.58平方公里,建設石材工業集中區。為筑好石材產業發展的“巢”,2011年10月,北川縣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先后投資3億元,完成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2012年7月,首批石材企業入園建設。
為此,北川縣確定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采、保護環境、持續發展”的發展思路,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引導成立了“北川米黃大理石礦業協會”,加強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為石材產業發展提供“保姆式”服務。
筑好“巢”,才能引來“鳳”。在水洞村村委會門前,一棟廠房正在修建,在旁邊的廠房里,一塊塊精美的大理石正在打磨。“像這種花紋的大理石板材,一平方米市場價要賣六七百元。”綿陽如玉大理石有限公司董事長自豪地說。
外地投資商也嗅到北川米黃大理石的巨大商機。林驥躍是廣東人,如今,他投資7500萬元的爾瑪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已竣工。“廣東石材產業發達,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技工;而北川米黃大理石品質一流,優勢互補的背后就是巨大的財富。”林驥躍的話中透著商人的睿智。
在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環保和綜合利用的理念貫穿始終。在這里我們看到,大理石生產過程無塵埃污染,噪音小,切割、拋光打磨所產廢水流向沉淀池,廢水澄清后再循環利用。而池底的石粉是做粉體、膩子等的上好原材料;石料除生產大理石板材外,還可生產異形石材、工藝石材、石頭紙、工業氧化鈣、人造大理石等產品;為制止亂采亂開、保護生態環境,北川并沒有盲目引進企業,而是要求進駐企業必須對資源進行科學的開發利用,走一條資源節約型的產業開發之路。為此,北川在當前確定了每年500萬噸的開采量,超過預定指標不再引進生產企業。
目前,北川全縣石材企業已完成投資6個億。園區內的如玉、爾瑪、巴源、好順新、卓興等大理石板材、粉體企業紛紛建成投產,正泰、羌江、香閣娜等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建設,石材產業鏈初具規模。
【2020年】
北川“米黃大理石”產值過100億元
“北川素有‘米黃大理石之鄉’的稱號,全縣石材資源十分豐富,石灰石儲量超過10億噸。”四川北川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蹇斌,向華西都市報記者介紹,近年來,北川縣委、縣政府依托資源,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把石材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規劃建設了香泉石材工業集中發展區。
未來,北川將以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為核心,打造區域性石材產業區、建材加工區和交易中心。預計2015年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基本建成達產,形成規模,全縣石材及相關延伸企業達到50家,實現年產值30億元,稅收1億元,解決就業2000人以上。到2020年,全縣石材產業實現年產值100億元,稅收4億元,解決就業1萬人以上,帶動商貿物流運輸、機械制造維修、施工安裝、專業護理等相關配套產業發展,間接解決3000人就業。
此外,政府和石材協會還整合資源進行品牌推廣,2012年9月組織10家企業參加了中國石材協會在山東萊州召開的礦山大會,11月組織6家企業參加了福建水頭國際石材展,向外集中宣傳展示“北川米黃”的品牌形象。
優質資源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批開發商的投資熱情。目前,全縣共設置石灰石礦權35宗,總采礦面積4.9平方公里,儲量1.7億噸,總設計開采能力每年755萬噸。已有規模較大的12家石材企業入駐香泉石材工業集中區,計劃總投資15億元,已完成投資3.14億元。現產品已出口至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摩洛哥等地,“香閣娜米黃”、“大雅”、“本真”、“川貝紋”等產品榮獲中國石材最具潛力礦山新品、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十大礦山新品、全國名優特石材品種等稱號。
北川“米黃大理石”享譽海內外
“隨著大理石開采和綜合利用技術日臻成熟,北川石材產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期。”蹇斌告訴記者,今年來,我國90%的米黃大理石要從西班牙、土耳其等國進口;他們國內外訂單不斷,但受生產能力所限,不敢輕易接單。目前,北川米黃產品早已漂洋過海,出口至澳大利亞、美國、新西蘭等國家。
近年來,通過與意大利技術合作,大理石開采和加工工藝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成材率和品質極大提升。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裝飾材料的需求量不斷提升。金融機構也對北川米黃大理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目前,僅北川境內金融機構,就對石材企業授信12.5億元,已貸款5億元。同時,北川縣通過政府投融資平臺——北川禹羌投資擔保公司,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與此同時,北川加快米黃大理石品牌推廣步伐。去年9月,北川縣10家企業“組團”參加了中國石材協會在山東萊州召開的礦山大會;11月6家企業的產品亮相福建水頭國際石材展,“北川米黃”品牌越叫越響,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