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山東蒙陰縣在石材等礦山審批和整合上狠下功夫
近年來,山東蒙陰縣漲礦山資源開采利用上嚴格環境準入,努力建設綠色礦山,引導礦山企業走向集約化、精細化發展之路。礦山企業實現了從“賣單一產品到綜合開發”、從“賣初級礦產品到賣廣用途、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轉變,整個產業實現了從粗放式生產到精細化加工的轉變,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和產品的競爭力,實現了產業鏈條的延伸和行業規模的擴大,取得了環保與高效的雙贏。
一是抬高準入門檻,促進資源整合。堅持礦產資源的規模化、集約化開采,把建設“綠色礦山”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嚴把采礦權審批關,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在大項目上,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促進了礦業經濟發展。在礦業權的審批和整合上狠下功夫,科學編制《蒙陰縣礦業權設置方案》和《蒙陰縣礦業結構調整和礦產資源整合方案》,并嚴格執行。在審批程序上采取集體會審、決策、網上公開交易等措施,做到“規范化、精細化、品質化”管理。關閉效益低下、破壞生態環境嚴重、“小、散、亂”的小型礦山,全縣礦業布局更加合理。2012年至今,全縣關閉礦山企業13家,力爭到2015年底再壓減30%,全縣持證礦山企業數由35家壓減到25家。嚴格執行礦山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新設采礦權必須按規定委托有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地質環境恢復與治理方案》和《土地復墾方案》,按要求繳納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和土地復墾保證金。礦山企業必須做到邊開采邊治理,凡是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不到位,驗收不合格的不予退還保證金。
二是采用先進生產工藝,建設清潔高效綠色礦山。從規劃到設計、從勘探到選址、從建設到生產,每個環節都嚴格執行行業最高標準。根據礦山不同的生態、資源環境制定不同的生產模式,做到“科學開發、綜合利用”,實現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在大理石開采中引進鋸石機開采工藝,比傳統爆破開采成材率提高了30%以上。
三是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引導各礦山企業走高效發展之路,提高產品附加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市場占有率。督促礦山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先進設備,提高工藝水平,在礦區范圍內對道路硬化,植樹種草綠化礦山。引導企業逐步延伸礦產加工產業鏈,精細加工,應用提純技術提取有效成分,減少廢渣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