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內蒙古鑲黃旗努力實現石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說起內蒙古人們想到的就是廣闊的草原,還有那牧羊蒙古包。但是,你平常在家里或者酒店里裝飾的花崗巖,也許就產自內蒙古。
內蒙古鑲黃旗擁有121億立方米儲量的天然花崗巖石材資源,分布面積約800平方公里,目前已探明的品種主要有白、紅、黑、黃四種顏色七個品種,據國家有關部門技術檢測結果顯示,其抗壓、抗彎、吸水率等物理性質均達到我國天然花崗巖飾面石材性能技求要求,其放射性測量結果低于使用標準,屬于安全的天然花崗巖石材,是目前國內外建筑材料市場備受青睞的建筑裝飾石材。開發潛力很大,發展前景可觀。
在鑲黃旗石材工業園區內的內蒙古晨春實業有限公司加工車間,看不到加工石材產生的漫天灰塵,一臺半自動拋光機正在運作著。晨春實業相關負責人李華介紹說:“這是投資26萬元引進的半自動拋光機,這種新型的拋光機增加了噴水裝置,大大降低了粉塵,減少了工人得塵肺病的機率。我們將逐步增加這種設備。此外,我們還加大了組合大卸切機噴灑頭的水流量和面積,同時,每天三次往車間地面噴水,這些措施都很好地起到了減少粉塵的作用。”
對于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8%左右的下腳料,晨春實業也做到物盡其用,制作成各種工藝石,而最后僅剩的一點點廢料也加工成了石子。為了減少噪音污染,晨春實業在打卸車間外安裝了480平方米的隔音墻,大大降低了噪音污染。為了減少污水污染,將排出的污水在水槽內進行沉淀。通過以上的種種措施,晨春實業實現了污水不外流、固廢物不出廠、噪聲粉塵不出車間的目標。
鑲黃旗石材經濟走“國際、高端、循環、節能、環保”的路徑,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充分考慮了生態效益。針對花崗巖露天開采嚴重破壞地表植被和生態環境的問題,鑲黃旗積極開展了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與恢復工作,鼓勵和督促企業按生產年度逐年治理。強化礦區生活區、生產區、辦公區的美化,通礦公路硬化,排土場、轉用場防塵和礦區周邊綠化建設,此外投入420多萬元修建了19公里運石料專線,綠化礦區100多畝,四周設置了防風揚塵網,有效防止花崗巖運輸過程中粉塵、揚塵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礦區生態環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實現了礦山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局面,推動了石材產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石材產業已成為帶動鑲黃旗經濟增長和牧民轉移就業增收的重要支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