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惠安石雕石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業發展
巧奪天工的惠安石雕藝術,堪稱中華藝術殿堂里的一朵奇葩。石雕技藝在惠安源遠流長,原本平凡無奇的石頭,在經歷刀尖的“舞蹈”之后,融入閩南文化的精髓,以千姿百態演繹著令人沉醉的千年文化。
2011年,在泉州市科技局的指導下,惠安縣成立了石雕石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豪翔石業董事長蔣細宗坦言:“這兩年來,聯盟做了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卓有成效地促進了惠安石雕石材行業的轉型升級。”
石雕產業既是惠安的傳統產業,又是惠安的特色產業。如今這個產業卻面臨著尷尬的境地,高噪音、多粉塵的工作環境,依靠人工雕琢、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屬性,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石雕產業望而卻步。
不改變石雕生產的現狀,石雕行業可能后繼無人,石雕產業永續發展就可能成為一句空話。怎么辦?幾經周折,這一歷史使命落在了惠安縣石雕石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身上。
研發打磨機,解放了工人的雙手,提升了工作效率
近20多年來,惠安的雕刻機器幾乎沒有改進。一來石雕企業忙著石雕的作品創作,無暇顧及機器的更新,二來真正既懂雕刻又懂機器運行原理的企業家們屈指可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市科技局的協調下,聯盟內企業與晉江一家機械廠合作研發打磨機,但最初研發出來的樣品卻不盡人意。
這一次的研發以失敗告終。
但聯盟并不氣餒。去年又開始與泉州市偉華程控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打磨機。此次研發出來的打磨機長2.5米,寬1.8米,適合目前石雕產業的需求。
蔣細宗告訴記者:“打磨是石雕生產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之前全要靠人工打磨,耗時耗力,勞動效率不高。現在有了這款打磨機,解放了工人的雙手。”
目前該款打磨機正處于調試階段,不久便會批量化生產,對行業的影響和意義不言而喻。
研發除塵器,化解和改變世人對產業的偏見,改善雕刻環境
石雕雕刻中的粉塵污染讓一線雕刻工人談“塵” 色變,粉塵與雕刻從來都是“相伴相隨”。只有解決這一問題,才能化解和改變石雕后繼者對這個產業的偏見。
為此,聯盟與宏興除塵設備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經過1年多的研發、試用、改進,“HX吸排式除塵器”終于大功告成.該款除塵器主要用于墓碑生產雕刻車間及固定式石雕刻車間生產時所產生的石粉塵有效吸排。
據了解,該除塵器能夠迅速吸排石粉塵,吸塵率達到95%,且操作簡便、效果明顯。目前已投入推廣使用。
聯盟合力研發,邁開了以機代人的腳步,拓展產業升級空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除了研發出打磨機和“HX吸排式除塵器”外,聯盟還研發出“橋切自動大切機”,這款機器能夠節省人工成本,提高勞動效率;開發“銀鷹節能YY0501”節能產品,該產品在行業推廣使用后,將大量節約荒料資源,節省用水、用電等。
抱團產生能量,合力激發潛力。聯盟取得的成果很多,現在正在研發的項目也不少,未來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蔣細宗說:“聯盟要做的事就是要突破行業內設備自動化水平低以及防污染技術不足的缺陷,從而提高石雕石材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行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
聯盟一小步,便是惠安石雕石材產業的一大步。聯盟研發出來的每一臺小小的機器對于惠安石雕產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意味著惠安石雕邁開了以機代人的腳步,掙脫了傳統的束縛,石雕產業的轉型升級將有更寬廣的空間。
據悉,石雕石材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惠安石雕石材相關企業、省內外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搭建產學研平臺,以產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攻克當前石雕石材產業共同面對的技術難關,推動產業長遠持續發展。戰略聯盟成立除塵設備、墓碑自動化、雕刻自動化、循環再利用和管理創新等五個研發小組,與華僑大學、福州大學、四川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聯合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