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你們網站的新聞“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場將拆遷,上萬家石材商戶何去何從?”
引發了我的很多思考。
我也是一名石材外貿業者,畢業后一直做石材到現在快10年了,現居住在上海。
今天就想到是不是可以投稿給你們中國石材網
www.all-sofa.com,讓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些石材行業發展的問題和挑戰,通過一些讓同行都產生共鳴的話題,來促進行業發展,擴大你們平臺的發行量和影響力。
《對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場被拆遷的質疑與思考》
最近,看到中國石材網的新聞“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場將拆遷,上萬家石材商戶何去何從?”,又在微信上
看到北京多位同行朋友發表的吐槽帖子。作為一個石材業者,而且去過幾次北京東南五環外的西直河石材市場,對它的被拆遷,實在是深感惋惜,思考也有很多。
石材產業與PM2.5和霧霾到底有沒有關系?有多大關系?有沒有做過專門研究?實證分析?
別看起來加工石材產生粉塵、泥漿,就給石材行業都扣上高污染的帽子!
其實污染大戶的罪名也可能是莫須有的!就像“ 使用天然石材有輻射 ”一樣,已經被證明是個社會集體的誤解甚至是謠言!
首先,石材產生的粉塵都是重物質,有風時看起來臟,沒風了其實都會沉降到地上。而不像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和取暖煤爐排出的那種化學物質,飄散在空氣中無法沉降。況且石材加工現在絕大部分都是水切割,粉塵已經大大減少了,進入泥漿被帶走了。
其次,石材泥漿造成的水污染其實也是不存在的。現在大多數有點規模的加工廠都安裝了石材泥漿水沉淀回用系統,污水基本上都實現了廠內循環使用。而且話說回來了,石材粉塵就是硅和鈣類物質,跟構成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土壤其實是一樣的物質!只不過石材是短時間人工產生的,土壤是千百萬年自然風化、流水侵蝕產生的。
所以政府和石材業者,尤其是政府,都應實事求是看問題。別讓“莫須有”的錯判一再上演。別把靠辛苦勞動合法賺錢吃飯、為政府和各行各業美容裝飾的石材業者,像四害一樣過幾年就驅趕一遍。特別是石材主產地的政府,像福建廈門、泉州,廣東云浮,山東萊州,以及我國石材消費的中心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都急需加強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通過權威科學的研究, 像“ 使用石材會有輻射 ”一樣, 求證社會上盛傳的說法“是真的嗎?”同是研發石材行業環境友好發展的技術方法和設備裝置,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甚至是生物的。以及相適應的行業發展戰略、政策建議。
當然石材企業也應自己爭氣,轉型升級,加大環保投入,改善廠容廠貌,告別臟亂差的面貌,像業界翹楚——環球、康利的工廠一樣綠草茵茵、整齊有序。
北京西聯的被拆遷,與其說是搬遷污染,不如說是政府和眾多房地產開發商看上東南五環邊上那一大塊地的土地增值。二三十年前石材業者給這些荒無人煙的城市遠郊區帶來繁榮,提供了跟石材生意一樣紅火的稅收,而現在城市發展到這里了,就把石材業者驅趕到下一個荒無人煙的城市遠郊區,類似的石材市場拆遷,其實在很多城市都有上演。
當然我們不能也無法怪政府忘恩負義,這些過程都是城市開發建設的必然趨勢,只能順勢而為,還是要自身主動升級發展,提升業態層級。上海石材業就做得比較好,浦東的恒大石材市場就在地鐵6號線上,現在升級為以門店展示和銷售為主,五六年前就在比浦東機場還遠的大葉公路另建了近萬畝的倉儲加工基地。當然恒大現在還做得很不夠,宜山路家居建材一條街,或紅星美凱龍等更高級的業態才是它的未來出路,否則也免不了被拆遷驅趕的命運。君不見,東明路對面一路之隔的萬科五玠坊,借靠近南外灘和三林世博園區的利好,房價已漲到三四萬一平了。
最后,從商業文化角度,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場是數以萬計的石材業者,以及數十萬的石材消費者,數十年來長期逐漸形成的難得的石材產品、文化、信息交流展示中心。它的被拆遷,除了環保考慮,降低PM2.5和霧霾來源之外,也是政府對中國傳統商業集市形成和發展的行政干涉和損毀。違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十八大精神。政府為什么不能引導西聯改造升級?哪怕拆遷趕走其倉儲加工面積,縮減其規模,只保留展示交易功能,也能保持其北方石材交易中心的地位。不會傷害其數十年積累起來的商業氛圍和石材文化。像很多城市的城隍廟改造一樣,拆舊建新,不是連鍋端掉,而是以拆遷為契機,升級改造它,不要讓北京人以后買石材不會想不起到哪兒去?
北京,請讓西直河石材市場,且留下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