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传媒有限公司,国产东北妇女xxxxx,美女视频高清,国产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mba

石材資訊

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各種礦石(礦物晶)圖片賞析

中國石材網 http://www.all-sofa.com 日期:2014/3/21 10:10:26

  魚眼石(Apophyllite)是一種含結晶水的鉀鈣硅酸鹽礦物,四方晶系。因其解理面上散射出的光線呈珍珠光澤,酷似魚眼的反射色,故稱“魚眼石”。晶體呈柱狀、雙錐狀、等軸狀或板狀,晶簇、板狀、粒狀、葉片狀集合體,無色、白色,含雜質的呈玫瑰紅、淺綠、藍、黃等色。玻璃光澤至珍珠光澤,透明半透明,硬度4.5~5,比重2.3~2.4,多與沸石、方解石、水晶、直閃石、黃鐵礦等共生。板狀結晶或柱狀結晶、有著漂亮顏色和一定厚度的魚眼石,被人稱為寶石,是制作各種首飾的珍貴原料。
  魚眼石是一種不太常見的礦物,魚眼石因其美麗的外表,艷麗的顏色,以及產量和產地的稀少,是礦物收藏的一個重要品種。魚眼石從其含氟和羥基的多少可以分為氟魚眼石和羥魚眼石兩個亞種。一般多為氟魚眼石,像印度出產的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印度魚眼石以其顏色艷麗,品質優良著稱,被世界藏家所喜好,據報道印度所出產的魚眼石晶體最大的有20cm的單晶。其他出產地點還有巴西、美國、日本、冰島、瑞典、挪威、丹麥、意大利、德國等,魚眼石我國也有出產,產地有青海、江蘇、遼寧和湖北。

橄欖石因其顏色多為橄欖綠色而得名,大約3500年以前已經在古埃及發現。橄欖石是一種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Mg,Fe)2[SiO4],屬斜方晶系;晶體形態常呈短柱狀,集合體多為不規則粒狀;顏色多為橄欖綠、黃綠、金黃綠或祖母綠色;玻璃光澤,透明;硬度6.5-7.0,密度3.27-3.48克/立方厘米;具脆性,韌性較差,易出現裂紋。
  透明而色澤鮮艷、無瑕疵的橄欖石晶體可作為寶石。優質橄欖石呈透明的橄欖綠色或黃綠色,清澈秀麗的色澤十分賞心悅目,象征著和平、幸福、吉祥等美好意愿。古代的一些部族之間發生戰爭時常以互贈橄欖石表示和平,在耶路撒冷的一些神廟里至今還有幾千年前鑲嵌的橄欖石。優質橄欖石的世界著名產地有埃及圣約翰島,意大利的維蘇威火山,挪威的斯納魯姆,德國的艾費爾地區,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另外,中國河北張家口也出產寶石級橄欖石。

 黝簾石,英文名稱Zoisite,屬綠簾石(Epidote)礦物家族,是一種結晶構造復雜的礦物。斜方晶系,常見柱狀結晶,晶面上明顯可見縱向線狀紋路是黝簾石外型之重要特征。黝簾石硬度6-6.5,比重3.55,具玻璃光澤,透明或半透明,顏色有無色、白色、灰色、綠色、黃棕色、黃色、藍色、粉紅色等。
  黝簾石具有多個變種,如與紅寶石共生的綠色黝簾石變種以及粉紅色的錳黝簾石等,這些變種大多以不透明塊狀形態產出,故不大適合作為寶石飾品;僅有帶藍紫色的黝簾石變種——又稱之為坦桑石(tanzanite,亦有人稱之為坦桑尼亞石、丹泉石或月泉石)為寶石級礦物。
  坦桑石首先在坦桑尼亞被發現,坦桑尼亞也是主要產區;錳黝簾石產區包括挪威、奧地利、意大利、澳洲西部以及美國卡羅來納州;黃、綠色的黝簾石則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亞與肯尼亞.

剛玉,名稱源于印度,系礦物學名稱,主要成分是Al2O3。剛玉的同質異像主要有三種變體,分別為α-Al2O3、β-Al2O3、γ-Al2O3。剛玉硬度僅次于金剛石,主要用于高級研磨材料,手表和精密機械的軸承材料,色彩絢麗的晶體作為寶石。作為激光發射材料的紅寶石系人造晶體。紅寶石和藍寶石均屬剛玉礦物,除星光效應外,半透明-透明且色彩鮮艷的剛玉才可做寶石,紅色的稱為紅寶石,而其他色調的剛玉在商業上統稱藍寶石。緬甸、斯里蘭卡、泰國、越南、柬埔寨是世界上優質紅寶石、藍寶石最重要的供應國。另外,中國、澳大利亞、美國、坦桑尼亞等地也有出產。
  物理特性
  晶體形態:板狀晶體多產于富硅、貧堿的接觸變質巖中。柱狀、桶狀晶體多產于含硅、富堿的堿性橄欖玄武巖中,且多具深色溶蝕殼。
  顏色:十分豐富,幾乎包括了可見光譜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的所有顏色。純凈的剛玉是無色的,當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時而呈現不同顏色。
  光澤及透明度:透明-不透明,拋光表面具亮玻璃光澤或亞金剛光澤。
  折射率:1.762-1.770(+0.009,-0.005)。
  雙折率:0.008-0.010
  多色性:均具有二色性,一般表現為不同深淺的顏色,紅寶石、藍色藍寶石二色性較強,其它顏色的藍寶石稍弱。
  發光性:長短波紫外線下紅寶石均可發現紅色熒光,且長波下的強度高于短波下,日光也可激發其紅色熒光,但含Fe高者熒光較弱。藍寶石一般無熒光,但含Cr的斯里蘭卡和美國蒙大拿州藍寶石有時呈粉色熒光。而斯里蘭卡產的一些黃色藍寶石可具杏黃色或橙黃色熒光。
  硬度:剛玉的摩氏硬度為9,是迄今為止自然界中所發現的、硬度僅次于鉆石的第二高硬度物質。
  比重:多數寶石級樣品的比重變化于3.99-4.00之間。Cr、Fe等雜質元素含量影響著比重值的大小,含量越高,比重越大。
  熔點:高達2000℃-2030℃。
  紅寶石指所有紅色調的剛玉寶石,包括粉紅色的剛玉。藍寶石指除去紅色系列以外的所有顏色的剛玉寶石,包括無色、黃色、紅色,橙色、綠色、藍色、黑褐色、紫色等。定名時除了藍色剛玉直接定名為藍寶石外,其它各種顏色的剛玉需在藍寶石名稱前冠以顏色形容詞,如黃色藍寶石、綠色藍寶石。
  部分紅、藍寶石含豐富的金紅石包裹體,這些針狀體在垂直C軸的平面內呈60度角相交,加工成弧面形寶石后顯示六射星線,稱為星光紅寶石、星光藍寶石。偶爾出現的十二射星線圖案是由兩組六射星線交叉而成的,兩組星光互成30度角交叉。少數藍寶石具有變色效應,它們在日光下呈藍色、灰藍色,在白熾燈下呈暗紅色、褐紅色,變色效應一般不明顯,顏色也不太鮮艷,稱為變色藍寶石。

黃玉,英文名Topaz,國內珠寶界常稱之為托帕石,為英文之音譯。它是由火成巖在結晶過程中排出的蒸氣形成,一般產于流紋巖和花崗巖的孔洞中,由于它經常與錫礦石伴生在一起,因此可作為尋找錫礦石的標志。
  黃玉為含水的鋁硅酸鹽礦物,黃玉一般呈柱狀或不規則的粒狀或塊狀,化學分子式為Al2[SiO4](F,OH)2,成分中F和(OH)的比值變化不定。晶體屬正交(斜方)晶系的島狀結構硅酸鹽礦物,形態多呈斜方柱狀,柱面常具縱紋,集合體形態為柱狀、粒狀、塊狀。顏色為無色、淡黃、深黃、棕色、天藍、粉紅、紅、淡綠和褐色等。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雙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解理發育,性脆。在長、短波紫外線的照射下,各種顏色的托帕石顯示不同的熒光。依據顏色,一般可分為酒黃色、無色、藍色、綠色、紅色托帕石。其中深黃色者最為珍貴,顏色越黃越好,其次是藍色、綠色和紅色者。
  世界各地都有黃玉出產,最重要的寶石級黃玉產地是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州,這里的黃玉有黃色、深雪梨黃色、粉紅色、藍色及無色等;斯里蘭卡也是較重要的產地,它的黃玉主要為藍色、綠色和無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產藍色和黃色的黃玉;中國廣東、新疆、云南等地出產無色的黃玉,經中子輻射,電子加速器轟擊、Co60照射及加熱的方法處理,可變成漂亮的天藍色。值得注意的是,中子輻射改色的黃玉會有一定的放射性,需要放置一定的時間(如半年以上)才能用作飾用寶石,否則對人體有一定的傷害。

樹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它屬于硅化木,又因其晶瑩剔透的外表而區別于普通硅化木。
  在漫長的地史過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壓、低溫并且無氧環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飽和溶液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樹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納入圍巖的某些礦物元素,形成繽紛的色彩,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后漫長的地質時期,在溫壓的不斷變化中,硅化木木發生了差異的變質作用,重新結晶,主要成分轉換為蛋白石玉髓,這就是樹化玉,也叫木化玉。
  具體形成的年限,因為硅化木的研究局限,并未有完全發現。迄今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紀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最新的為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硅化木。但可以確定樹化玉的形成期在古生代石炭紀(始于距今3.55億年)到中生代白堊紀(結束于距今6500萬年)之間。
  地質年代
  太古代(ArcheozoicEra,Archeozoic)
  最古的地質時代。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到25億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細菌和藍藻)普遍出現這段地質時期。
  元古代(ProterozoicEon)
  火山活動頻繁,生物界處于緩慢,低水平進化階段,生物主要是疊層石以及有機碳和球狀、絲狀藍藻化石,這些光合生物的發展,大氣圈有更多的氧氣。
  古生代(Paleozoic,符號PZ)
  開始于5.7億年前,結束于2.3億年前。古生代共有6個紀,包括寒武紀(5.4億年前)、奧陶紀(5億年前)、志留紀(4.35億年前)、泥盆紀(4.05億年前)、石炭紀(3.55億年前)和二疊紀(2.95億年前)。石炭紀和二疊紀昆蟲和兩棲類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類為主,至志留紀末期,原始植物開始登上陸地。泥盆紀以裸蕨植物為主,兩棲類完成了登陸。石炭紀和二疊紀時,蕨類植物特別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樹化玉便是此時期開始形成,樹化玉的形成期應該推算到距今3.55億年。
  中生代(MesozoicEra)
  距今約2.5億年~距今約6500萬年。中生代名稱是由英國地質學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來的。中生代從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開始,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生代時,爬行類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動物時代之稱,或稱恐龍時代。中生代時出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以菊石類繁盛為特征,故也稱菊石時代。中生代植物,以真蕨類和裸子植物最繁盛。此時期是樹化玉形成期結束,硅化木的形成在6500萬年前結束。
  新生代(CenozoicEra)
  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它從6500萬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

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膠凝體,含5-10%的水分。蛋白石與多數寶石不同,屬于非晶質,會由于寶石中的水分流失,逐漸干裂。蛋白石在礦物學中屬蛋白石類,是具有變彩效應的寶石。蛋白石英文名為Opal,中文音譯為歐珀。蛋白石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成分為SiO2·nH2O,是非晶質結構,主要是二氧化硅的膠體沉淀形成的。折光率1.37-1.47(折射率與其含水量有關,其折射率隨含水量增大而減小);硬度5.5-6.5;密度2.15-2.23g/立方厘米。
  蛋白石無固定外形,常為致密塊狀、粒狀、土狀、鐘乳狀、結核狀等。底色呈黑色、乳白色、淺黃色、桔紅色等,半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澤、珍珠光澤、蛋白光澤,具變彩效應。性脆,易干裂,貝殼狀斷口。在長波紫外線照射下,不同種類的蛋白石發出不同顏色的熒光。
  根據顏色特征和光學效應,天然歐珀分為白蛋白石(白歐珀)、黑蛋白石(黑歐珀)和火蛋白石(火歐珀)三個種類。白歐珀作為寶石的歷史較長,它的基本顏色有無色、蛋白色、淺灰色、淺黃色及淺紫色等,琢磨成弧面型寶石后,表面會浮現出美麗的變彩。以底色為潔白,變彩顏色鮮艷者為最佳。黑歐珀在20世紀被澳大利亞人發現后,才被人們所知曉。它的顏色為黑、暗綠、深藍、深灰及褐色等,以黑色為最佳。黑歐珀表面浮現出多種顏色變彩,在深黑色背景襯托下,顯得格外鮮艷奪目。火歐珀是歐珀中的特殊品種。它呈半透明至全透明,顏色為黃色及橙紅色。由于構成它的二氧化硅小球直徑太小,因而不具有變彩效應。

彩硅石,產于湖南省耒陽耒水河中。耒陽南臨南嶺,北靠衡山,耒水穿城而過。水沖彩硅石質地細膩,硬度約7度左右,多呈黃、褐、藕紅、墨玉等色調;石上紋理清晰,有凹有凸,色彩層次分明,有山水、景物等圖案,形狀千姿百態,剛柔一體,高雅雄奇、意境深遠。彩硅石屬硅質灰巖,硅質漿巖等沉積巖而成,含多種金屬成分。石質結構細密、濕潤純凈,經耒水長期沖刷,外表澤度高,有的尤如碧玉般玲瓏剔透。

紫袍玉帶石,產于貴州省江口縣及印江縣一帶的梵凈山區。玉帶石走向數公里,平均厚度為8~15cm,開采難度大,產出較少。該石中有多種層次清晰的顏色,平行延伸,分布均勻,似條條玉帶,其表層的精美圖案,形如紫袍,故稱紫袍玉帶石。紫袍玉帶石以穩沉的紫色為主體,綠條相間,同時伴有桔紅、乳白、黃、褐等色,多層紫色和多條玉帶構成層次分明的奇特色彩,質地致密細膩,溫潤如玉,硬度3~3.5度,色彩鮮艷,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紫袍玉帶石屬絹云母千枚巖,層次分明,手感細膩柔潤,色澤自然和諧,密度高,耐酸堿,硬度適中,雕刻性能好,形態多樣,含有能促進人體健康的多種微量元素。其礦物成分主要為絹云母、綠泥石、金紅石、電氣石,還含有鈦、鐵、鉛、鉻等多種元素,物性穩定,雕刻性能好,加工拋光后具有柔和的絲絹光澤,色彩俏麗動人、古樸典雅。可用于雕制硯臺、印章等多種工藝品,其使用歷史約早于清代。

集骨石是戈壁石的一種,產于我國戈壁地區,是一種呈放射狀硅質框架構造石。以白色居多,亦有紅色,黑色,黃色以及數種顏色混雜而成。石頭框架中的軟質礦物在漫長的自然風化過程中漸漸被銷蝕,遺留下硬度相對較大的放射狀框架,形如盛開的花朵,有石友稱其為“風成菊”。白色的集骨石看起來像吃剩的雞的骨頭,因此也有人將其稱為“雞骨石”。集骨石框架有瑪瑙質,硅質,玉髓質等等。此種石頭,能出特定造型的不多,一般是觀賞其瘦骨嶙峋,參差有致的天然外表。以花形完整,整朵同聚,瑪瑙或玉髓質的更具觀賞價值古樸典雅。可用于雕制硯臺、印章等多種工藝品,其使用歷史約早于清代。

 長白石,又稱長白玉、馬鹿玉,也稱長白五彩石,產于吉林省長白縣馬鹿溝一帶。該石石質細膩致密,溫潤潔凈,堅而不頑;顏色有綠、黃、青、藍、深褐、紫紅、灰白等;紋理自然流暢,各色混生形成卷紋、流紋、蟒紋、龜紋、流霞紋等;光澤度好,多為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數透明;折射率約1.56~1.60;摩氏硬度約2~2.5度,斷口呈貝殼狀,密度約為2.0~2.8。
  長白石形成于距今1.3億多年前,由火山碎屑物質沉積、交代而成,其主要成分有葉蠟石、高嶺石、地開石等。有的長白石因局部硅化或含石英構成"石釘",或含金屬礦物構成"鐵釘",而局部受綠泥石化、絹云母化、高嶺石化者則導致質地變軟,均有損于長白石的質量。優質長白石質地脂潤,色彩俊俏,紋飾秀麗,柔而易攻,尤以質地純凈透明度高者(凍石)為佳。長白石俏色分明,色彩對比強烈,是用于印章和雕刻的理想石料,又稱"印章石",亦可用來雕制工藝品。
  長白石分為地開石和高嶺石兩大類。地開石是凍石,顏色俊俏,花紋奇特而美麗,比較珍貴,其中偶有透明的晶體石,多呈灰藍諸色,但質材較小,一側偶有小米粒大小的鋁質結晶沉積分布;無花紋者瑩潤細膩,顏色純正。高嶺石是彩色印石,花色繁多,紋理多樣,構成了長白石諸多品種。目前能叫出名字的長白石已逾百種,各具特色,且以透明的晶石和半透明的凍石居多,肌理晶瑩、堅韌光潔。其名貴品種有白墨、長白綠凍、長白燈光凍、長白根、長白蘭、地圖石、翡翠花斑、高梁紅等,如蘭天凍、蘭花青田、白芙蓉、艾葉綠、虎皮凍等罕見名品也有發現。它是繼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之后規模較大、品類繁多、適宜作為印章篆刻、工藝雕刻的新興石料。

昆侖玉又稱青海玉,屬于軟玉。產出地段屬昆侖山脈東緣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約300余公里,與且末、若羌等地產出的和田玉在地質構造背景上有著密切的聯系。青海軟玉與和田玉在物質組合、產狀、結構構造特征上基本相同。只是在產出特征、結構、物性的某些方面與和田產軟玉略有區別。青海產軟玉完全符合和田玉定名的涵義。
  發脈于帕米爾高原的昆侖山,橫貫亞洲中部,勢如巨蟒,被譽為“亞洲脊柱”。昆侖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內有3000多公里長,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為高的意思,侖則有屈曲盤結的狀貌。
  昆侖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為神秘的地方,是中國古神話中的神山,道教奉為神仙所居的仙山。在古人的超凡想象里它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隆起體塊。古書中或稱昆侖為墟、或稱為丘,它是“萬山之宗”、“龍脈之祖”,這樣神奇的地方自然就會有諸神居住。最早的傳說是人面虎身、長著尾巴的神守護在那里,以后就變成了美麗的女子——西王母。相傳她是昆侖山的仙主。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這里海拔4300米,氣象萬千,為道教昆侖宗派的發源地。
  作為中國第一神山,千百年來昆侖山留下了無數美麗的傳說和難解之迷。共工氏駕龍凌空,猛地撞向昆侖山。一聲震天巨響,昆侖山攔腰折斷,山體轟然崩塌。天地發生巨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大地向東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傾倒,日月星辰都改變了位置……
  上古的神話也許應驗了億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
  從大約4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以片麻巖、板巖和片麻狀花崗巖組成太古代地層到使亞洲發生褶皺、變質、斷裂的喜馬拉雅運動形成的新生代地層,地球內部經歷了多代地殼變化,產生了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石類。據當代科學考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地質板塊活動之劇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昆侖山與喜馬拉雅山交匯處也是兩大地質板塊交匯點。不斷的運動和撞擊,在板塊間巨大的擠壓力量和地底巖漿的共同作用下,一種神奇的礦物結構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獨一無二的昆侖玉石。
  傳說昆侖山的神仙們把昆侖玉種在苗圃中,盡心呵護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難種,常常眼看快成膏時卻忽然毀了,數百年的心血瞬間化為烏有。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對玉的定義一直模糊而唯心。
  1863年,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根據被英、法聯軍從中國掠去的大批傳到歐洲的清代乾隆玉器進行化學檢驗,發現中國玉材料主要有兩種:角閃石類和輝石類。角閃石類主要為產自昆侖山脈的昆侖山玉,另一種輝石類為以緬甸翡翠為主的緬甸玉。
  從摩氏相對硬度差異上比較,昆侖玉硬度略低于翡翠,所以被稱為“軟玉”,翡翠則被稱為“硬玉”。自此,數千年來中國對玉的定義不清的狀況在地質學的涵義上得到界定:分布于中國昆侖山脈和阿爾金山脈,由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巖漿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軟玉礦,與超基性巖無關,其成因不是區域變質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觸交代形成。
  角閃石族礦物根據所屬晶系的不同,可分為斜方角閃石和單斜角閃石兩個亞族。單斜角閃石屬單斜晶系,主要有透閃石、陽起石、普通角閃石等。當玉石的主要成分為透閃石時,稱透閃石玉。研究表明昆侖玉的礦物成分以透閃石為主,含量一般在95%以上。這在世界上已經發現的軟玉中是非常獨特的。
  2005年5月據新華社報道:地處昆侖山南麓的青海省格爾木市昆侖寶玉石有限責任公司礦區發現一塊重近9噸的昆侖玉石,這是目前有記錄的最大的昆侖玉巨石,堪稱“中國昆侖玉之王”。據專家介紹,系出名門的昆侖玉與和田玉同處于一個成礦帶上,昆侖山之東曰昆侖玉,山之北曰和田玉,兩者相距直線距離不過300公里,所以昆侖玉與和田玉在物質組合、產狀、結構構造特征上基本相同,可謂大自然中的孿生同胞。有的晶瑩圓潤、純潔無暇、無裂紋、無雜質的上品昆侖玉,甚至還能超過和田玉。
  青海昆侖玉質地細潤、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帶綠、糖包白等等。利用X射線粉晶衍射、電子探針等測試手段,對青海昆侖玉礦物、化學成分分析和顯微結構的觀察發現,其主要結構類型為:毛氈狀結構、顯微纖維-隱晶質結構、顯微纖維結構、顯微葉片狀-隱晶質結構、顯微葉片狀結構以及放射狀纖維結構。特別是昆侖玉“白加翠”,是其獨有的一個奇特品種。白中帶有碧綠的玉質顏色,紋理細膩獨特,色澤美麗豐富,讓人覺得神清氣爽,美不勝收。
  青海玉產地就在傳說中的西王母瑤池附近。民間傳說昆侖玉還有著消災免禍的超自然力的非凡功效。
  雖然這些傳說?有一定的唯心迷信色彩,但經科學檢測,昆侖玉石中含有硒、鋅、銅、鈷、錳等多種微量元素。長期佩玉,對人的健康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逐步被人體吸收,保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確實能夠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
  東南大學生物工程系采用現代技術研究表明:人體本身會產生溫度場、磁場、電場,從而構成一個“生物信息場”。這個“生物信息場”產生的生物波與玉產生一種奇特的光電效應,這種光電效應可以使人“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
  趙汝珍《古玉辨》“豈知此乃精神貫注之結果,并非無理性之言也。蓋古人視玉極重,佩之宛同載祖搬遷。其一舉一動,必特別小心。必視而后動,慮而后行。若是,則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護,必有意外之幸運。因之遂謂舊玉可以護身。”也就是說佩玉者視玉極重,所以精神極其專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會因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運。玉保平安,從精神層面考慮,作為一種信念它反映了人類追求美好的共同愿望,若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加以科學分析確有一定的道理。
  一、產地介紹青海軟玉產于青海省格爾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線一百余公坦克處的高原丘陵地區,至今已開采的礦點大約有三處。當地海拔高度雖高但相對高度差不大,交通較為便利。該地產出的玉料以礦采山料為主,少量山流水(戈壁)料,未見子料。產出地段屬昆侖山脈東緣入青海省部分,西距新疆若羌境約300余公里,與且末、若羌等地產出的和田玉在地質構造背景上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主要商業品種及外觀特征青海軟玉在產出早期,有昆侖白玉、昆侖玉、格爾木玉、青海翠玉(翠綠色品種)等不規范的名稱。依據國家標準《珠寶玉石·名稱》的名稱原則和條款,結合軟玉分類命名的慣例,青海軟玉按其顏色特征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種。商業品與和田基本相同,顏色特征則更為豐富,例如青海軟玉中的翠綠色、煙灰—灰紫色品種在傳統和田玉品中都是罕見或未見的。現將各品種及特征分述如下:
  白玉:青海軟玉的主要品種,也是產量最大的品種,業內有時習慣上稱為“青海白”。呈灰白—蠟白色,半透明,透明度明顯好于和田白玉,質地細潤,產出塊度較大,有少量達到“羊脂白玉”品質。業內人士根據其不同的外觀特征形象地描述為:奶白玉、透水白玉、梨花白、米湯白等品種。青海白玉質地細潤均勻,塊度大,屬上等好料,但其透明度偏高,凝重質感不足,做薄后尤為輕飄。
  青白玉:為淺灰綠—青灰色、淺黃灰色等,顏色淡雅清爽,半透明,質地細膩均勻。透明度明顯大于和田青白玉,水頭足,均勻性好,很受業內人士歡迎。常被形象地稱為:透白青、淡青白、鴨蛋青等。青玉:青灰—深灰綠色,色調較悶暗,半透明和質地常優于和田青玉,水頭足性好,適宜制作大中弄擺件、器皿。做薄后色調轉陽,莊重典雅,聲韻鏗鏘,為質量上乘的青玉。
  煙青玉:淺—中等灰紫色到煙灰色,煙灰色中略帶灰色調。半透明,質地細膩滋潤,有人稱其為紫羅蘭、藕荷玉、烏青玉等。在傳統和田玉品種中罕見。因顏色特征顯著,可以說是青海軟玉的一個標志品種。該品種有呈獨立薄層狀產出的,也有在白玉料邊緣形成黑邊白玉、黑皮料等具產地特征的白玉料。將其歸于青玉類比較合適,可稱為煙青玉,紫色調重的可稱為紫青玉。煙青玉豐富了軟玉的俏色品種,制成品種中的“青蝦”、鴿子(灰雨點)、黑白雙歡(獾)等者很有創意。
  翠青玉:淺翠綠色,其綠色特征似嫩綠色翡翠,與青玉、碧玉的綠色有明顯的不同,這部分綠色軟玉很少單獨產出,而是附于白玉、青白玉原料的一側或形成夾層、團塊分布常與砂狀、斑點狀石也有關。其制成品中有全綠的,也有的在白玉、青白玉雕件上形成俏色,這在以往的和田玉產品中罕見,全綠和俏色產品一時成為玉石收藏的熱點。根據其呈色特點,定名翠青玉比較符合名稱標準。
  糖玉:青海軟玉中也有糖色玉品種,主要為淺黃褐色比較均勻的糖色浸染和斑點狀的黑褐色-黃褐色翳色糖。其糖色要么集中形成黑褐色斑點,要么色太淺,對俏色貢獻不大,對玉質破壞不少,可利用價值較低。
  總結與討論:
  青海軟玉產出是九十年代以來玉石市場上的一件大事。其中青海白玉以其巨大的產量、優良的質地,震動了和田玉的市場。綜合前述的研究結果:
  (一)青海軟玉與和田玉在物質組合、產狀、結構構造特征上基本相同。只是在產出特征、結構、物性的某些方面與和田產軟玉略有區別。
  (二)青海軟玉具有因產地而形成的鑒別特征:
  (1)比較好的透明度;
  (2)灰白—蠟白色、黃灰色的白玉,特征的翠青玉、煙青玉品種;
  (3)比較特征的石花、絮狀綿綹、“水線”、翳狀斑點等內含物特征;
  (4)原料以山料為主,沒有子料,有與產地地理環境有關的原料形態和皮色。
  (三)青海軟玉,尤其是白玉在近幾?珠寶市場低迷的逆境中價格一路上漲,四年來漲幅達300%至500%,具有很高的投資、收藏價值。
  (四)青海產軟玉完全符合和田玉定名的涵義。

 新疆彩玉,自古就享“金玉之邦”美名,在這片富饒又神秘的大地上,地層齊全,構造復雜,巖漿侵入頻繁,各類巖石、礦物應有盡有。大自然賜予的新疆彩玉歷經億萬年滄海桑田而形成,硬度達到七度以上,新疆彩玉色彩之斑斕,色調之明快,堪稱奇絕。
  新疆彩玉石體瑩澈潤滑,石表油脂光澤,形姿變幻,色彩豐富,妙趣天成。顏色有白底套紅或套黃,或通體白色,與和田白玉不分上下。有的五顏六色,色澤繽紛,形態冰清玉潔、亮麗高貴,有的拙樸悠古,憨態可掬,有的溫潤奇姿,氣韻大度;十分惹人喜愛。

貴翠,又稱貴州玉,產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大廠鎮一帶。該石為含綠色高嶺石的細粒石英巖,多呈淡綠色,顏色不均勻,具玻璃光澤,外觀與翡翠有些相似,但多雜質,屬低檔玉料。貴翠因產于貴州而得名,可用于雕琢飾品。
  貴翠主要是由石英組成,其次為高嶺石,含SiO2約87%、Al2O3約6.0%,少量Fe2O3、Cr2O3、TiO2、Na2O、K2O等。有天藍、翠綠、淺綠、灰黃、紅等色,以天藍、翠綠為佳。顯玻璃光澤,微透明。具花崗變晶結構、包含結構、塊狀構造。硬度約7度,密度近2.65-2.70克/立方厘米,拆射率1.54-1.55。

硅孔雀石(chrysocolla),又名鳳凰石,是水合銅硅酸鹽礦物。在很多銅礦地區都存在這種由銅礦分解而成的礦物,這是因為銅礦遇到含二氧化硅的水發生化學變化而產生的。硅孔雀石在自然界中多以皮殼狀、葡萄狀、纖維狀或輻射狀集合體出現,從藍、藍綠到綠色為主,若含有雜質,也會呈現出褐到黑色。
  硅孔雀石為一種次生的含銅礦物,主要產于含銅礦床的氧化帶中,常與孔雀石、藍銅礦、赤銅礦、自然銅共生,此外,也常和玉髓相伴一起出現,為部分藍色或綠色玉髓的重要內含物。硅孔雀石之質優者亦常用作寶石或玉雕材料。
  硅孔雀石多數由黃銅礦、黝銅礦等受堿性硅酸鹽熱溶液作用變化所形成。硬度2-4,比重2-2.24。和孔雀石一樣不透明,玻璃至土狀光澤。與孔雀石的區別除化學成分不同外,顏色比孔雀石淺并近于天藍色,比重和硬度均小于孔雀石,此外,硅孔雀石性脆。
  世界上出產寶石級硅孔雀石的國家有智利、美國、墨西哥、前蘇聯、埃及、扎伊爾、以色列等。中國已在新疆哈密、湖北陽新、廣東陽春、云南個舊等地發現硅孔雀石,其中新疆、云南的硅孔雀石有一部分符合寶玉石的質量要求。

雨花石是一種天然瑪瑙石,主要產于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及儀征市月塘一帶。中國自南北朝以來,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嘯傲煙霞,至唐宋時期達到顛峰,雅史趣事中有關賞石的佳話不勝枚舉,神奇的雨花石更是成為石中珍品,有“石中皇后”之稱。
  雨花石的成分是以二氧化硅為主,其中紅色成分為鐵離子和亞鐵離子。雨花石是石質為瑪瑙、蛋白石、玉髓、石英等的卵石,見于河床、河流階地的沉積物之中,雨花石又分為細石和粗石兩類,細石以瑪瑙為主,石質細膩,顏色艷麗,磨圓度高,晶瑩可愛;粗石質地較粗,以石英或變質巖為主,價值較低。美麗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現各種山水、人物、鳥獸、樹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聯翩,思緒入石,非常漂亮。
  由于雨花石種類繁多,它的成因和化學成分極為復雜。以瑪瑙礫石為例,它來源于原生瑪瑙。一般認為,原生瑪瑙是由巖漿的殘余熱液形成的。這種熱液充填在火山巖如玄武巖、流紋巖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狀不同,或成瑪瑙球,或成瑪瑙脈。經過自然力的作用,原生瑪瑙脫落而出,再經過山洪沖擊,流水搬運,磨成卵石。這就是我們所見到的在礫石層中的雨花瑪瑙石。
  雨花石以其紋奇、色艷的自然美著稱于世。它的圈狀花紋是二氧化硅膠液圍繞火山巖空隙、空腔,由內壁開始,從外向內多層次逐層沉淀而成。在其生長過程中,常常發生帶色離子和化合物的周期擴散。原生瑪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鐵和微量的錳、銅、鋁、鎂等元素及化合物。它們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紅者為鐵,藍者為銅?紫者為錳,黃色半透明為二氧化硅膠體石髓,翡翠色含綠色礦物等等;由于這些色素離子溶入二氧化硅熱液中的種類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現出濃淡、深淺變化萬千的色彩,使雨花石及其艷麗秀美。

也稱金綠玉,知道的人也許不多,但它的兩個具有特殊光學效應的變種貓眼和變石(亞歷山大石)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金綠寶石能形成貓眼和變色效應者十分稀少,因而非常珍貴。
  金綠寶石是一種氧化物,主要化學成分是氧化鋁鈹,化學分子式為BeAl2O4。屬斜方晶系,晶體形態常呈短柱狀、板狀。顏色為棕黃、綠黃、黃綠、黃褐色,透明至不透明,玻璃至油脂光澤,折光率1.746-1.755,二色性明顯,硬度8.5,密度3.71-3.75克/立方厘米,貝殼狀斷口,韌性極好。
  普通的金綠寶石是制作廉價寶石的原料,但變石和金綠貓眼石則是極為珍貴的寶石材料,目前產量稀少,主要產于氣成熱液型礦床和偉晶巖巖脈中,主要產地是斯里蘭卡、巴西及俄羅斯。
  金綠貓眼(Cymophane)
  貓眼石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如蜜黃、褐黃、酒黃、棕黃、黃綠、黃褐、灰綠色等,其中以蜜黃色最為名貴。在所有寶石中,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品種很多,但在國家標準中只有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才能稱為貓眼,其它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都不能直接稱為貓眼。
  貓眼產生的原因:金綠寶石礦物內部存在著大量的細小、密集、平行排列的絲狀金紅石礦物包體,由于金綠寶石與金紅石在折射率上的較大差異,使入射光線經金紅石包體中反射出來,集中成一條光線而形成貓眼,當金綠寶石越不透明,金紅石絲狀包體越密集,則貓眼效應越明顯。
  變石(Alexandrite)(亞歷山大石)
  因變石中含有微量的鉻,使得它對綠光透射最強,對紅光透射次之,對其它光線則強烈的吸收。在白天時,由于陽光的照射,使其透過的綠光最多,故其呈現綠色,一到晚上,當用富含紅光的蠟燭、油燈或鎢絲白熾燈照明時,透射的紅光就特別多,故呈現出紅色,“變石”由此得名。如果變色效應與貓眼效應集于一身,則是極為罕見的寶石,價值極高。

青金石(英文:Lapislazuli),是一種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藍色、藍紫色或藍綠色的寶石。青金石屬方鈉石族礦物,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呈菱形十二面體,集合體呈致密塊狀、粒狀結構,顏色為深藍色、紫藍色、天藍色、綠藍色等。如果含較多的方解石時呈條紋狀白色,含黃鐵礦時就在藍底上呈顯現金色星點,帶有閃光,青金石名字中的“金”由此邇來。青金石呈玻璃光澤和蠟狀光澤,條痕淺藍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5-6,純青金石密度2.38-2.45g/立方厘米,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立方厘米。
  青金石是由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主要存在于硅酸鹽-鎂質矽卡巖中和鈣質矽卡巖中。世界上著名的青金石產地有阿富汗、智利、前蘇聯和加拿大等地,但首推阿富汗。阿富汗所產青金石有著均勻的深藍至天藍色,極細粒的隱晶結構中夾雜微量的黃鐵礦,使其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被阿拉伯穆斯林國家稱之為“瑰寶”。一般來說,顏色深藍純正,無裂紋、質地細膩,無方解石雜質。不含金星(黃鐵礦)或帶有很漂亮的金星的青金石為上品。

鋰輝石(spodumene),單斜輝石族礦物,晶體常呈柱狀,粒狀或板狀。顏色呈灰白、灰綠、紫色或黃色等,硬度6.5-7,密度3.03-3.22g/cm3。成分:鋰鋁硅酸鹽,為一種輝石族礦物。結晶特點:單斜晶系,柱狀晶體,扁平柱狀晶體,常有熔蝕現象,并有明顯的三角形表面印痕。顏色:粉紅色-紫紅色、黃色、綠色、無色等。鋰輝石是一種偉晶巖礦物,產于花崗偉晶巖中,常與水晶、電氣石、綠柱石等伴生。
  鋰輝石作為鋰化學制品原料,廣泛應用于化工、玻璃、陶瓷行業,享有“工業味精”的美譽。著名產地有美國加州、巴西米納斯吉拉斯、馬達加斯加、巴基斯坦、緬甸、我國新疆等地,系輝石族礦物中最重要的寶石礦物,此外,在工業上也用作煉鋰原料。鋰輝石硬度較好,但還是應避免劇烈碰撞,綠色鋰輝石應避免強光暴曬,可能會褪色。

虎眼石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成分,并與數量不等的石棉纖維一起所構成的天然石英質玉石,其質地堅韌,色澤殊異。虎眼石(Tiger’seye)是地殼里的藍石棉或青石棉被二氧化硅膠凝體強烈交代和膠結后所形成的呈棕、褐、黃等色,具絲絹光澤和玻璃光澤的致密堅硬的石英質玉石。它雖然不能像石棉那樣一絲一絲地被分剝開,但仍保留著美麗的花紋和絲絹光澤,這是它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加工成弧面型寶石后,它會出現一條活動的光帶(游帶),乍一看去,活光閃閃,很像貓眼效應,故又有“假貓眼石”之稱。另外它的游彩又很像老虎眼睛那樣靈活閃光,而整個玉石(如弧面型產品)則形如棕色發光的老虎,故稱“虎眼石”或“虎睛石”。
  標準的虎眼石顏色豐富多彩,具有黃、金黃、棕黃、棕、黃褐、褐等色,甚至在同一塊玉石上呈現出兩種、三種或更多顏色。加上其中的石棉纖維常被彎曲、扭轉、割裂,因而總是構成揉皺狀、交錯狀、方塊狀、寬帶狀等圖案。變化殊異,紋彩斑駁。沿石棉纖維常出現特殊的線狀反光,半透明至微透明,折射率約1.544-1.553,硬度6.5,密度2.60-2.89克/立方厘米。質地致密堅韌,可雕性良好。
  虎眼石中常有雜物,如石膏、方解石、黏土等常充填其裂隙、空穴中,構成線狀、帶狀、斑塊異物。有的虎眼石因石棉纖維未被硅化,從而出現“骨”。所有這些都會影響虎眼石的質量。世界上最大的虎眼石礦床分布于南非的德蘭士瓦省,印度、斯里蘭卡、巴西等國也產虎眼石。中國的虎眼石主要發現于河南,另在陜西、安徽等地也有虎眼石發現。

綠柱石的化學組成為Be3Al2[Si6O18],晶體屬六方晶系的環狀結構硅酸鹽礦物。晶體常呈六方柱,柱面上有縱紋,集合體有時呈晶簇或針狀,有時可形成偉晶,長可達5米,重達18噸。多為淺綠色,成分中富含銫時,呈粉紅色,稱為玫瑰綠柱石;含鉻時,呈鮮艷的翠綠色,稱為祖母;含二價鐵時,呈淡藍色,稱為海藍寶石;含三價鐵時,呈黃色,稱為黃綠寶石。玻璃光澤,解理不完全。摩氏硬度7.5-8,比重2.6-2.9。
  綠柱石主要產于花崗偉晶巖中,云英巖及高溫熱液脈中也有產出。綠柱石是煉鈹的主要礦物原料,色澤美麗者是珍貴的寶石,如祖母綠、海藍寶石。

方解石(Calcite),化學組成CaCO3。屬三方晶系的碳酸鹽礦物。晶體常為復三方偏三角面體或菱面體與六面體的聚形,集合體多呈粒狀、塊狀、鐘乳狀、纖維狀及晶簇狀等。通常為無色、乳白色,含雜質則染成各種顏色,有時具暈色,其中無色透明的晶體稱冰洲石,玻璃光澤。摩氏硬度3,比重2.6-2.9,三組完全菱面體解理,故名方解石,性脆。遇冷稀鹽酸劇烈起泡,放出CO2。菱面體完全解理,硬度不大,加稀鹽酸劇烈起泡。方解石是分布最廣的礦物之一,是組成石灰巖和大理巖的主要成分。在石灰巖地區,溶解在溶液中的重碳酸鈣在適宜的條件下沉淀出方解石,形成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等自然景觀。

 陽春孔雀石,又稱銅礦石,古稱綠青、石綠,主產于廣東省陽春市石碌銅礦。該石屬銅礦巖石,質地致密細膩,硬度約5度左右,含銅57.5%;有翠綠、墨綠、粉綠、天藍等色;紋理有色帶相間的同心紋、束狀放射花紋、平絨環光圈花紋等,呈隱晶質集合體狀,不透明,顯玻璃和絲絹光澤;形態結構有葡萄狀、鐘乳狀、皮殼狀、絲絨狀、晶簇狀等,以葡萄鐘乳狀為多見;天然造型似山水森林、群巒疊翠、奇峰異洞或鳥獸人物等形狀。
  孔雀石屬單斜晶系,晶體形態通常呈柱狀或針狀;由含銅礦物質受碳酸及水相互作用而成,遇鹽酸會起反應并易溶解;產于銅的硫化物礦床氧化帶,常與其它含銅礦物共生;其艷麗的綠色和斑紋與孔雀尾羽極為相似,故而得名。陽春孔雀石結晶完美,色彩絢麗,姿態奇特。有的呈筍、柱形,常兼翠綠、粉綠、天藍等色于一石,美麗異常;還有的內空外堅,多姿多彩;其中葡萄狀結構的孔雀石,質地細膩且最堅硬,表面滑潤而有光澤,少見絨毛,為觀賞石之佳品。

香花石是中國地質學家發現的第一種世界新礦物,以發現地湖南省香花嶺而命名,中國香花嶺獨有,儲量稀少,類同動物類的大熊貓,被譽為“國寶”。香花石的發現,是中國地質學史和礦物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香花石含鋰鈹等稀有貴重金屬,產于湖南泥盆系石灰巖與花崗接觸帶?含Be綠色和白色條紋巖中,香花石晶體產于白色條紋巖中的黑鱗云母脈內,與鋰鈹石、塔非石、尼日利亞石、金綠寶石、螢石等共生。香花石屬等軸晶系,晶體結構相當特別。香花石晶體形態為五角三四面體晶類,晶體呈粒狀,屬微細晶體,直徑達5毫米以上的為較大晶體,已知最大晶體直徑達12毫米,該標本現藏于中國地質博物館。香花石的成因非常復雜,仍為不解之迷,其僅存于香花嶺數百平方米范圍的地表層內,因該區域伴生鎢錫等有色金屬,近十余年來,該區域已被個體非法采礦完全破壞,國寶香花石已瀕臨絕跡!
  陽春孔雀石的蘊藏量為全國最多,礦藏分布在春城、馬水、永寧、潭水等10多個鄉鎮,最大儲區是馬水鎮的石碌、鸚鵡嶺等地;形質亦優于其他產地,其結晶完美、形態多變,造形千姿百態、格調高雅,色澤艷麗、斑斕奪目,各種顏色永不更褪,有作為觀賞石的明顯特點,也可制作國畫顏料;尤其產于石碌銅礦的孔雀石貓眼石,此石中間有一道深綠色的斑紋酷似貓眼,貓眼球中的橫線炯炯有神,且變換位置則有不同的視覺效果,極為罕見。
  陽春孔雀石是礦物結晶體,常與礦泥中共生,且要挖掘到地下深處才能得到,由于用爆破采礦,結構完整、能四面觀賞的孔雀石較罕見珍貴。陽春孔雀石有天然翠綠的色彩、神韻絕妙的造型,作為廳室擺設或礦物標本,具有極高的收藏和欣賞價值。

  水硅鈣,纖水硅鈣石(Okenite),是以德國自然史學家LorenzOken的名字來命名的。晶體呈針狀或扁平的刀鋒狀,常以輻射狀的球形集合體出現。顏色有白色、黃色或藍綠色,透明到半透明,具珍珠光澤,加熱后會轉換成副硅灰石,在酸中會溶成凝膠狀。一般產于玄武巖的晶洞和裂縫中,硬度約5。比重約為2.3,呈類似棉花球的形狀聚合一起,并常與魚眼石、方解石、葡萄石及沸石類等礦物共生。世界著名產地有印度、格陵蘭、智利和愛爾蘭。

雄黃的化學成分是AsS,晶體屬單斜晶系的硫化物礦物,又名雞冠石。單晶體通常細小,呈短柱狀,少見,一般以粒狀或塊狀集合體產出。長期暴露于日光下會變為粉末狀。板狀解理良好。雄黃常呈橘紅色,條痕呈淡橘紅色,與辰砂相似,但辰砂的條痕顏色鮮紅,呈油脂光澤。摩氏硬度低,為1.5-2,比重3.48。
  雄黃與雌黃、辰砂和輝銻礦緊密共生于低溫熱液礦床中,常與雌黃共生。桔紅色,透明到半透明的雄黃晶體,顯得艷麗、富貴,其柱狀晶體長短參差,粗細相伴,多方向生長,勢態奇特,再襯上白色方解石等共生礦物,絢麗多彩,構成整體自然美。要注意雄黃晶體免受風化。
  雄黃與雌黃是提取砷及制造砷化物的主要礦物原料。雄黃是中國傳統中藥材,具殺菌、解毒功效。民間用它做雄黃酒,在端午節時飲用。
  我國發現的最大雄黃晶體,產于湖南石門,長8厘米,寬5.4厘米,高3.5厘米,重255克,為世界罕見,現收藏于北京大學地質陳列館內。雄黃的主要產地有美國、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國。中國湖南慈利和石門交界的牌峪是世界雄黃產地之最。

   黃鐵礦因其淺黃銅的顏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誤認為是黃金,故又稱為“愚人金”。黃鐵礦是鐵的二硫化物。純黃鐵礦中含有46.67%的鐵和53.33%的硫。一般將黃鐵礦作為生產硫磺和硫酸的原料,而不是用作提煉鐵的原料,因為提煉鐵有更好的鐵礦石。黃鐵礦分布廣泛,在很多礦石和巖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見到它們的影子。一般為黃銅色立方體樣子。黃鐵礦風化后會變成褐鐵礦或黃鉀鐵礬。
  黃鐵礦化學成分是FeS2,晶體屬等軸晶系的硫化物礦物。成分中通常含鈷、鎳和硒,具有NaCl型晶體結構。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體、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及其聚形。立方體晶面上有與晶棱平行的條紋,各晶面上的條紋相互垂直。集合體呈致密塊狀、粒狀或結核狀。淺黃(銅黃)色,條痕綠黑色,強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參差狀斷口。摩氏硬度較大,達6-6.5,小刀刻不動。比重4.9―5.2。在地表條件下易風化為褐鐵礦。
  黃鐵礦是分布最廣泛的硫化物礦物,在各類巖石中都可出現。黃鐵礦是提取硫和制造硫酸的主要原料,它還是一種非常廉價的古寶石。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公元1837—1901年),人們都喜歡飾用這種具有特殊形態和觀賞價值的寶石。它除了用于磨制寶石外,還可以做珠寶玉器和其它工藝品的底座。世界著名產地有西班牙里奧廷托、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國。中國黃鐵礦的儲量居世界前列,著名產地有廣東英德和云浮、安徽馬鞍山、甘肅白銀等。

葡萄瑪瑙石,產于內蒙古阿拉善盟蘇宏圖一帶。該石堅硬如玉,摩氏硬度為6.5至7度,晶瑩剔透,色彩絢麗,呈淺紅至深紫等色,半透明,造型奇特。石上通體滿布色彩斑讕、大小不一、渾然天成的珠狀瑪瑙小球,互相堆積,流珠掛玉,故得此名。
  葡萄瑪瑙石的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形成于火山口附近的大型空洞中,硅膠熱液無法充滿整個空間,即以某一質點如砂粒、泥塊、水滴凝聚成珠狀球狀或水滴狀,后來者附著于先期形成的珠體上,或懸于洞頂,或長于洞底,或掛于洞壁,越長越大。在此后漫長的歲月里,巖洞被粘土所充填,因此葡萄瑪瑙多埋于泥中,亦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葡萄瑪瑙石是內蒙的獨特石種,由于形成條件十分苛刻,再加上過多的開采,現已較難尋覓。

青田縣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東與溫州市相連,南接瑞安市、文成縣,西毗連景寧縣、麗水市,北鄰縉云縣。青田石雕因取石料于浙西南山區青田縣所產的優質葉臘石而獲其名。作為“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石,質地溫潤、脆軟相宜、色彩豐富、花紋奇特,既是篆刻藝術的最佳印材,又是石雕藝術的理想石料。
  青田石雕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發端于距今1700多年的六朝(公元222—589年)。青田石雕因材施藝、因色取巧,雕刻技藝極為精湛,尤以鏤雕技藝見長;雕刻題材廣泛,魚蟲花鳥、山水人物均精雕細刻、神形兼備;表現手法多樣,圓雕、鏤雕、高淺浮雕、線刻交替使用,堪稱中國工藝石雕之精典,也因此被國家文化部等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和“中國石雕之鄉”。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基調寫實而尚意,精妙而大器,細膩而見難度,抓形而見神采。嫻熟而不同凡響的相石、開坯、雕琢、封蠟、潤色等雕刻工序,使青田石雕獨具藝術魅力,歷史上備受文人學士所厚愛,在近代也是中國最早走出國門進入歐美的中國傳統工藝雕刻品。青田石雕不僅文化積淀深厚,而且對中國印學、石雕史研究等方面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2005年,青田石雕被省政府列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保護名錄。

三江紅碧玉,也叫三江彩卵,產于廣西桂北地區的三江縣境內,那里奇山異水,風光秀麗,大自然造化之奇石質地堅硬,光滑細膩,圖紋清晰。猶其是紅彩石,鮮紅如血,光彩照人。
  三江紅碧玉屬碧玉巖類,石質堅硬細密,硬度為6.5~7度,表面潤澤光滑;以黃、紅、紫為主色調,或流光溢彩,或古色古香,有豐富的紅、青、黃、白、紫、黑等諸色彩,有的五色斑斕,有的則青紅交雜,黃白紛紜,純黑如漆者石質堅而膩滑,泛著黑光;石表圖紋有“平紋“與”凸紋“之分;石形大多呈不規則狀,真正成圓形或橢圓形的不多,有些則具象形,似熊貓、猴頭、企鵝等,姿態樸厚可愛。
  三江紅碧玉質地堅韌頑拙,色彩斑斕、艷麗,有鮮紅、鐵黑、艷紫、紫紅、黃、棕、褐等多種色調,紅彩卵石有全紅、花紅、紫紅、斑紋紅等,紫彩卵石則有紅紫、花紫、灰紫等;造型奇特多變,有的似景觀,有的為象形,有的石中斑紋構成圖案或浮雕。品類豐富,以碧玉質彩卵石為佳。有鮮紅、朱紅、棗紅、紫紅、淺紅、青紅、褐紅、橙紅等色調,石中紅彩常構成各種圖紋,有的石體全紅,鮮艷華麗,如旭日東升;有的紅色呈片狀分布,似巖漿噴涌、萬仞紅崖;有的石品上部顯紅色,韻味獨特,似青山夕陽、紅霞當頂;有的紅色呈曲紋、云朵或帶狀,呈現出滿堂紅、海上日出等意境;有的紅彩中間金黃色的碧玉或黃玉蠟脈紋;還有的以黃、棕、褐、紫、青藍、純黑為底色上顯紅紋,顯得高雅莊重。

馬達加斯加菊石(MadagascarAmmonite)化石。菊石最早出現于古生代的泥盆紀初期,中生代達到繁盛,到了白堊紀末跟恐龍一同絕滅。
  馬達加斯加菊石的主要產地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馬哈贊加省(Mahajanga)的米欽祖(Mitsinjo),地層時代主要是晚侏羅世的牛津期(Oxfordian一億五千萬年前)和早白堊世的阿爾布期(Albian一億年前)。
  菊石由鸚鵡螺演變而來,屬頭足動物,即運動器官生長在頭部的一類軟件動物。菊石有一堅硬的外殼,形狀跟鸚鵡螺殼極為相似。此菊石尺寸較大,表面布滿漂亮的花紋,瑰麗多彩,令人愛不釋手。
  南丹鐵隕石
  隕石分類:鐵隕石(Ironmeteorites)IAB
  墜落時間:1616年6月7日
  發現時間:1958年
  發現總重:大于9500公斤
  發現地點:北緯25°6’N,東經107°42’E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里湖-瑤寨鄉
  南丹隕石墜落在一個8公里寬的條帶內,西北斜向穿過里湖和瑤寨鄉之間27、8公里長的區域。
  成分組成:南丹鐵隕石是太陽系中已有46億年的星際碎物,平均化學組成為92.35%的鐵鎳與6.96%的少量碳、銅、鈷、硅、硫、磷、鉻、鎵、鍺等其他微量元素。在南丹鐵隕石中包含了一些稀有礦物,主要是鐵紋石Iron(var:kamacite)和鎳紋石Taenite,其次為隕硫鐵Troilite、合紋石Plessite、磷鐵鎳隕石Schreibersite、方晶石墨Graphite(var:cliftonite)、四方纖鐵礦Akaganéite、自然鐵Sideroferrite、隕磷堿錳鎂石Schreibersite(var:dyslytite)和隕氯鐵Lawrencite。
  呂梁石,產于江蘇省徐州市東南約25公里的銅山縣呂梁鄉山區。該石主要成分為泥灰巖、灰巖。大約形成于?旦紀,由泥巖及海藻等低等植物復合組成其獨特的壘塊形態,受自然風化后形成不規則且排列有序的豎型洞穴。石表粘附有一層古色古香的黃土顏色,并滲透其紋理,色彩與洞穴相互層疊,清晰易見。呂梁石形色渾厚,蒼古奇崛,有山石的棱角和水石的圓潤,融剛柔于一體,是較為獨特的石種。
  呂梁石石質細膩,膚滑如玉,溫潤可人,扣之無聲。石體大的數米,小的寸許。外觀以黃色為主,黑、綠、紅等色點綴其間;一般為黃黑相間,黑的是巖石本體,黃的是牢牢附著在巖石上的極細泥沙;帶有紅色、紫色者屬稀少品種,若再具一定形狀則為珍品。造型以象形和景觀為主,象形者為柱狀構造組成的壘塊形態,似人物、動物、葫蘆等;似景觀者多呈層狀,構造形態往往成柱狀隆起,百態千姿,最為可觀,構成如船、樓、古堡、石窟狀等,一般為二至四層,多的達七、八層,每層帶石窟皆呈透狀,幽洞排列有序,恰似千年古堡或敦煌石窟,其石窟多呈黑色,其余為黃色,窟的直徑有三至五厘米。似山形者,呈峰、崖、凹壁、石檐等狀,怪模怪樣,峰崖高低錯落、遠近變化自然。其避雨石,石體一側向外伸出,下能避雨,故名,亦俊險無比,如神仙閑居,靈氣橫生。

呂梁石產地一帶山區系古代泗水與黃河匯流之處。呂梁石千奇百怪的形狀,是由驚濤濁浪千百年來不斷地沖刷侵蝕而形成的,蘊藏在呂梁的虎頭山、牛山、霧山、大黑山、瘸山、花山、鵝山、紅山等諸山峰上。白樓、圣窩、三黃、蕭莊等村莊均有石農采石,尤以白樓、圣窩二村為多,始采已十幾年。石農采石多在十一月底至來年清明的農閑季節,有的深翻自家土地尋覓,有的進山挖掘。呂梁石不如靈璧石細密堅實,裸露于地表的大多風化厲害,石質較疏松,于地下一、二米或更深處挖出的,質地則相對較好。呂梁石采回后,需先清理、剔除附著在石頭表面和洞穴中的泥沙,有的要用清水反復刷洗,直至顯露出原本石質,方可配座欣賞。

磁鐵礦的化學成分為Fe3O4,晶體屬等軸晶系的氧化物礦物,晶體常呈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集合體呈粒狀或塊狀。完好單晶形呈八面體或菱形十二面體,呈菱形十二面體時,菱形面上常有平行該晶面長對角線方向的條紋。集合體為致密塊狀或粒狀。顏色為鐵黑色,條痕呈黑色,金屬光澤或半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摩氏硬度5.5-6,比重4.8-5.3。因為它具有強磁性,中國古代又稱為慈石、磁石、玄石。是礦物中磁性最強的,能被永久磁鐵吸引,中國古代的指南針"司南"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制成的。氧化后變為赤鐵礦或褐鐵礦。
  磁鐵礦分布廣,有多種成因。生于變質礦床和內生礦床中,巖漿成因礦床以瑞典基魯納為典型;火山作用有關的礦漿直接形成的以智利拉克鐵礦為典型;接觸變質形成的鐵礦以中國大冶鐵礦為典型;含鐵沉積巖層經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鐵礦,品位低規模大,俄羅斯、北美、巴西、澳大利亞和中國遼寧鞍山等地都有大量產出。磁鐵礦是煉鐵的主要礦物原料,也是傳統的中藥材。
  [物理性質]黑色,條痕黑色。半金屬至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
  [鑒定特征]八面體晶形,黑色,條痕黑色,無解理,強磁性。以此可與相似礦物鉻鐵礦、黑鎢礦、黑錳礦等區別。
  [工業應用]為最重要和最常見的鐵礦石礦物。鈦磁鐵礦、釩鈦磁鐵礦同時亦為鈦、釩的重要礦石礦物。富含Ti、V、Ni、Co等元素時可綜合利用。
  藥用磁鐵礦名磁石,別名玄石、慈石、靈磁石、吸鐵石、吸針石。功效:潛陽安神;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磁鐵礦分布廣,有多種成因。瑞典基魯納是典型的巖漿礦床。智利的拉科鐵礦是由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礦漿直接形成的。接觸變質形成的鐵礦可以中國大冶鐵礦為例。由沉積的含鐵巖層經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鐵礦(如中國鞍山一帶的鐵礦),以磁鐵礦和赤鐵礦為主,規模很大,但品位較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鐵礦來源。前蘇聯、北美、巴西、澳大利亞都有特大型的此種鐵礦。磁鐵礦因比重大,并有抵抗風化的能力,所以在河床或濱海砂中也能富集。遭受氧化后能轉變為赤鐵礦;若保留原有的外形,即稱為假象赤鐵礦。
  磁鐵礦的化學成分為Fe3O4,晶體屬等軸晶系的氧化物礦物,晶體常呈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集合體呈粒狀或塊狀。完好單晶形呈八面體或菱形十二面體,呈菱形十二面體時,菱形面上常有平行該晶面長對角線方向的條紋。集合體為致密塊狀或粒狀。顏色為鐵黑色,條痕呈黑色,金屬光澤或半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摩氏硬度5.5-6,比重4.8-5.3。因為它具有強磁性,中國古代又稱為慈石、磁石、玄石。是礦物中磁性最強的,能被永久磁鐵吸引,中國古代的指南針"司南"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制成的。氧化后變為赤鐵礦或褐鐵礦。
  磁鐵礦分布廣,有多種成因。生于變質礦床和內生礦床中,巖漿成因礦床以瑞典基魯納為典型;火山作用有關的礦漿直接形成的以智利拉克鐵礦為典型;接觸變質形成的鐵礦以中國大冶鐵礦為典型;含鐵沉積巖層經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鐵礦,品位低規模大,俄羅斯、北美、巴西、澳大利亞和中國遼寧鞍山等地都有大量產出。磁鐵礦是煉鐵的主要礦物原料,也是傳統的中藥材。
  [物理性質]黑色,條痕黑色。半金屬至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
  [鑒定特征]八面體晶形,黑色,條痕黑色,無解理,強磁性。以此可與相似礦物鉻鐵礦、黑鎢礦、黑錳礦等區別。
  [工業應用]為最重要和最常見的鐵礦石礦物。鈦磁鐵礦、釩鈦磁鐵礦同時亦為鈦、釩的重要礦石礦物。富含Ti、V、Ni、Co等元素時可綜合利用。
  藥用磁鐵礦名磁石,別名玄石、慈石、靈磁石、吸鐵石、吸針石。功效:潛陽安神;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磁鐵礦分布廣,有多種成因。瑞典基魯納是典型的巖漿礦床。智利的拉科鐵礦是由與火山作用有關的礦漿直接形成的。接觸變質形成的鐵礦可以中國大冶鐵礦為例。由沉積的含鐵巖層經區域變質作用形成的鐵礦(如中國鞍山一帶的鐵礦),以磁鐵礦和赤鐵礦為主,規模很大,但品位較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鐵礦來源。前蘇聯、北美、巴西、澳大利亞都有特大型的此種鐵礦。磁鐵礦因比重大,并有抵抗風化的能力,所以在河床或濱海砂中也能富集。遭受氧化后能轉變為赤鐵礦;若保留原有的外形,即稱為假象赤鐵礦。

 湖南湘西、貴州銅仁為我國辰砂(硫化汞)的主要產區,在礦井中,偶能發現辰砂滲透進硅化凝灰巖或硅質巖的礦石,主要成份為SiO2,硬度為7。這兩塊毛料即產自湖南湘西辰砂礦井,雖然帶血的毛石偶能遇到,但類似如此血量充沛的毛石卻很少見。產于貴州銅仁地區的此類石種被貴州賞石界命名為貴州雞血石,因而產于湖南湘西地區的也被稱為湖南雞血石。
  自然界里,紅色的石頭很多,不少也被石友稱之為某某雞血石,這是缺乏科學依據的。這些石種多因含有鐵的氧化物而呈現紅色,與傳統雞血石并無可比性。礦物學的定義是:雞血石含有辰砂、石英、方解石、輝銻礦、地開石、高嶺石、白云石等礦物,產地不同,質地成分也不同,但都離不開硫化汞成分。傳統的雞血石因其含有辰砂(HgS)而呈現鮮紅色彩,所以,不含有辰砂的紅色石頭,實際上與雞血石是沒有關系的。
  傳統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分為凍地、軟地、剛地和硬地四大類。其中硬地雞血石主要成份為SiO2,硬度為7。從礦物成分來看,湖南雞血石、貴州雞血石及吉林朱砂玉均與之類似。當然,和傳統硬地雞血石一樣,由于硬度過大,難以入刀,并不適合制作印章,更適合制作雕件或飾品。
  雞血石血量越多越珍貴,少于10%者為一般,少于30%為中檔,大于30%者為高檔,大于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珍貴難得,而90%以上稱為“大紅袍”,為稀世珍品。這兩塊湖南雞血石毛石血量充沛,血色鮮活,比較罕見。

沙漠玫瑰是生長在沙漠低洼處石膏的結晶體,它的外形酷似玫瑰又生長在沙漠中故稱之為沙漠玫瑰。按其生長形態可分單體、聯體、枝狀、叢狀。大小,單體直徑一般在1.5-10cm,聯體在10-50cm或更大。它是天然石頭中為數不多的象花礦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由于沙漠中獨特的氣候條件才生長出這獨特的沙漠之花——沙漠玫瑰,它外形酷似怒放的玫瑰花束。在沙漠地區,玫瑰不易生存,所以當地青年在情人節時多送沙漠玫瑰石代替。
  沙漠玫瑰。因其形成的地理條件特殊而產量稀少。沙漠玫瑰形狀如盛開的玫瑰,千姿百態,瑰麗神奇。而其中花形酷似玫瑰,完整的展現花卉特征的沙漠玫瑰更是鳳毛麟角。沙漠玫瑰石的硬度極低,只有2度,質地容易損壞,美國、墨西哥、摩洛哥及中國等國的沙漠地帶均出產。
  沙漠玫瑰因開采困難,產量稀少,形狀奇特,所以在天然奇石市場上占有特殊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它有一瓣瓣玫瑰石瓣逼真地開放著,是細沙在幾千萬年甚至幾萬萬年的風雨雕塑中風化而形成的。其中還有零星的細沙鑲嵌在花瓣的中間。它沒有玫瑰花的葉和刺,只有花朵默默地開放在荒漠中,但它永遠不會枯萎,也不會凋零。
  傳說在浩翰的戈壁沙漠里,有一種生長了千萬年的石頭。它是一種植物的結晶體。這種植物的種子天生成對,開花后根莖相連,花如玫瑰;如果其中一株死亡,另一株也不再開花,并且慢慢枯萎……無數年后它們的軀體與沙子結晶成一種奇特的花朵,沒有生命但永不調謝,這就是象征恒久愛情的“沙漠玫瑰”。

 鐵膽石產于云南,因此又稱之為云南鐵膽石,云南鐵膽石形成于距今2.5億年至5.4億年的寒武紀早期。科學名稱叫做結核石,它是在地殼中的沉積物沉積或堆積之后的一個漫長的成巖過程中所進行的物以類聚的化學作用下,由某種或幾種礦物質聚集而生長成的球狀、連球狀或不規則狀礦物團塊。云南鐵膽石其形狀以圓形和橢圓形居多,此外還有壺形、壇形、罐形、帽形、果形、沙鍋形、鐵餅形、車輪形、飛碟形、碗碟形、葫蘆形、啞鈴形、花生形、香爐形、三連體、多聯體以及動植物形體等,石體表層散布的硫化鐵黃色晶體,以及晶體所構成的圖案,光芒四射,璀璨奪目。石體的黑色幽深微秒,高遠莫測;黃色金屬附著物則像是黃金鑄成的浮雕,富麗堂皇,又似天公寫意的手筆,賞心悅目。
  觀賞石的顏色在同類石種中常以吉祥的暖色調為上品,云南鐵膽石卻出人意料的以富麗堂皇的金黃色先聲奪人,由于石膽上的金黃色硫化鐵金屬光澤與黑色的石體對比度強烈,視角沖擊力較大。在當今的賞石王國中,云南鐵膽石較好的具備了科學性、觀賞性和趣味性的美石。它符合東方人的賞石觀,同時也符合西方人的賞石觀,是東西方賞石文化的完美結合體。云南鐵膽石是最近幾年來才新興的一個石種,很多人對此還知之甚少。而且只在云南省的東川、會澤、宜良等少數地方出產,產量十分有限。

各種礦石(礦物晶)圖片賞析

巴林雞血石

 雞血石

:“雞血石”是中國特有的珍貴石種,一般用于印章。雞血石最早于明代初期發現于浙江昌化,后為清代所重視。如乾隆下江南,天目山禪源寺主持曾獻一方昌化石,后制成“乾隆之寶”印,現藏于故宮博物院。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來總理將昌化雞血石印章一對作為國禮饋贈田中首相,昌化雞血石在日本名聲大振,并很快波及港、臺和東南亞,至今銷售勢頭不減。雞血石的另一產地是內蒙古巴林,巴林石的開發始于民國之初,至今已近百年。

褐鐵礦

“褐鐵礦”一詞并不是礦物的種名,通常是針鐵礦、水針鐵礦的統稱。因為這些礦物顆粒細小,難于區分,故統稱為“褐鐵礦”。由于它屬于含鐵礦物的風化產物(Fe2O3·nH2O),成分不純,水的含量變化也很大。通常呈黃褐至褐黑色,條痕為黃褐色,半金屬光澤,塊狀、鐘乳狀、葡萄狀、疏松多孔狀或粉末狀,也常呈結核狀或黃鐵礦晶形的假象出現。硬度隨礦物形態而異,無磁性。褐鐵礦是氧化條件下極為普遍的次生物質,在硫化礦床氧化帶中常構成紅色的“鐵帽”,可作為找礦的標志。褐鐵礦的含鐵量雖低于磁鐵礦和赤鐵礦,但因它較疏松,易于冶煉,所以也是重要的鐵礦石。世界著名礦產地是法國的洛林、德國的巴伐利亞、瑞典等地。

方鉛礦晶體

方解石

多色性電氣石

菊花石

菊花石菊花石是一種硅質呈放射狀球形集合體,生成于約2.5億年前棲霞淺海相沉積的泥灰巖層中,產于湖南瀏陽,清乾隆年間被一位手工藝人采集房屋基石時發現,因其具有白色菊花狀花紋而得名。使人詫異的是,遠古造就的石菊花與大自然的菊花何等相似。它花形繁多,竹葉菊、貴妃臉、蟹爪菊,一應俱全。而現在,菊花石雕已成中國著名三大石雕之一。

孔雀石

 孔雀石顏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點,中國古代稱為“綠青”、“石綠”或“青瑯玕”,是一種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是含銅的碳酸鹽礦物,化學成分為Cu2[CO3](OH)2,CuO71.9%,CO219.9%,H2O8.15%。屬單斜晶系。晶體形態常呈柱狀或針狀,十分稀少,通常呈隱晶鐘乳狀、塊狀、皮殼狀、結核狀和纖維狀集合體。具同心層狀、纖維放射狀結構。有綠、孔雀綠、暗綠色等。常有紋帶,絲絹光澤或玻璃光澤,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雙折射率0.25,多色性為無色-黃綠-暗綠。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貝殼狀至參差狀斷口。遇鹽酸起反應,并且容易溶解。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開采了蘇伊士和西奈之間的礦山,利用孔雀石作為兒童的護身符,驅除邪惡的靈魂。在德國,人們認為佩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脅。中國公元前十三世紀殷代已有孔雀石石簪工藝品。
  孔雀石具有鮮艷的微藍綠色,是礦物中最吸引人的裝飾材料之一。

鋰輝石

中沸石

艾葉綠

辰砂

孔雀石

硫黃

壽山石(田黃凍)

田黃石被稱為印石之冠,是中國特有的名貴雕刻石材,素有“易金三倍”之說。
  田黃原產于沿福建壽山水田、砂土中,礦物成分為地開石,硬度多在2.6左右,密度在2.5—2.7之間,以2.62居多。原石多為自然形卵狀獨石,形似和田仔玉。據傳,石塊經溪水長期洗刷,石質逐漸變色而出現蘿卜紋,呈黃色者稱為田黃;白色者稱為田白,產量極少,故顯珍貴。田黃石細膩溫潤,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狀,蘿卜紋明顯,新出田黃的表面帶石皮者較多,間有格紋,這些都是田黃的重要特征。
  另外,浙江臨安昌化所產黃石也被稱作田黃,稱昌化田黃。

自然銅

祖母綠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注明授權來源,任何轉載需獲得來源方的許可!若未特別注明出處,本文版權屬于中國石材網,未經許可,謝絕轉載!如有侵權,請立即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做相關處理!
2.轉載其它媒體的文章,我們會盡可能注明出處,但不排除來源不明的情況。網站刊登文章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APP
  微信
  客服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宁河县| 噶尔县| 嘉定区| 建德市| 射阳县| 南城县| 休宁县| 宝山区| 乐业县| 石柱| 海城市| 遂川县| 彭水| 眉山市| 同德县| 藁城市| 闻喜县| 阆中市| 青州市| 威宁| 南靖县| 伊金霍洛旗| 长春市| 保靖县| 准格尔旗| 澄城县| 渝中区| 揭东县| 邵阳市| 南投县| 永州市| 襄城县| 台江县| 秀山| 高唐县| 曲周县| 博湖县| 宜宾县| 琼结县|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