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賀州:構筑產業鏈打造碳酸鈣產業,吃干榨凈大理石資源
前言:賀州平桂管理區有著得天獨厚的石材資源,大理石、花崗巖等石材儲藏量達60多億立方米。目前,賀州正積極謀劃發展好這一特色優勢產業,認真規劃建設好平(桂)西(灣)旺(高)工業園區,使之連成一片,打造成上規模的石材產業區,為全市財政收入和經濟增長作貢獻;生態新城對城市發展重心的調整、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規模的擴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大手筆規劃、高標準建設,推動城市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相融合。
中國石材業界有個響亮的石材品種,叫“廣西白”。“廣西白”產自廣西賀州。追溯賀州石材產業的發展歷史,幾乎和廣東的云浮市一樣悠久,而且,大理石儲量遠大于云浮市。賀州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大理石礦產資源,遺憾的是,今天的云浮已是享譽世界的“石材之都”,而這個小城的石材產業卻仍不為人熟知。
為什么“跑”不過云浮呢?如今,賀州人在自問中升華了理念:不再跟著云浮“靠石致富”,而是升華為“以石創新”,發展循環產業鏈。
“我們正構筑一個產業鏈,打造碳酸鈣產業,以實現對大理石資源吃干榨凈。”賀州市委書記趙德明說。
碳酸鈣產業為賀州的石材產業標注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并立即迸發出驚人的潛力。今年,該市已引進碳酸鈣項目53個,總投資130.8億元。其中,已入園開建項目34個,總投資59.3億元,全部項目整體進展順利,7個項目預計年內建成投產。
“以前不敢奢望‘百億’,現在策馬奔向‘千億’。”與賀州人再談起石頭,他們底氣足了。
1
云浮上“天”賀州看
5年前,記者曾踏訪賀州石材產業集中地—平桂管理區。從石材開掘到石材產品加工,賀州市70%左右的石材企業集中在這里。
賀州市順路石材有限公司是這里最大的石材企業,有員工80多人,擁有大型數控串珠繩鋸、自動仿形石線生產線等現代化工具。公司負責人之一左先生幾乎見證了當地石材產業的發展史。
“從人背馬扛,到自動化操作,賀州石材業與云浮市石材業幾乎同時起步于改革開放之初。”左先生說。
上個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左先生一家沒有分到好的田地卻分到了礦山。“滿山的石頭,不能啃,也不能吃。”左先生說,“那時候,人們想得更多的是田里能產多少稻子,能收多少油茶,對石材還不是一個特別熟悉的概念。”
1992年前后,賀州市平桂區西灣附近已有人開始采掘石材,并且很快致富,于是,從者如云,一場肩背馬扛的石材開發熱在賀州掀起。左先生兄弟也從石頭山中看到了“點石成金”的希望。
“當時開采大理石不需要過多的技術,有鋼鋸,有力氣就能上陣。”左先生回憶,“那時候沒鏟車,靠人推斗車,鋸下一塊石頭,要30多個人用繩子拉。”
歷經近30年,左先生兄弟經營的順路石材有限公司已成當地最大石材企業。
“現代化設備,十年前干一年的業務,現在一天就能完成。”左先生說。
然而,在賀州市石材產業轟轟烈烈起步時,比賀州稍早的廣東云浮已平步青云。
僅在1992、1993兩年間,廣東云浮石材企業迅猛發展,增至2260多家,形成了年產板材850多萬平方米,石材石粉70萬噸的生產能力,石材工業年總產值達10億多元。
1992年,因石材興,云浮的經濟總量在廣東全省50多個山區縣中獨占鰲頭,率先建立縣級市。在“建市效應”的帶動下,云浮石業更上一層樓,石廠星羅棋布,多達4000多家,驚現蔚為壯觀的“百里石材走廊”。
由此,云浮坐上了廣東省石料建材的第一把交椅,同時也成為全國四大石材基地之一。
而即便到目前,賀州石材企業才有344家,能稱得上大企業的寥寥無幾。而目前的云浮,已幾乎沒有石材資源可供開采,但僅靠石材貿易,每年的產值仍高居百億之上。
2
“百億工程”曾奢望
時任賀州市市長的白希在一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會議上不無感嘆地說:“廣東云浮大理石都快開采完了,可石材業年產值仍可達百億元,賀州石材資源遠勝于云浮,但目前石材業產值尚不足30個億,這實在值得思考。”據此,賀州市高層呼吁:要尋找原因,把賀州石材業打造成廣西的“百億工程”。
但私下有人悲觀地認為:“單純靠石材產業不敢奢望百億,畢竟像云浮那樣的機遇少了。”
事實的確如此。
一位業內人士不無感嘆地說:“賀州板材加工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很小,全市340多家企業只有9家年銷售收入在500萬以上。其余330多家都是家庭作坊式經營,企業的組織形式以個體經營為主,絕大多數固定資產投資額在50萬元以下。由于資源開采權分散,加工規模偏小,而且現在國內石材產業正在走下坡路,低端石材產業尤其沒有市場。”
與賀州相反,云浮從一開始著手石材產業,即在技術上花了大本錢。同時,當地自主開發的石材開采、加工機械,更是助推當地石材產業平步青云。目前,云浮市除石材出名外,當地制造的各種石材鋸、切、磨等機械設備,暢銷國內外市場。
單純的石材業越走路子越窄,30年后的今天,賀州即便跟著云浮的腳步跑,也不可能成為第二個云浮。
此外,在銷售市場上賀州也無法擺脫云浮,“賀州白”走俏市場不得不依附于云浮。
“我們的白色大理石板遠銷美國、印度等地,但遺憾的是卻很少有外商直接到我們這里訂貨。”記者在平桂管理區采訪,不少經營者如是說。而在廣東云浮市云安縣石城鎮,專門開設了“白石一條街”,之所以被稱為“白石一條街”,是因為街道兩旁的120多家石材加工、銷售的大理石全部為產自賀州的白色大理石。目前,在整個云浮市加工、經營“賀州白”大理石的廠家多達150多家,許多國外客商訂購賀州白色大理石板,大都是在云浮采購,而云浮的客商則到賀州訂購原料。
賀州市石材協會一位會員嘆息說:“上規模、有品牌的石材企業不多,無大型石材交易市場,加工技術尚處于粗放型,是賀州石材業的通病。”
實際上,也不能簡單地詬病于“規模、品牌、技術”問題。賀州石材業界也曾掀起一場技術革命。自2008年以來賀州市近300多家石材企業從“個體戶”升級為“有限公司”,在管理上與技術上進行了普遍革新。即便如此,石材產業仍起色不大,這源于全國低端石材產業的下滑。
3
跳出石頭做“石頭”
單純的石材業徘徊不前,而靠石材產業的邊角料加工碳酸鈣粉體的企業卻快速崛起。今年1-7月,賀州規模以上石材碳酸鈣企業40家,工業總產值29.75億元,占了石材產業的50%以上,同比卻增長24.94%。
一邊是石材產業低迷,一邊是碳酸鈣產業悄然崛起。碳酸鈣是利用石材產業的邊角料進行深加工的結果,卻創造出比石材板材更大的價值。據此,有人說:“挖寶石的比不了撿破爛的。”
賀州人猛然發現,要想在石頭上做出大文章,惟有跳出石頭做石頭生意。
在石材板材產業低迷的大背景下,以“高、精、尖”技術為核心的粉體企業在賀州大地逐漸崛起,這源于碳酸鈣廣泛的用途。一些前瞻的商人率先抓住了機遇,賀州市科隆粉體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目前,科隆粉體有限公司已設立了“賀州市粉體科技研究中心”,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英國馬爾文粉體粒度檢測儀,完善了各項研發措施,陸續研發出了KL—800、KL—1000型超細粉碎設備,被全國化學標準技術委員會確認為國家標準起草單位,直接參與《工業重質碳酸鈣》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
在科隆粉體有限公司的示范帶動下,桂寶粉體、耀德粉體、華南粉體等企業紛紛斥巨資進行生產工藝的優化和生產設備的引進改造,推動品牌的升級,“科技創新謀發展,你追我趕齊進步”蔚然成風,有力地推動了賀州整個石材產業的自主創新和發展壯大。
賀州梅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其母公司臺灣梅林化工集團是一家集科研、開發、制造、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超細粉末生產及生產設備、整體操作技術輸出的綜合型企業,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在賀州的生產設備是其最新研制的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PLC電腦全自動控制粉磨設備,大部分產品將填補廣西空白,其中具有世界高尖端技術的透氣膜粒子專用填料將填補國內空白。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將把公司的大陸總部設在賀州,并把平桂管理區定為總公司的科研及生產基地,把產品發展引向微細化、專業化、特殊化,特別是研發、建設納米粒子的生產,由此將平桂管理區粉體企業引向高科技方向發展,從而推動行業做大做強。
然而,不能回避的一筆是,正在賀州粉體業快速上升時,長期以來石材產業低端開發對環境的破壞,開始由量變轉化為質變,尤其是賀江水污染事件的發生,引起了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
污染事件后,當地迅速展開雷霆行動,集中開展環境污染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打響生態環境保衛戰,連根鏟除了存在環境污染隱患的近千家作坊式的“五小”窩點,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同時,進一步規范了石材、礦產、碳酸鈣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要的是,在這次事件之后,大理石礦產的開采權得到了進一步集中,進行了科學的長期規劃,變分散開采為集中開采。
趙德明更是親自去福建推介碳酸鈣產業,引進企業20多家,每家都有上百條生產線的能力。這些企業開采技術先進,開采生產過程基本沒有廢棄,甚至連粉末都可再利用。開采中用過的水經過三次沉淀后又可循環使用,實現污染零排放。
4
策馬奔向千億元
今年廣西“兩會”上,自治區將賀州市碳酸鈣產業納入廣西14個千億元產業之一。
借此東風,賀州全力推進“千億元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目前,示范基地內共有科隆、偉業、華南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大理石重鈣粉體加工企業88家,主要分布在207國道西側,年加工生產大理石重鈣粉體能力達800萬噸,主要產品規格在20目—3000目之間,銷量較大的是400—800目產品,占60%—70%,產品遠銷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山東等東部地區和東亞、東南亞地區。科隆粉體、偉業粉體、隆德粉體是重鈣粉體生產龍頭企業,加工技術屬國內領先水平。
為拉伸碳酸鈣產業鏈,賀州又成功引進了祥龍、利升人造大理石,兄弟路標涂料,富思源碳酸鈣母粒,冠成蒸汽沙灰磚,南輝、錦宏、恒泰、大華、龍光、棋盛、萬升、南升、力豐人造崗石,寶藏塑料編袋,金慧涂料,華礱樹脂等碳酸鈣粉體下游產品項目,主要分布在207國道西側,項目投資總額50億元以上,預計可新增工業產值140億元、稅收5億元以上。
賀州又專門成立了“廣西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范基地管委會”,擔任該管委會主任的鄒雪群上任第一天就被人稱為“鄒千億”,其被寄托了賀州石材產業沖上千億的希望。
鄒雪群介紹說:“目前我們就干兩件事,一是建好園區搭建平臺,二是當好保姆服務客商。”今年,示范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期),標準廠房建設(含小微企業),桂東電力石梯輸變電工程,中石油管道燃氣平桂分輸站等12個項目(其中正在建設項目8個,計劃建設項目4個),總投資約8.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1.64億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資0.69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