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問石·石問
文:陳國水/陳維曦
“龐大的、堅硬的、粗糲的石頭,到了崇武人的手中,特別是到了崇武女人的手中,都化作了可以隨意塑造的柔軟。”特別的崇武抑或崇武的特別之處,在于壯闊的自然景觀,殊異的風土人情,紛繁的藝術花朵,這種特別,不僅在北大教授謝冕眼中扎根,更深深吸引著各路藝術家及海內外游客,到過崇武的外地人,于是紛紛留下了“讓我終生難忘”、“我不回去了”的感嘆。
難以統計到過崇武幾多次了,那里有一群仰頭喝酒的文友,也有幾個俯首專事雕藝的摯友。
3月中旬,再次陪外地友人親近崇武,不想卻經歷了一次暢快的藝術之旅。車剛進崇武大街,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筑便撞進了眼球:立體斜面的深灰石構,間或鑲嵌片片鍍膜玻璃,在晨光里,顯得靜穆而又炫爛。主建筑絕類一坨巨大的藝術魔方,與左右的輔樓構成凹字形,直面遠觀,讓人聯想到女陰的柔美。主樓正面,一巨型漢白玉惠女塑像婷婷玉立,腳下泉水淹沒裸足,松馳在腿間的雙手,手下垂掛圓形斗笠,穹頂一樣的流海,方形的花頭巾迎風展開。微微抬起的頭,直視遠方的眼神,盡顯質樸與穎慧的新時代惠女精神內涵。點綴于斗笠、斗巾上的花朵,是夜空中閃爍的北斗七星。站在主樓門口看惠女塑像的背面,卻有一股陽剛之氣勃立其間。
《惠女·晨》 從高處俯瞰,整個建筑及景觀布局,呈山環水抱之勢,陰陽相生中注入了現代的簡約風韻,步入其中,則是光影陸離,間隔交錯的超現實藝術展示空間. 一個講究邏輯,布局均衡,避免重復,禁絕拖拉的空間,代表了主人的涵養和情調。鼎立藝術館的主人王向榮,我并不熟識,只去年在泉州晚報社郭培明的辦公桌上,翻看過一本《問石——中國當代國際石雕藝術邀請展》的精美畫冊。書頁里中外雕藝家的作品令我耳目一新,一方方形態、造型各異的棄石,經藝術家略試刀鏨而成為寓意絕妙,說不清道不明的“寶石”。藝文皆精的培明,對王向榮的創舉推崇備至,讓我心生飽覽一番的沖動。 此次光臨的是《隨性隨意——惠安雕刻藝術家作品聯展》。這是一家由私營企業家獨立創辦的,具有國際性、開放性、時尚性的學術和藝術的前沿交流平臺,其建筑風格和藝術交流展示空間,堪稱國內一流,放在世界藝術館的天秤上也是沉甸甸的,偏居海隅的半島,繼古城、燈塔、魚龍窟之后,又矗立起一座足以走出省門國門的藝術新地標。惠安雕藝史上嶄新的一章,正在悄然掀開。 3月18日,26位本土雕塑家的90件不同材質、不同思想觀念、藝術語言及形式的精品在這里碰撞出火花,這里有史以來惠安雕藝家的首次集結號。不設主題,卻有藝術回歸自覺的萌動。 《夢·遺棄》 陳尾強的《夢·遺棄》:那襁褓之上,先天不足的嬰兒,在睡夢中被遺棄,只有一張出生年月的紙條。溫暖的襁褓透出一股寒氣:這個社會人人恨不得省略所有奮斗過程,一夜把金錢、名利、地位擁入懷中,而道德、親情、良知卻時常被隨意遺棄。陳尾強年僅28歲,是此次參展最年幼者,卻開掘出最深刻的現實主題。 陳淑戀,地道惠女。她的蠟石雕《空》,幾乎不見人工痕跡,你可以把造型看成各種形態的人體,唯有那千瘡百孔,讓你頓悟自己渾身都在漏水。不追求像什么,卻愿意說點什么,表達點什么,讓你在作品面前感悟點什么。 《盤古石·開天辟地》 王向榮的裝置《開天辟地》,一粒不圓的巨型鵝卵石,一重錘打開一角,開裂處雕一手握巨斧的虬筋百結的手,打開的卵石吊于半空,碎片散落一地。你走近,燈光便幽幽地射下,把天地擦亮,讓二者連接;你轉身走開,四周便一片漆黑,讓人陷入渾沌之中。置身這樣的時空,你對浩浩廣宇、自然法則、創造的艱忍有何感喟? 通過中庭的景觀電梯,我注意到一個細節,每層的按鈕都嵌入在門邊的一方石柱上,這就是創意,是傳統與現代的交合。三層展廳一片明媚,這里陳列著“三摩地·石創”的惠女系列,彌勒系列和十二生肖系列的原創架上藝術品。 《福音·金音》 《福運·籃球》 我曾欣賞過黃泉福的《皆大歡喜》,38尊造型各異的彌勒佛,體現的是中華民族人文與和諧的理念,有星云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內核。面對這一被表現“爛”了的題材,王向榮的團隊則獨辟蹊徑,把彌勒完全童化,一派充滿希望的童真,讓我想起“六賊鬧彌勒”中,那六個在彌勒身上鬧騰的頑童。“物情不齊”、“同中有異”是李贄哲學思想的核心。他認為,天下最完美的文藝作品都出自“童心”,童心就是真心。人人皆有童心,人人是佛。因而彌勒系列令人愛不釋手,買一尊回家足以爽心、安心。 《三勿彌勒·非禮勿視》 鼎立藝術館被業內舉為“中國首個石雕藝術館”,是中央美院、中國美院等幾十家藝術院系的教學、實踐基地,為現代雕塑和民間雕刻的相互促進,居功至偉。2013年11月9日開館之日,不僅云集了國內外頂級的石雕藝術家,惠安四套班子的頭頭腦腦也結隊光臨。肖漢輝書記稱,藝術館的創立是惠安石雕業“以產業破局,以文化起筆”的里程碑。 “以前賺了很多錢,填飽了胃,腦袋卻是空的。現在,終于開始有了文化的饑餓感”;“文化發展好,產業自然就出來了,文化不提升,產業就完了。”業內人士的真知灼見,與政府渾然一體。 《馬丁·路德·金》 將藝術靈魂注入石頭,是王向榮團隊的理念;把《馬丁·路德·金》巨型塑像永久矗立于紐約時代廣場,并讓奧巴馬“徹底鎮住了”,是這一團隊的底氣;把藝術融入生活則是“三摩地·石創”刷新的起跑線。 回望鼎立藝術館,幕墻上每塊地產石塊構成的“巨石堆”,閃現一種挺胸兀立的方正與自信。惠女雕像目送我們走向充滿藝術氣息的新生活。 是“問石”還是“石問”,藝術館幕墻正面高懸的兩字,讓我們一路爭論不休。人問石頭?石頭問人?無論詞序怎么變幻,不變的是“石”這一關鍵詞。誠如“愛拼才會贏”與“愛贏才會拼” 一樣,不變的是“愛拼敢贏”的泉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