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中國藝術家給西方大理石雕塑換臉
雕塑中心一年一度“不斷練習中”新興藝術家項目最近舉辦了名曰“在地下”的展覽,收到世界各地八百多位申請者,最后只有十一位藝術家作品及十個項目脫穎而出。而王旭是唯一一位參展的中國藝術家,他將展出兩個他在中國發現并重塑的古典風格雕塑:這兩個雕塑之前是由中國手工藝者為西方客戶制作的“大衛”和“夏娃”,現在王旭給予了他們新的面孔——中國臉。
五年前王旭去了中國北方的一個鄉村,在那里他看到了許多大理石制作被廢棄的雕塑。當時他就在想,也許自己可以再次利用起這些雕塑。第二次王旭再去這個村子的時候交了一些當地的手工藝者,匠人朋友,于是他便開始考慮,也許可以把這些雕塑的臉雕刻成當地人的臉。又過了一年,在得到一中國基金會的支持后,王旭開始制作概念化的、虛構的雕塑。基金會扶持的項目本身計劃把王旭的雕塑作品放到shopping mall里,然而做成之后,王旭卻覺得在海外異鄉出展,也許會更有意義。于是便參加了Sculpture Center一年一度的群展,<不斷練習:在地下>。(<不斷練習:在地下>群展提供給新興的藝術家創作新作品、將概念應用到實際中、不斷完善并反應當下藝術家們所正在經歷的。“在地下”這個名稱是受到了較低空間、以及地下室等帶來的獨特的感覺,大多數參與此次展覽的藝術家對人類學非常感興趣,追根溯源,努力尋找到事物的根和源。)
換臉的過程藝術家儼然變成了整容醫師,然而若仔細觀察,在打磨成東方臉的下部,曾經廢棄雕塑的破敗感仍尤為明顯,問及為何容都整了,不把整個雕塑身體也順便調整的更為姣好,王旭坦言,他希望保留一些粗糙的質感,以顯示這兩尊雕像之前經歷的歲月沖刷。他坦言:“我認為,創作更像是一個合作過程。在我得到這個雕塑之前,已經有人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手筆,在得到這兩個雕塑后,我繼續在上面發揮我自己的點子。來到美國之前,我以前一直喜歡根據事物美觀與否進行判斷,實際上通過創作這次的作品,我也確實不再只以追求完美為目標,而更希望留下雕塑背后真實的故事。”
策展人Jess提到:“王旭看待作品的方式很有意思,他發掘它們,回收它們,然后把它們帶到藝術作品現場。在視頻里,王旭認真沖洗夏娃這個雕塑的樣子有魅力而感人,展現出這位藝術家在尋找藝術的過程中的細心。我被他重塑這些雕塑并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而感動了。另外一個場景中,王旭正在雕刻雕塑的面部特征,就像是在做整容手術,這將理想中的美與大理石永恒的美結合了起來。”
除了長著東方臉的大衛和夏娃,展覽還伴隨了王旭自拍自剪的視頻作品,用以記錄其制作的雕塑的全過程,就此藝術家王旭闡述道:“當你制作藝術作品的時候,你總是會在物體上留下個人的印記,我的也就是我個人的記號。我的作品總是伴有一個錄像,我認為通過看視頻,你可以更好地理解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