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國外荒料采購為何成了一個賣方市場?
前幾年,由于我國石材業的飛速發展,已經使我國成為荒料進口的第一大國。我們進口了印度黑金沙總產量的95%,印度綠的大部分,伊朗沙安娜的100%,土耳其的紫羅紅,各種米黃和白沙石,希臘的白色大理石,埃及的米黃,巴西的各種金色麻石,我國都進口了礦產量的絕大部分,甚至有幾個品種的不成形荒料,都被我國采購一空。筆者和國外礦主聊天時,對方常常不無得意的對我說,"MARK,你用不著這么仔細的驗貨,我們的質量都是一流的,每次你挑剩下的貨,我們都賣到了你們中國,全部去了中國,全部。"在剛才提到的上述礦山,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中國人的身影。同時,我們還要面臨著來自意大利,印度,中東等地進口商的競爭。
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已經使得荒料成了一個賣方市場。我們到國外采購,很少可以討價還價,往往都是供貨商根據雙方的關系程度給出一個銷售價,然后等著你點頭,如果你稍有異議,得到的只是搖頭。如果你驗完貨,因為價格的原因提出不要,對方也會很自豪的說:"我馬上賣給其他客戶。"
而沙安娜米黃更是走向了極端,聰明的伊朗人已經不滿足于自己出價,他們每月組織一次招標,將荒料分成若干堆,邀請所有有意向的中國公司前往驗貨,由他們分別出價,以出價最高者中標。
如今由于我們的多頭對外,各自為戰,我們將競爭的戰火燒到了國外,競爭的后果是國外供貨商不斷提價,我們將我們的利潤空間乖乖的拱手送給了外國人。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出去采購礦山都無貨可供。
國外荒料石的采購周期長,環節多,風險很多,稍微控制不好,就會帶來損失,或者增加成本。有的企業派人出去轉了一圈,將各項成本累加,其成本比國內采購還高,還費力費時。萬一遭遇到調包,或者驗貨員稍一疏忽,都會使企業得不償失。
在當前這種石材不景氣的情況下,國外荒料是賣方市場,而國內的板材批發,零售又是買方市場,如果我國企業的國際采購狀況繼續混亂無序的發展下去,將使原材料成本不斷提高,留給石材加工企業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小,我國進口石材加工業的發展將陷于停滯。因此我在此呼吁我們的進口商們能自發的組織起來,協調進口,統一對外,我們才能在國際采購中占據主動地位,才能降低采購成本,我們的石材業才能做大做強,才能爭取更大的國際市場生存空間,才能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上贏得地位與尊重。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