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倪東方大師作品《花好月圓》
青田石生成于距今約1.4億年前的晚侏羅紀,主要是中高溫金礦溶液與火山巖互起化學反應,由流紋巖與凝灰巖蝕變而成,具有玻璃光澤和珍珠狀暈彩,具油脂感。青田石絢麗的色彩來自于它內部所含的礦物質,石中奇妙的花紋,也是各種色素礦物質相互影響形成的。
青田石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山海經南次二經》便有記載,被發現之早,由此可見一斑。現在可以見到最早的青田石雕作品是珍藏在浙江博物館內的出土文物――六朝時期殉葬用的青田石雕小臥豬。
青田石雕的美在于青田石出于天成的自然美,更在于工匠神工藝精的匠心和雕功。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基調為寫實而尚意;手法多樣;工序嚴謹。石雕藝人們根據石材的特點展開構思,使青田石雕形成獨特的江南風格和濃厚的民間特色。其中巧色精雕在石雕中更獨樹一幟,雕刻家以匠心構思把質感、紋理和色彩美自然地融化在物象中,使無生命的石頭流瀉出生命的光彩,達到了“晶瑩神工藝,錯落鬼斧銹”的境界。正是青田石雕天然的石質之美、斧鑿奪神鬼的雕刻,使得青田石雕成為名符其實的“國石”,也使得它有了高比黃金的價值。
青田石還是最早被引入篆刻藝術殿堂,最受篆刻家推崇、應用最廣泛的印材。孫中山的總統印章是青田石所雕,上刻“中華民國革命黨總統印”10個清晰的篆體大字。近代,青田石以其卓越的天然品質,漸漸托起了一個國際級的印學社團――西泠印社。國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都十分鐘愛青田石,多用青田石治印。
吳昌碩刻青田石任霞自用印
2006年1月,青田石雕榮登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七名青田石雕大師被國務院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青田石雕的鑒賞
葉碎巧大師作品《四君子·蘭》
青田石雕堪稱石藝奇葩,其雕工精細,色彩妍麗,造型逼真,氣韻生動,充溢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為越來越多的藝術欣賞者所青睞。欣賞青田石雕,如同欣賞一幅國畫一樣,入景于目,入情于心,細細品味,才能品出其深邃內涵和靈動的神韻。一般說,可從材質、顏色、雕工和造型諸方面來鑒賞。
材質青田石質地細膩,結構純實,且鮮有硬釘,具有不綿、不脆、不爆、不裂等特點。因此刻感爽快,視覺效果流暢。
顏色色彩豐富是青田石一大特點。天然的各種色彩賦予青田石極大的創作空間,赤橙黃綠青藍紫,顏色的豐富,無疑觸動藝術家創作靈感。而巧色雕刻又是青田石雕不同凡響之處,如青色可雕秀竹、紫色可雕巖藤、白色可雕飛瀑等。有人說“青田石雕石頭美”,此話不謬。天然材質看上去給人以自然悅目之感,若染色的石料,顏色只存在于表面,且有某些化學反應的痕跡,總有一種呆板木滯的感覺。
《奪紅桃》
《黃山松》
雕工乃技法體現,沒有精湛的雕技,再好的青田石亦無法達到形神合一。青田石雕刻立體、鏤空、繁簡有致,層次分明,雕刻家創作時心、眼、手一致,進入所謂隨心所欲境地。行話說:純、暢、神。純,指石質溫潤,清純,雕刻家要具備“相石”功夫;暢,指雕工嫻熟,流暢,一氣呵成;神,指作品新穎入神,表達出深刻內涵,精氣神韻。
造型對于一件石雕來說,造型講究形象逼真,玲瓏剔透,謂之栩栩如生。青田石雕有人物、花果、山水、動物、魚蟲等,一般均采用寫實手法,現實與傳統的有機結合,實質乃是傳承了中國工藝美術創作的傳統特色和風格。
《鳥語花香》
《三蔬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