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蚣蝮(sōng fù),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龍生的九子之一,好水,又名避水獸。蚣蝮寓意四方平安之意,水性非常好,修橋之時,放于橋頭或橋身,也作為建筑物的排水口。近日,臨淄首次發現了避水獸石雕文物,并舉行了捐贈交接儀式,這對單體動物石雕即將落戶齊文化博物院。
據了解,這對石雕是在齊陵街道淄河村發現的,其中一塊從中間斷裂,另一塊保存完好。兩塊石雕大小相當,其中一塊長約92cm,寬約73cm,厚約36cm,另一塊長約87cm,寬約80cm,厚約29cm。兩塊石雕上各雕刻一只狀如壁虎、獅尾的爬行動物,頭、軀干和四肢清晰可見,是一種與橋梁、河流有關的水獸形象。經文物部門初步鑒定,應為明代或明代以前的避水獸石雕。這種石雕一般用于橋梁或建筑物的排水口,寓意永避水害,長存永安。
這兩塊石雕的發現進一步豐富了臨淄地區石雕藝術資料,也填補了臨淄地區在這一方面的空白,對當地的民俗、水文、地理變遷等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這對避水獸石雕文物將于2016年9月開放的齊文化博物館石刻廳中陳列展出。
來源:淄博齊魯網3月28日訊(臨淄電臺 孫文 王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