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臺海網1月18日訊:去年,廈門石材進口量超670萬噸,雖然同比增幅僅5.11%,但對全國最大進口石材集散中心的廈門來說,意義非凡——石材進口量終于回歸正增長了。
近日,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盡管國際經濟復蘇乏力,但廈門影響力依然全國最大,同時,面對國際市場的變化,石材商們都在盡力提高石材產品附加值,向產業鏈末端下沉,向家裝行業轉型成為“新常態”,同時石文化旅游正在悄然興起。
去年石材進口轉跌微升
近日,廈門檢驗檢疫局發布統計,2016年全年,廈門檢驗檢疫局共受理報檢和檢驗監管進口石材21040批次、重量672.05萬噸、貨值11.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21%、5.11%、1.46%。
這組數據意味著,盡管國際經濟持續復蘇乏力,但仍表現出增長態勢,依然是全國最大進口石材集散中心。“雖然增幅不大,但對石材行業來說意義不同。”廈門一位石材商透露,前年,受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廈門石材進口量同比出現下降,全年進口石材18987批次、617.4萬噸、貨值11.01億美元。
轉型家裝成為“新常態”
轉跌微升,對石材行業來說實屬不易。數據顯示,廈門口岸進口石材主要以進口大理石和花崗巖荒料及其半成品為主,且進口大理石總量最大,進口量占總量的60.13%。而如此大量的大理石進口,與石材企業的轉型密不可分。
“如今,石材企業再也不是簡單的進出口石料,更多是將石料進口后,通過設計、加工提高它的附加值,同時滲透至家裝等產業鏈末端。”萬里石算是廈門石材行業的標桿性企業,其董事長胡精沛透露,石材企業與地產、家裝企業的合作,在業內早已不是秘密,相反,隨著國際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多石材企業將目光瞄向國內家裝市場,大理石便是“必需品”。
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陳國慶表示,如今,石材家裝市場已成為部分石材企業走出低迷陰影的“救命稻草”。而未來,家裝市場將是石材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據中國石材協會數據顯示,目前家裝市場的石材應用比例不到20%,開發空間很大,新型城鎮化建設也會不斷推動石材在裝飾領域的應用,今后石材企業轉向家裝將是“新常態”。
石文化旅游產業興起
除了下沉至產業鏈末端,另有一些企業在石文化旅游上下起了功夫。
東星奢石館
比如東星奢石文化創意產業園,先后投資20多億元,打造了東星奢石博覽中心、東星奢石設計雕刻中心、奇石科普長廊,收羅世界各地奇石上千種,展品超過3萬件。作為福建省工業旅游示范點,去年,該文創園獲評“省級觀光工廠”稱號。
英良石文化博物館
再比如英良石材,去年,將其五號倉庫升級為石文化博物館,并與英良集團運營中心、奢華石材體驗館、石材設計及裝飾中心、石材礦山及石材產業鏈交易中心、石文化主題酒店等,一起構成英良·印象五號石文化創意園。
業內人士認為,石文化不是簡單的商貿+旅游,它在豐富旅游產品、完善旅游產業鏈條的同時,更是傳統石材企業轉型、自我展示和擴大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方式。
來源:據臺海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