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石材行業不太平。”市場被拆、工廠被封、工人面臨失業、企業瀕臨倒閉……種種現象表明了石材人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石材市場有的已經被淘汰,有的正苦苦掙扎。石材市場拆遷之后,到底該何去何從?
石材市場整治“一刀切”
近年來,環保大軍來勢洶洶,城市改造導致全國各地現有的石材市場一個接一個被迫關停搬遷,拆東墻補西墻,往往還未站穩腳步,又是新的一波整治,無論是搬遷成本、租金成本,還是人力成本,都無從“伸冤”,如此惡性循環讓石材企業和市場方叫苦連天。
2017年3月,四川郫都區啟動實施西南石材城片區綜合整治工作,截至8月,郫都區共摸排出“三無”企業9801家,擬規范7038家,取締2763家,騰退出土地3493.93畝。
2017年5月,由天津濱海新區環境局、公安局等組成的環境整治小組來到國聯石材市場進行調查執法。具體關停數量暫時不得而知,官方也尚未發出聲明。
2017年6月,北京石景山區廣寧街道麻峪石材市場內的商戶已全部搬走,違建正在拆除。據了解,麻峪石材市場是京西最大的石材市場之一,聚集了石材加工、銷售等“小、散、亂、污”低端業態。2016年10月,因為噪音和粉塵擾民,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后停業。
近日,重慶綠云石都建材交易市場、新世界建材市場、八益建材市場、原馬家巖進川建材市場、國窖建材市場等幾個建材市場皆因重慶主城區城市改造被通知拆除或搬遷,計劃2019年將全部改造完成。
……
據環保部的通報,2017下半年以“散亂污”企業整治為例,對要關停的企業必須實現“兩斷三清”,即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場地,并且對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企業,今年9月底前一律關閉,嚴格執行環保治理,環保開始大力收緊,淘汰落后污染產能,已經迫在眉睫。
“政府通知9月份開始停產,預計今年年底開始拆遷工作。”重慶進川集團董事長陳進川說道,原馬家巖進川建材市場第一期面積246畝,總面積1450畝,大約有700多家商戶將被拆遷,“整個重慶石材市場被拆遷到的商戶達到幾十萬家。”這些商戶只有極少部分有安置方案,其余的商戶和市場都被直接拆除,沒有任何補償。“我們建設了美麗的城市,城市卻無情地拋棄了我們。”一句話道盡了石材人的辛酸與無奈。
石材市場之殤,孰之過?
人過留名,雁過留痕,而石材市場留下的卻只有建設完成的城市,“功臣”正處于十分難過的境地,到底是誰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是石材人自己,還是社會?
從被拆遷的市場可以看出,存在部分開發商急功近利,忽視有關部門的政策,未辦妥相關手續和設備就急于招商,這種不利于石材行業發展的行為為行業帶來了諸多影響,也為商戶們的無奈搬遷埋下了種子。國內現存石材市場的建設有部分是沒有經過系統規劃的,在政府層面也是欠缺引導的,致使某些石材市場在建設之初就是不合法不完善的。
7月31日,一封由四川省福建商會、四川省閩南商會、四川省湖北商會、四川省福州商會、四川省福建石材分會聯合致四川省工商聯領導的求助函在石材圈內引起熱議,函中寫到,他們是位于郫都區蜀源大道1789號成都西部國際裝飾石材城的眾多商戶,2010年經招商引資入駐了該石材城,2017年6月18日,成都市郫都區有關部門突然下發通知,告知西部國際裝飾石材城不具備石材加工資格,并要求于當月30日前停止違法行為,眾商家才發現當初被市場方欺騙。其實有關部門早在2015年便下發通知,該市場不能從事石材加工作業,但市場方卻對眾商戶隱瞞真相,并進一步誘導和催促商戶再次裝修升級,涉及金額高達15億元。
據了解,商戶多次向市場方與政府溝通協調,當地政府認為,這屬于市場方的過錯,政府只是依法行事;而市場方也將矛頭直指政府,推脫責任。更有甚者,在有關部門下發通知僅過一個星期,西部國際裝飾石材城的商戶們就被實施斷電,還沒有緩過神來的商戶們有的剛剛與市場方簽訂了新一輪的協議,有的正在建造辦公樓,有的商戶與客戶簽約了卻無法履約……市場內哀鴻遍野。
如此看來,石材市場建設的不規范著實給石材人帶了不小的“災難”,搬遷成本、租金成本、財務成本、人力成本、“隱形的冤屈成本”等等這些高額的成本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站在風口浪尖的石材人,再也經不起哪怕一絲微風的吹拂。
“政府現在處于一種不批地也不支持的態度。”談及政府關于石材市場的態度,陳進川無奈道,“我們建設了城市內大大小小的設施,不管是廣場還是樓房,哪里沒有石材的身影,但是現在卻又對我們‘趕盡殺絕’,石材人的辛酸誰能懂?”
政府的環保政策錯了嗎?沒錯,健康綠色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石材市場錯了嗎?似乎也沒錯,建設一個石材人的聚集地,讓石材人“有家可歸”。那是石材人錯了嗎?也不是,石材人用自己的力量在支持建設城市,試問城市設施中有哪里沒有用到石材?
那到底是誰的錯?是那些違規市場,罔顧政府政策和商戶利益,偷奸耍滑,致使部分石材人“無家可歸”;是那些隨意排放廢渣、廢水,隨意丟棄邊角料的石材企業,讓石材被冠上了“高污染”的惡名。
石材市場,路在何方?
石材市場之路,未見光明,前路漫漫。該怎么走?是如今石材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近日,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別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環保部對于治污行動有“兩個反對”和“三個原則”。
“兩個反對”,一是反對部分地方平時疏于監管,使轄區內大量違法違規企業長期存在,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影響公平競爭,它表現的就是一種不作為;二是反對部分地方平常不作為,一到環保督察的時候就采取簡單粗暴方法,片面處理發展與環保的關系,這是一種嚴重的不負責任,也是一種濫作為。
“三個原則”,一是對違法企業堅持零容忍,嚴格執法,公平執法;二是對環保守法企業應該公正對待,依法保護合法經營權;三是對違法的企業要從依法行政的角度,要遵守法律規定的條件、程序,分類管理,合理引導,依法行政。
本次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司長的發言給了石材人一劑強心針,相信未來有關部門在環保監控執法中,能以法律法規為準繩打擊違法企業,保護好守法企業,才能達到嚴格環保管控、零容忍環保違法的目的。
而從石材產業布局來看,石材市場要順應政府宏觀產業政策的要求。當今社會政府對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的態度和強力,對產業政策規劃的執行力度、當地居民對環保權益高要求,需要市場方結合政府產業發展定位及石材產業的發展實際科學規劃,在提升產業技術、產業轉型、產業規劃等方面多下工夫,才能為商戶謀取長遠發展利益。
石材市場轉型迫在眉睫,粗放、污染、資源消耗型的傳統市場將被淘汰,建立規范化、標準化、新型現代化綠色環保的石材市場將是石材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上海東華石材文化交易中心在建設之初便打造了一個完善的石材市場,如今不僅沒有搬離上海市區,而且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在產業發展方面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該市場通過產業升級,整合產業資源,將石材產業提升到一定的層次,提升了市場的品味,為石材的發展搭建了良好的運營平臺。
除了市場方的前期準備,進駐企業也要相互支撐,共同努力。大中小商戶資源互補,以品牌支撐工程接單、以工程支持板材批發、以批發反哺工程接單、以文化展示吸引客戶、以設計引領石材推廣。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說“不”,在源頭扼殺污染因素,自我審查是很好的方法。
石材市場并非窮途末路,只要肯摒棄糟粕,積極轉型升級,以建設現代化綠色環保為目標,相信有更廣闊的天地在等著石材人。
來源: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