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專業門戶網站
近年來,轉型升級成了石材行業的高頻詞,在國家環保管控政策加緊之下,生存下來的石材企業迫切地希望告別過去粗放的生產模式,而石材產品在走向終端消費者的路上,離不開點石成金的設計師。
第十八屆水頭石博會的舉辦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石材商、機械商、輔料商的到來,一起為水頭石博會的成人禮貢獻自己的智慧,演繹了石材界的盛大party。值得注意的是,借助石博會的強大號召力,一場名為“2017首屆造夢者流動創意文化節”的活動也在展館內同期舉行,此外,由福能集團主辦,福能達人石、南安市石材外經貿協會、廈門大學EDP中心石善班共同承辦的“設計大咖與石界精英論壇——石材之痛:設計與應用上的困惑”也在石博會期間順利開展。
▲設計大咖與石界精英論壇
石有靈,設計師們的愛與恨
對于石材行業來說,設計師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設計師所設計和排版的作品受到業界和用戶的認可和歡迎,作品中所使用的石材品類將在短期內形成爆款,引發石材界新的潮流趨勢。
設計師可以根據石材本身的特質融合進自己獨到的設計理念,將石頭的自然之美發揮到極致,去詮釋石之美,賦予她新的生命。設計師在把石材的價值發揮到極致的同時,實際上也拓寬了石材產品的終端消費市場。可以說,對正處在轉型升級重要階段的石材行業來說,設計師在石材產品的開發和空間應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點石成金”的重要踐行者。
那么,既然設計師如此重要,石材人理當盡力配合設計師的工作,在石材的設計實踐中應該是相當順利的吧?然而現實是,許多設計師在工作中對于天然石材往往是愛恨交加的,愛的部分純粹炙熱,而恨卻往往有跡可循。
無論是石材家裝還是工藝品,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定義為奢華。在知名設計師、品伊國際創意集團劉衛軍的眼中,天然石材是一幅不可復制的天然畫,她的美是具有生命力的。但令他痛心的是,天然石材常常被當成是富人世界里的奢侈品,并未發揮出她本應有的價值。
▲知名設計師、品伊國際創意集團劉衛軍
在賦予石材美的定義之前,還有一個問題常常困擾著設計師,即在石材切割運用過程中常出現尺寸和比例存在一定的出入、不同材料之間不能磨合易出現缺口等問題,這也是石材設計多年來未形成標準化的一個原因。但設計師們往往缺乏對這方面知識的掌握,對石材加工工藝的不熟悉,導致在做石材應用設計時有想法、有靈感,卻囿于知識欠缺和石材加工的高成本不敢將構想方案貿然施行的困局。
此外,在石材的開采、加工、銷售到應用的整條產業鏈中,設計師是和業主打交道最多的,這其中也存在著許多被業內忽略的問題。
一
石材對于設計師而言就是眾多設計元素中的一個品種,但任一品類的石材產品來自的礦山不同,其色澤紋路也就存在差異,設計師不可能對于每一種設計元素的認識都能做到面面俱到。
二
設計師們基于設計方案對石材切割取舍的時候,都想把她的特性發揮到極致,去展現天然石材靈動的美,但作為終端消費者,很多業主對石材的選擇往往停留在裝修和裝飾的表面,不能很好地去理解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天然性。
三
無論是消費終端還是業內都存在有“貴的就是好的”的觀念,對設計師來說,天然石材都是一種取之有盡時用之有竭時的資源,都是經過大自然億萬年打磨形成的,本無貴賤。
設計力量,轉型升級路在何方?
被長期忽略的聲音:終端消費
一個產業要轉型要升級,就勢必要走品質之路要推品牌文化,這也是設計力量日益受尊重和重視的原因,但與此同時還有一個聲音依舊長期被忽略,或者說業界還未尋找到與之對話的合適方式,那就是石材人和設計師之外的第三方聲音——終端消費。
長期以來,石材界都是由石材人去推介自己的石材產品,設計師則根據石材品類設計業主滿意的施工方案,卻少有人認真去關注終端消費的需求,去主動傾聽他們的聲音。
信息的不對稱,亟需搭建有效交流平臺
針對設計師的愛與恨,楊加強直擊痛點——行業信息的不對稱。對于設計師來說,當然希望設計出來的每一款產品都是恰到好處的,符合天然石材本身氣質的,但鑒于設計師對石材的特性、加工、保養維護等的熟悉度不足,當前關于石材人、設計師和終端消費之間流行的交流方式多為論壇講座、沙龍、石材展會和設計盛事等,這些形式無一例外地都局限在短時間內的交談,沒有形成長期有效的溝通探討,顯而易見無法真正解決實際難題。
“選擇石材就像相親,合適的看不上,看上的又太貴。”在今天的中國石材市場上,國外的比國內的好、越是貴的就越好已經成為業界頗為無奈的普遍現象。最初的業界,石材只認可外國的品種,當前幾年國內大理石嶄露頭角時,其實不乏有優質品種出現,但之前礦山的粗暴式開采,代理商的隨意索取,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等客觀因素,導致國內大理石廉價成為業界的共識。除了生產商要改變目光短淺的做法之外,同樣需要設計力量為國產大理石正名。
另外,對石材的亂采亂開現狀、正視石材產品功用上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知名設計師孫少川在造夢者分享論壇上講到:“設計,對大于美。”同期的論壇中,設計師陳興國提到:“家裝設計,首先考慮其功能,再者提高其美觀。”可見,在石材設計中實用往往是首要考慮的因素,這已經成為設計師行業領軍人物的共識,也是得到用戶認可的設計理念。
▲知名設計師孫少川
無論是解決設計應用終端的問題亦或是解決設計師的“恨”,首要條件都是建立起能讓石材人、設計師、經銷商和終端客戶群進行有效交流溝通的互動平臺。事實上,目前石材界已經在行動了,伴隨互聯網而生的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為構建有效的溝通平臺提供了良機。
當前的石材行業已經有十幾家的石材互聯網公司,逐步構建起石與人、人與人之間的數據交流平臺。一個個專屬于石材界的交互平臺紛紛創立,為石材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良機。
改善提升,尋求跨界合作
設計是石材應用的重要環節,而設計師則是石材引導消費和采購的關鍵,要凝聚石材行業資源和石材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就需要跨界合作以最大程度發揮設計力量。
熟知行業新技術。不容忽視的是,新型的智能化設備也伴隨著石材行業的轉型升級走向更新換代,如前不久現身于首屆中閩玉石匯全國石畫評比大賽中的國產化石材掃描儀鏈石007、石材精靈,可實現智能拼花設計,更高效地將設計師的構想融入整體的設計方案中,提高了設計師的工作效率并縮小繪圖工作量。
▲石材掃描儀鏈石007
傳承與創新并行。近年來消費者在品牌文化的訴求日益被重視,石材最終呈現的效果需要設計師的“點石成金”,將文化元素融于石材產品當中,以引領石材設計行業的流行趨勢。幾乎每一個傳統行業的革新都是站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石材設計師同樣需要通過老一輩石材人的講述去了解石材的文化,融合新時代的藝術特征并添加自己的創意,最終創作出受新的消費群體歡迎的設計方案。
提升自身工作素養。設計師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自己所使用的設計元素,這就要求設計師敢吃苦,抱著學習的心態走進加工一線,尤其對自己所心儀的或擅長駕馭的石材品類,了解其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能更好地把握好石材特性。當然,這種學習過程無法一次性幫助設計師認識石材的方方面面,畢竟天然石材沒有相同的兩塊,需要長期的交流學習。
博取百家之長,讓美跨界。設計師可以通過給相關石材品牌設置故事,將其潛在的附加值、藝術價值、空間想象充分地展示出來,但匠心可貴,匠氣不可取,石材的裝修不僅需要知識也需要美學修養。
結語
藝術創作在本質上就是一項具有獨一性的事情,而自然饋贈給人類的天然石材其紋理色澤同樣具有獨一性,她的獨一無二為設計師們帶來了設計的靈感和工作的沖動。讓石材講出故事,給空間一個靈魂,這是每個設計師內心深處的訴求與初衷。
無可否認,設計師作為石材產品的鑒賞者、設計者、使用者、傳播者,是推動石材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助力。但僅僅依靠設計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產業鏈中的任何一環的參與者共同努力,石材行業是永遠沒有結束的,可以說現在還只是一個青年,在我們這一代才剛剛開始。
來源:石邦